《中藥大辭典》:羊肉
出處
《本草經集注》
來源
為牛科動物山羊或綿羊的肉。
原形態
①山羊(陶弘景)
體長1~1.2米。頭長,頸短,耳大,吻狹長。雌、雄額部皆有角1對,雄性的角特大;角基部略呈三角形,尖端略向后彎,角質中空,表面有環紋或前面呈瘤狀。雄者顎下有總狀長須。四肢細。尾短,不甚下垂。全體被粗直短毛,毛色有白、黑、灰或黑白相雜等多種。為飼養家畜之一,品種頗多。性活潑,喜登高。好采食短草、灌木和樹葉等。多秋、冬交配,懷孕期140~156天,每胎產1~4頭。
分布很廣,遍及全國各地。
②綿羊(《綱目》)
體軀豐滿而較寬。頭短。雄者角大,彎曲呈螺旋狀。母羊無角或細小。唇薄而靈活。四肢強健。尾型不一,有瘦長尾、脂尾、短尾、肥尾之分。全體被毛綿密,毛長,柔軟而卷曲,多白色。為飼養家畜之一,品種頗多。膽怯,合群性強。多在秋、冬交配,懷孕期145~152天,每胎產1~5頭。
分布廣,幾遍全國,以西北和北部為多。
以上兩種羊的皮(羊皮)、骨(羊骨)、髓(羊髓)、血(羊血),腦(羊腦)、角(羖羊角)、甲狀腺體(羊靨)、蹄肉(羊蹄肉),心(羊心)、肝(羊肝)、肺(羊肺)、腎(羊腎)、胰(羊胰),胃(羊肚)、膀胱(羊脬)、睪丸(羊外腎)、膽(羊膽)、脂肪(羊脂)、乳(羊乳)、胎獸(羊胎),以及山羊的須(羊須)、山羊的膽囊結石(羊黃)、山羊胃中的草結(羊胲子)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化學成分
因羊的種類、年齡、營養狀況、體軀部位等等而有差異。以瘦肉為例,含水分68%,蛋白質17.3%,脂肪13.6%,欲水化物0.5%,灰分1%,鈣15毫克%,磷168毫克%,鐵3毫克%。
此外,尚含硫胺素0.07毫克%、核黃素0.13毫克%、尼克酸4.9毫克%,膽甾醇70毫克%。
性味
甘,溫。
①《別錄》:"味甘,太熱,無毒。"
②《千金·食治》:"頭肉:平。"
③孟詵:"溫。"
④《綱目》:"頭肉:甘,平,無毒。"
歸經
入脾、腎經。
①《本草匯言》:"入手、足陽明經。"
②《本草再新》:"入心、脾、腎三經。"
功效主治
益氣補虛,溫中暖下。治虛勞羸瘦,腰膝酸軟,產后虛冷,腹疼,寒疝,中虛反胃。
①《別錄》:"主緩中,字乳余疾,及頭腦大風汗出,虛勞寒冷,補中益氣,安心止驚。"
②《千金·食治》:"主暖中止痛,利產婦。""頭肉:主風眩瘦疾,小兒驚癇,丈夫五勞七傷。"
③《日華子本草》:"開胃肥健。""頭肉:治骨蒸,腦熱,頭眩,明目。"
④《日用本草》:"治腰膝羸弱,壯筋骨,厚腸胃。"
用法用量
內服:煮食或煎湯。
禁忌
凡外感時邪或內有宿熱者忌服。
①《金匱要略》:"有宿熱者不可食之。"
②《本草經集注》:"有半夏、菖蒲勿食羊肉。"
③《千金·食治》:"暴下后不可食羊肉、髓及骨汁,成煩熱難解,還動利。"
④《醫學入門》:"素有痰火者,食之骨蒸。"
復方
①益腎氣,強陽道:白羊肉半斤。去脂膜,切,作生,以蒜韭食之,三日一度。(《食醫心鏡》)
②治五勞七傷虛冷:肥羊肉一腿。密蓋煮爛,食湯及肉。(《綱目》)
③治產后腹中疞痛及腹中寒疝,虛勞不足:當歸三兩,生姜五兩,羊肉一斤。上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日三服。(《金匱要略》當歸生姜羊肉湯)
④治胃反,朝食夜吐,夜食朝吐:羊肉,去脂膜,作脯,以好蒜、韭空腹任意多少食之。(孟詵《必效方》)
⑤治虛寒瘧疾:羊肉,作臛餅,飽食之,更飲酒,暖臥取汗。(《姚僧坦集驗方》)
⑥治三陰瘧及久瘧:羊肉、甲魚。寒多倍羊肉,熱多倍甲魚,加糖、鹽燉,服一小碗。(《浙江中醫雜志》(1):1959)
⑦治胃寒下痢:羊肉一片,莨菪子末一兩。和,以綿裹納下部。(《外臺》)
⑧治崩中去血,積時不止:肥羊肉三斤,干姜、當歸各三兩,生地黃二升。上四味細叨,以水二斗,煮羊肉,取一斗三升,下地黃汁及諸藥,煮取三升,分四服,尤宜羸瘦人服之。(《千金方》)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羊肉
英文名
hotpot, mutton
出處
出自《本草經集注》
來源
藥材基源:為牛科動物山羊或綿羊的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Capra hircus Linnaeus2.Ovis aries Linnaeus
原形態
1.山羊,體長1-1.2cm,體重10-35kg。頭長,頸短,耳大,吻狹長。雌雄額部均有角1對,雄性者角大;角基部略呈三角形,尖端略向后彎,角質中空,表面有環紋或前面呈瘤狀。雄者頜下有總狀長須。四肢細,尾短,不甚不垂。全體被粗直短毛,毛色有白、黑、灰和黑白相雜等多種。
2.綿羊,綿羊為人們較早馴養的家畜。基體重隨品種而不同,最小不過20kg,最大可達150-200kg。外形特征亦有多樣。有的雌、雄均有角;有的二者皆無角;有的僅雄性有角。角形與羊尾也因種而有差異其被毛接近原始品種者,具有兩層:外層為粗毛可蔽雨水,內層為纖細的絨毛,藉以保溫。但改良品種僅存內層的絨毛。前后肢兩趾間具有一腺體,開口于前部。具有淚腺。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1.為飼養家畜之一,口種頗多。
2.為飼養家畜之一,品種多達300余種。群居動物,以草類粉良。怕熱不怕冷。
資源分布:1.分布于全國各地。
2.分布幾遍全國,以北部和西北地區為多。
化學成分
山羊或綿羊的肉,因羊的種類、年齡、營養狀況、體軀部位等而有差異。以瘦肉為例,含水分68%,蛋白質17.3%,脂肪13.6%,碳水化合物0.5%,灰分1%,鈣15mg%,磷168mg%,鐵3mg%。尚含硫胺素(thiamin)0.07mg%、核黃素(riboflavine)0.13mg%、煙酸(nicotinic acid)4.9mg%,膽甾醇(cholesterol)70mg%。另含胰蛋白酶原(trypsinogen)等。
性味
味甘;性熱
歸經
脾;胃;腎經
功效主治
溫中健脾;補腎壯陽;益氣養血。主脾胃虛寒;食少反胃;瀉痢;腎陽不足;氣血虧虛;虛勞贏瘦;腰膝酸軟;陽痿;寒疝;產后虛贏少氣;缺乳
用法用量
內服:煮食或煎湯,125-250g;或入丸劑。
禁忌
外感時邪或有宿熱者禁服。孕婦不宜多食。
各家論述
1.《別錄》:主緩中,字乳余疾,及頭腦大風汗出,虛勞寒冷,補中益氣,安心止驚。
2.《千金·食治》:主暖中止痛,利產婦。頭肉:主風眩瘦疾,小兒驚癎,丈夫五勞七傷。
3.《日華子本草》:開胃肥健。頭肉:治骨蒸,腦熱,頭眩,明目。
4.《日用本草》:治腰膝羸弱,壯筋骨,厚腸胃。
5.李杲:羊肉,甘熱,能補血之虛,有形之物也,能補有形肌肉之氣。凡味與羊肉同者,皆可以補之。故曰補可去弱,人參、羊肉之屬是也。人參補氣,羊肉補形也。
摘錄
《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