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草藥匯編》:鹽匏藤
別名
咸匏藤、沉匏、補陽丹
來源
胡頹子科鹽匏藤1. Elaeagnus lanceolata Warb. ;2. E. cuprea Rehd.,以根入藥。
生境分部
福建、湖北、湖南、四川。
性味
酸、微甘,溫。
功效主治
溫下焦,祛寒濕。主治小便失禁,外感風寒。
用法用量
3~5錢。
摘錄
《全國中草藥匯編》
《中華本草》:鹽匏藤
別名
咸匏藤、沉匏、補陰丹。
來源
藥材基源:為胡頹子科植物披針葉胡頹子的根和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Elaeagnus lanccolata Warb.
采收和儲藏:全年可采,挖根,洗凈,切片曬干。葉曬干或鮮用。
原形態
披針葉胡頹子 常綠灌木,高約4m。幼枝密被銀白色和淡黃褐色鱗片。單葉互生;葉柄長5-7mm,黃褐色;葉片革質,披針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5-14cm,寬1.5-3.6cm,先端漸尖,基部圓形,稀闊楔形,全緣反卷;側脈8-12對,與中脈開展成45度角,網狀脈在上面不明顯。花淡黃白色,下垂,常3-5朵簇生于葉腋短小枝上;花梗長3-5mm;花被筒圓形,長5-6mm,裂片4,寬三角形;雄蕊4,花絲極短或無;花柱直立,幾無毛或疏生極少數星狀柔毛。果實橢圓形,長12-15mm,密被褐色或銀白色鱗片,成熟時紅黃色,花期8-10月,果期翌年4-5月。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生于海拔600-2500m的山地林中或林緣。
資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陜西、甘肅、湖北、湖南、廣西等地。
性味
味酸;微甘;性溫
功效主治
活血通絡;疏風止咳;溫腎縮尿。主跌打骨折;勞傷;風寒咳嗽;小便失禁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 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
《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