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大辭典》:洋蓍草
別名
鋸草(《中國藥植圖鑒》),蜈蚣蒿、一苗蒿(《陜西中草藥》)。
出處
《中國藥植圖鑒》
來源
為菊科植物千葉蓍的全草。6~8月采收。割下帶有花序的全草,陰干。
原形態
多年生草本。莖單一,高35~50厘米,被白柔毛。根出葉有短柄,莖生葉無柄,互生,長圓形至長圓狀線形,長達15厘米,寬達3厘米,2~3回羽狀分裂,裂片細小,先端尖。頭狀花序排列呈傘房狀,總苞倒卵形,長4~5毫米,寬3~4毫米;總苞片長圓形,干膜質,多列;各頭狀花的周緣有5(偶為4或6)個具舌狀花冠的邊花,花冠片粉紅色或稀為白色,橢圓形至卵圓形,先端三淺裂,長寬均3毫米左右;頭狀花的心花筒狀,兩性,先端5裂,子房下位,花托具托片。瘦果扁形,邊緣有翼。花期6~8月。
生境分部
生于河岸砂質或石質地帶.分布東北、華北等地。
化學成分
揮發油是千葉蓍的重要成分。花蕾或盛開的花中揮發油最多,葉中次之,莖則極少。揮發油中特別重要的成分是薁。一般以揮發油和薁的含量作為判定本藥質量的標準,但此植物的揮發油中,有的并不含薁,特別是山區野生的植物。揮發油中除含薁外,還有l-α-及d-α-蒎烯、β-蒎烯,l-檸檬烯、l-龍腦、龍腦的乙酸酯和其他酯、l-樟腦、1,8-桉葉素、丁香油酚、側柏酮、石竹烯、水楊酸、纈草酸、異纈草酸、甲酸、乙酸、甲醇、乙醇、甲醛、糠醛、丙酮等。
花和葉含黃酮甙:芹菜甙元-7-D-葡萄糖甙和木犀草素-7-D-葡萄糖甙。葉中還含蓍素、莢蒾醇和生物堿:北通水蘇堿。花中還含肉豆蔻酸、棕櫚酸、廿六酸、亞油酸、油酸、廿六醇、卅烷、谷甾醇和豆甾醇。
藥理作用
①止血作用
浸劑內服可治腸、痔出血,亦可外用治鼻、牙或外傷出血。止血作用可能是由于血小板數目的增加及出血時間的縮短。在犬的急性試驗中,10%浸劑2毫升/公斤可增強溴化鈉(2.5毫克/公斤,均為靜脈注射)的凝血作用,使凝血時間縮短,再鈣化時間、肝素的耐受力試驗及凝血質活力亦有相應改變,但作用較弱。洋蓍堿能縮短兔的凝血時間,持續45分鐘,無明顯毒性,它還能增強子宮肌的收縮,故可用于子宮出血。
②抗炎作用
干燥花頭的水提取物有抗炎作用(小鼠下肢浮腫法),其有效成分可能是蛋白-碳水化物復合體,能溶于水,毒性很低。薁對紫外線照射引起之皮膚炎癥(人、大鼠、豚鼠)無抗炎作用
③苦味健胃
可用于胃腸疾患。口服能增進健康人的胃液分泌。
④其他作用
干燥全草含生物堿,有降低血壓作用,并有微弱的退熱作用。
性味
《陜西中草藥》:"甘苦辛,性寒。"
功效主治
清熱解毒,和血調經。治癰癤腫毒,跌打損傷,痔瘡出血,月經不調。
①《植物學大辭典》:"用于肺結核。"
②李承祜《藥用植物學》:"發汗,驅風。"
③《中國藥植圖鑒》:"芳香性發汗藥,強壯藥,收斂藥。治痔疾流血,月經困難。"
④《陜西中草藥》:"清熱解毒,涼血消腫,止痛,調經。治蛇犬咬傷,瘡癤癰腫,跌打損傷,月經不調,陰虛骨蒸。"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3錢;或浸酒。外用:鮮品搗敷。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洋蓍草
英文名
Common Yarrow,Common Milfoil, Hunared-Leaved grass
別名
一支蒿、一苗蒿、鋸草、蜈蚣蒿
出處
出自《中國藥植圖鑒》
來源
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蓍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chillea millefolium L.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鮮用或切段曬干。
原形態
蓍 多年生草,高40-100cm。有匍匐根莖。莖直立,有細條紋,通常生白色開柔毛,中部以上葉腋常有縮短的不育枝。葉互生;無柄;葉片長圓狀披針形或近條形,長5-7cm,寬1-1.5cm,二至三回羽狀全裂,裂片多數,細小,無端尖。頭狀花序多數,密集成復傘房狀;總苞倒卵形,長約4mm,寬約3mm,疏瓦狀排列,橢圓形或寬圓形,背中間綠色,邊膜質;各頭狀花序有邊花5朵,舌片管圓形,白、粉紅色或淡紫紅色,長1.5-3mm,寬2-2.5mm,先端2-3齒;盤花兩性,管狀,黃色,5齒裂外面有腺點。瘦果寬卵圓形,長約2mm,淡綠色,有淡色邊肋,無冠狀冠毛。花、果期7-9月。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生于濕草地、荒地及鐵路沿線一帶。
資源分布:分布于東北及內蒙古、新疆等地。各地庭院多有栽培。
化學成分
全草含愈創木內酯類成分:α-過氧千葉蓍酯(α-peroxyachifolid),β-過氧異千葉蓍酯(β-peroxyisoachifolide),10-異戊酰基脫乙酰基異凹陷蓍萜(10-isovaleryldesacetylisoaper-lisoaperessin),異凹陷蓍萜(isoaperessin),8-巴豆酰基脫乙酰基早蒙它寧(8-tigloyldesacetylzomontanin)[1]。倍半萜內酯成分:8-乙酰氧基洋艾內酯(8-acetoxyartabsine),8-當歸酰氧基洋艾內酯(8-angeloxyartabsine),2,3-二氫去乙酰氧基母菊內酯(2,3-dihy-drodeacetoxymatricin)[2]。蒿屬種萜(artecanin),墨西哥蒿素(estafiatin),巴爾喀蒿烯內酯(balchanolide)[3],千葉蓍內酯(millefin),去乙酰基母菊內酯酮(deacetylmatricarine)[4],及甾醇類成分:β-谷甾醇(β-sitolterol),膽甾醇(cholesterol),三萜類成分:蒲公英甾醇(taraxasterol)偽薄公英甾醇(pseudotaraxa-sterol),α-和β-香樹脂醇(amyrin)[5],以及N-(α-甲基柄基)-E,E)-2,4-癸二烯酰胺[N-(α-methylpropyrl)-(E,E)-2,4-decadien-amide][6]。還含黃酮類成分:芹菜素(apigenin),木犀草素(lute-olin),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甙(luteolin-7-O-β-D-glu-copyranoside),大波斯菊甙(cosmosiin)[7],蕓香甙(rutin)[8]。含發油的主要成分有驅蛔素(ascaridole)(47.2%),1,8-桉葉素(1,8-cineole(10.5%),對-聚傘花素(P-cymene)(7.4%),α-松油烯(α-terpinene)(7.0%)和樟腦(camphor)(1.8%)[9],還含蓍酸(achimilic aid)[10]。
地上部分含倍萜內酯:8-乙酰基埃格爾內酯(8-acetyle-gelolide),8-當歸酰基埃格爾丙酯(8-angeloylegelolide),去乙酰基母菊內酯酮[11]。蓍草薁內酯(achillicin)[12],,環氧千葉蓍內酯(achillifolin),二氫小白菊內酯(dihydroprthenolide),二氫瑞諾木烯內酯(dihydroreynosin),黃酮類成分:蒿黃素(artemetin),6-羥基木犀草素-6,7,3,4-四甲基醚(6-hydroxylutelin-6,7,3,4-tetramehyl ether),尼泊爾黃酮素(nepetin),中國薊醇(cirsilneol),3-去甲中國薊醇(cirsiliol),三裂尾草素(salvigenin),粗毛豚草素(hispidulin),芹菜素,木犀草素,三匝類成分:α-香樹酯醇乙酸酯(α-amyrin acetate),β-谷甾醇(β-sitosterol),谷甾醇-3β-葡萄糖甙(α-amyrin acetate),β-谷甾醇(β-setosterol),谷甾醇-3β-葡萄糖甙(sitosteryl-3β-glucoside),香草酸(vanillic acid)[13]。
地下部分含(E,E,E)-2,3,6-癸三烯酸去二氫哌啶[(E,E,E)-2,4,6-decatienoic acid piperideide],(E,E,E)-2,4,6,8-癸四烯酸去二氫哌啶[(E,E,E)-2,4,6,8-decatetraenoic acid piperideide],(E,E,E,Z)-2,4,6,8-癸四烯酸去二氫哌啶[(E、E、E、Z)-2,4,6,8-decatetraenoic acid piperideide],(E,E)-2,4-癸二烯酸-對-羥基苯乙基酰胺[(E,E)-2,4-decadienoic acid-P-hydrox-yphenethlamide],(E,E)-2,4-癸二烯酸-對-甲氧基苯乙基酰胺[(E,E)-2,4-decadienoic acid-P-methoxyphenethylamide]等[14]。
花中含愈創木酯類成分:異千葉蓍酯二烯(isoachifoli-diene)[15],α-過氧千葉內酯,β-過氧異千葉蓍酯(β-peroxy-isoachifolid)[16],黃酮類成分:蒿黃素,紫花牡荊素(casticin),5-羥基-3,6,7,4-四甲氧基黃酮(5-hydroxy-3,6,7,7-tetram-ethoxyflavone)[17],花和中還含芹菜素及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和木犀草素-7-丙二酰葡萄糖甙(luteolin-7-mlaoneyl gluco-side)[18]。花的揮發油中含蘭香油薁(chamazulene)[19]。
藥理作用
1.止血作用:浸劑內服可治腸、痔出血,亦可外用治鼻、牙或外傷出血。止血作用可能是由于血小板數目的增加及出血時間的縮短。在犬的急性試驗中,10%浸劑2ml/kg可增強溴化鋼(2.5mg/kg,均為靜脈注射)的凝血作用,使凝血時間縮短,再鈣化時間、肝素的耐受力試驗及凝血質活力亦有相應改變,但作用較弱。洋蓍堿能縮短兔的凝血時間,持續45分鐘,無明顯毒性,,它還能增強子宮肌的收縮,故可用于子宮出血。
2.抗炎作用:干燥花頭的水提取物有抗炎作用(小鼠下肢浮腫法),其有效成分可能是蛋白-碳水化物復合體,能溶于水,毒性很低。奧對紫外線照射引起之皮膚炎癥(人、大鼠、豚鼠)無抗炎作用。
3.苦味健胃:可用于胃腸疾患。口服能增進健康人的胃液分泌。
4.其他作用:干燥全草含生物堿,有降低血壓作用,并有微弱的退熱作用。
性味
味辛;微苦;性涼;有毒
功效主治
祛風;活血;止痛;解毒。主風濕痹痛;跌打損傷;血瘀痛經;癰腫瘡毒;痔瘡出血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10g;或浸酒。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敷。
各家論述
1.《植物學大辭典》:用于肺結核。
2. 李承祜《藥用植物學》:發汗,驅風。
3.《中國藥植圖鑒》:芳香性發汗藥,強壯藥,收斂藥。治痔疾流血,月經困難。
4.《陜西中草藥》:清熱解毒,涼血消腫,止痛,調經。治蛇犬咬傷,瘡癤癰腫,跌打損傷,月經不調,陰虛骨蒸。
摘錄
《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