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出處
《貴州民間藥物》
來源
原形態
亞灌木。莖匍匐,紅褐色,節處生根,上部傾斜上升。葉對生,卵狀長橢圓形,長5~9厘米,寬2~3.5厘米,先端漸尖或尾狀長尖,基部圓形,全緣。上面綠色,下面帶紅色;葉柄長5~20毫米。二歧分枝的聚傘花序,花偏生于分枝上;萼5裂,宿存;花冠漏斗狀,裂片5;雄蕊5;花盤肉質,子房2室。蒴果2裂。
生境分部
生于山坡陰濕處。分布貴州等地。
性味
性溫,味微甘而澀。
功效主治
活血調經,治跌打損傷。
復方
①治氣血不足,月經不調:巖澤蘭、大小血藤,益母草、臭牡丹各五錢。煎水兌酒服。
②治癆傷咳嗽:巖澤蘭根三兩。泡酒服。
③治骨折、跌打:巖澤蘭、大九龍盤(蜘蛛抱蛋)、小九龍盤(觀音草)、羊兒風(土地骨皮)各等量。搗絨加酒包傷處;并用以上藥各五錢,加野蕎根五錢,煎酒服,一日三次。
④治刀傷:巖澤蘭葉搗絨敷。
摘錄
《中藥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