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名家網
中醫快速導航

圓萼刺參功效

《全國中草藥匯編》:圓萼刺參

別名

華刺參

來源

續斷圓萼刺參Morina chinensis (Batal. ex Diels) Pai,以全草入藥。

生境分部

甘肅、內蒙古、青海、四川、云南、西藏。

性味

甘、苦,溫。

功效主治

健胃,催吐,消腫。主治胃痛等癥。外用治瘡癰腫痛。

用法用量

1~2錢;外用適量。

摘錄

《全國中草藥匯編》

《中華本草》:圓萼刺參

英文名

all-grass of Chinese Morina

別名

摩苓草、華刺參

出處

始載于《青藏高原藥物圖譜》。

來源

藥材基源:為川續斷科植物圓萼刺參的全草或種子。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orina chinensis (Batal.) Diels [M. chinensis (Batal. Ex Didls)Pai]

采收和儲藏:7-9月采收全草,洗凈,曬干或鮮用。果熟期收取種子。

原形態

圓萼刺參 多年生草本,開花時矮小,果時高達60cm。基生葉6-8,簇生,線狀披針形,長10-20cm,寬1-1.5cm,先端漸尖,基部下延抱莖,邊緣具不整齊的淺裂片,裂片近三角形,裂至中脈的一半,邊緣3-9枚硬刺,上面深綠色,下面淺綠色,光滑,中脈明顯;莖生葉與基生葉相似,4-6葉輪生,無柄:長5-15cm;2-3輪,向上漸小,裂片邊緣具硬刺。輪傘花序頂生,6-9節,緊密穗狀,花后各輪疏離;總苞片葉狀。苞片4片1輪,卵形,長2.5-3.5cm,先端漸尖,邊比具密集的刺,基部更多;小總苞陷藏于苞片之內,鐘形,邊緣有10條以上硬刺;花萼鐘狀,長10-12mm,二唇形,每唇片先端2裂,裂片鈍圓,基部具髯毛;花冠小,紫褐色,長6-7mm,二唇形,上唇2裂,下唇3裂,雄蕊4,上面2枚能育,貼生于花冠管上部,下面2枚退化,著生于花冠管基部,花藥不外露;花柱稍長于雄蕊,柱頭頭狀。果時小總苞成長圓筒狀,先端平截有不等長硬刺。瘦果包于小總苞基部,長2-3mm,褐色,表面有皺紋。花期7-8月,果期9月。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生于海拔2800-4000m的高山草坡灌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內蒙、甘肅、青海和四川等地。

性味

味辛;甘;性溫

功效主治

祛風濕;補肝腎;消癰腫。主風濕痹痛;腰膝酸痛;眩暈;小便頻數;瘡癰腫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6g。外用:適量,搗敷。

各家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種子:味辛、性溫。用于關節疼痛,小便失禁、腰痛、眩暈及口眼歪斜等癥。

摘錄

《中華本草》

按首字母查詢中藥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