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大辭典》:云實蛀蟲
別名
黃牛刺蟲(《浙扛中醫》),黃寮刺蟲、天牛幼蟲(《浙江天目山藥植志》),云實蠹蟲(江西《草藥手冊》)。
出處
《湖南藥物志》
來源
為寄生于豆科植物云實樹莖中的一種昆蟲的幼蟲。夏秋間,尋覓云實樹莖或根部的蛀孔,用刀剖取,隨用或焙干密閉貯藏。
功效主治
治小兒疳積,麻疹透發不快,筋骨痛。
①《湖南藥物志》:"治麻毒內陷。"
②《溫嶺縣藥物資源名錄》:"治小兒營養不良,筋骨痛,小兒初生不乳。"
復方
①治小兒疳積:㈠黃牛刺蟲十至二十條,焙研細末,不拘用量及次數,摻入粥內拌食。暫時忌吃不易消化食物。(《浙江中醫》(12):32,1958)㈡天牛幼蟲,焙干炒蛋食用。(《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②治小兒麻疹失透:天牛幼蟲二條,搗碎,泡開水送服。(《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③治筋骨痛:云實蠹蟲,研末,每用二至三分,甜酒送服。(江西《草藥手冊》)
④治小兒初生不乳:云實蠹蟲,研末,每用一分,和人乳調勻,涂患兒口內。(江西《草藥手冊》)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云實蛀蟲
英文名
seed of Mysorethorn
別名
老姆木蟲、閻王刺蟲
出處
出自《湖南藥物志》。
1.《浙江中醫》:黃牛刺蟲,是寄生在黃牛刺(云實)木干內的蠢蟲,長約七、八分,色淡黃。民間經驗以此蟲治疳有特效,為其它木蠢蟲所不及。
2.江西《中草藥學》:云實蠢蟲,形如蠶,春夏在莖節中,秋冬在根部。
來源
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云實莖及根中寄生的天牛及其近緣昆蟲的幼蟲。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aesalpinia decapetala(Roth)Alston[Reichrdia decapetala Roth;Caesalpinia sepiaria Roxb.]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視云實莖中下部有蛀蟲孔,有較新鮮的木渣推出孔口外時,將莖截下,用刀縱剖,取出幼蟲;冬季及春季幼蟲多寄生于根部,可挖根剖取。取出的幼蟲置瓦片上焙干,保持蟲體完整。鮮用可隨時收取。
原形態
云實 攀援灌木。樹皮暗紅色,密生倒鉤刺。托葉闊,半邊箭頭狀,早落;二回羽狀復葉,長20-30cm,羽片3-10對,對生,有柄,基部有刺1對,每羽片有小葉7-15對,膜質,長圓形,長10-25mm,寬6-10mm,先端圓,微缺,基部鈍,兩邊均被短柔毛,有時毛脫落。總狀花序頂生,長15-30cm;總花梗多刺;花左右對稱,花梗長2-4cm,勁直,萼下具關節,花易脫落;萼片5,長圓形,被短柔毛;花瓣5,黃色,盛開時反卷;雄蕊10,分離,花絲中部以下密生茸毛;子房上位,無毛。莢果近木質,短舌狀,偏斜,長6-12cm,寬2-3cm,稍膨脹,先端具尖喙,沿腹縫線膨大成狹翅,成熟時沿腹縫開裂,無毛,栗褐色,有光澤;種子6-9顆,長圓形,褐色。花、果期4-10月。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生于平原、丘陵地、山谷及河邊。
資源分布:分布于華東、中南、西南及河北、陜西、甘肅。
性狀
鮮品形如蠶,長圓筒形,稍扁,乳白色(干品棕色)。長4-5cm,前胸硬皮板有凸形紋,深棕色,其前方有飛鳥狀紋,后方密生棕色粒狀小點,其中兩側各夾有1對尖葉狀空白紋;后胸至第7腹節背部各有一呈扁圓狀突起的移動器,其上整齊密生2圈棕色小粒點;前胸至第7節腹面亦有移動器。腹節兩側叢生棕色毛。
性味
辛;甘;溫
歸經
肝;脾經
功效主治
益氣,透疹,消疳。主勞傷,疹毒內陷,疳積
用法用量
內服:研末,3-6g;或制成食品。
各家論述
1.《湖南藥物志》:治麻毒內陷。
2.《溫嶺縣藥物資源名錄》:治小兒營養不良,筋骨痛,小兒初生不乳。
摘錄
《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