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名家網
中醫快速導航

黃耆六一湯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五:黃耆六一湯

【別名】黃耆湯(《普濟方》卷二二九)。

【處方】黃耆(去蘆,蜜炙)180克 甘草30克

【制法】上藥哎咀。

【功能主治】補氣生津。治諸虛不足,肢體勞倦,胸中煩悸,唇口干燥,面色萎黃,不能飲食;或先渴而欲發瘡癤,或病癰疽后而渴者。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大棗1枚,煎至100毫升,去滓溫服,不拘時。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五

《局方》卷五(寶慶新增方):黃耆六一湯

【別名】黃耆湯、黃耆飲

【處方】黃耆(去蘆,蜜炙)6兩,甘草(炙)1兩。

【功能主治】平補氣血,安和臟腑。主氣虛津傷,肢體勞倦,口常干渴,面色萎黃,不思飲食;或先渴而后生瘡癤,或患癰疽之后而口渴;或衛虛自汗;或痔漏膿水不絕。

【用法用量】黃耆湯(《普濟方》卷二二九)、黃耆飲(《證治要訣類方》卷二)。

【摘錄】《局方》卷五(寶慶新增方)

《外科正宗》卷三:黃耆六一湯

【處方】黃耆(半生,半蜜水炒)6錢,甘草(半生,半炙)1錢5分,人參1錢。

【功能主治】流注潰后,膿水出多,口干作渴,煩躁不寧。

【用法用量】水2鐘,煎8分,食遠服。

【摘錄】《外科正宗》卷三

《外科精要》卷下:黃耆六一湯

【處方】綿黃耆6兩(用淡鹽水潤,飯上蒸),粉草1兩(半生半炙)。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治渴補虛,免癰疽。主渴疾癰疽,潰后作渴。

【用法用量】每服2錢,侵晨、日午以白湯調下;不應,作大劑,水煎服。古人號黃耆為羊肉,可見其能補也。

【摘錄】《外科精要》卷下

《直指》卷九:黃耆六一湯

【處方】黃耆(炙)6錢,甘草(炙)1錢,白術3錢,白芍藥3錢。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虛勞自汗。

【用法用量】每服2錢,加生姜、大棗,水煎服。

【摘錄】《直指》卷九

《朱氏集驗方》卷一:黃耆六一湯

【處方】黃耆、當歸、甘草各等分。

【功能主治】風濕相搏,肌肉瞤動。

【用法用量】本方治上癥,宜先服滲濕湯,次用是藥。

【摘錄】《朱氏集驗方》卷一

按首字母查詢中藥方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