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名家網
中醫快速導航

黃耆人參湯

《醫略六書》卷二十四:黃耆人參

【處方】人參1錢半,黃耆3錢(蜜炙),生地5錢,熟地5錢,麥冬2錢(去心),五味1錢半,天冬3錢(去心),黃柏1錢半(鹽水炒),炙草1錢半。

【功能主治】氣虛陰火發厥,脈軟數者。

【用法用量】水煎,去滓,溫服。

【各家論述】元氣虛衰,不能收攝陰火,而神明失其主宰,故昏昧無知,卒仆發厥焉。人參扶元氣以攝火,黃耆補中氣以退熱,生地滋陰壯水,熟地滋腎補陰,麥冬清心潤肺,天冬潤肺益陰,五味子收耗亡之氣,炙甘草緩上炎之火,黃柏以清相火之上逆也。使陰火下潛,則元陰完復,而神志清靈,虛熱無不退矣。此補氣攝火之劑,為氣虛火厥之專方。

【摘錄】《醫略六書》卷二十四

《脾胃論》卷中:黃耆人參湯

【處方】黃耆1錢(如自汗過多,更加1錢),升麻6分,人參5分(去蘆),皮5分(不去白),麥門冬5分(去心),蒼術5分(無汗更加5分),白術5分,黃柏3分(洗),炒曲3分,當歸身2分(酒洗),炙甘草2分,五味子9個。

【功能主治】助元氣,理治庚辛之不足。主脾胃虛弱,上焦之氣不足,遇夏天氣熱盛,損傷元氣,怠惰嗜臥,四肢不收,精神不足,兩腳痿軟,遇早晚寒厥,日高之后陽氣將旺,復熱如火,乃陰陽氣血俱不足,故或熱厥而陰虛,或寒厥而氣虛,口不知味,目中溜火,而視物(目荒)(目荒)無所見,小便頻數,大便難而結秘,胃脘當心而痛,兩脅痛或急縮,臍下周圍如繩束之急,甚則如刀刺,腹難舒伸,胸中閉塞,時顯嘔噦,或有痰嗽,口沃白沫,舌強,腰、背、胛眼皆痛,頭痛時作,食不下,或食入即飽,全不思食,自汗尤甚,若陰氣覆在皮毛之上,皆天氣之熱助本病也,乃庚大腸、辛肺金為熱所乘而作。癰疽膿血大泄,敗臭痛甚者,及潰后虛而發熱或作痛,少寐。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都作1服。水2盞,煎至1盞,去滓,食遠或空心稍熱服。

如心下痞悶,加黃連2分或3分;如胃脘當心痛,減大寒藥,加草豆蔻仁5分;如脅下痛或縮急,加柴胡2分或3分;如頭痛,目中溜火,加黃連2分或3分,川芎3分;如頭痛,目不清利,上壅上熱,加蔓荊子、川芎各3分,藁本、生地黃各2分,細辛1分;如氣短,精神如夢寐之間,困乏無力,加五味子9個;如大便澀滯,隔1-2日不見者,致食少,食不下,血少,血中伏火而不得潤也,加當歸身、生地黃、麻子仁泥各5分,桃仁3枚(湯泡去皮尖,另研),如大便通行,所加之藥勿再服;如大便又不快利,勿用別藥,少加大黃(煨)5分;如不利者,非血結血秘而不通也,是熱則生風,其病人必顯風證,單血藥不可復加之,止常服黃耆人參湯藥,只用羌活防風各5錢,二味(口父)咀,以水4盞,煎至1盞,去滓,空心服之,其大便必大走也,1服便止;如胸中氣滯,加青皮(皮薄清香可愛者)1分或2分,并去白橘皮倍之,去其邪氣,此病本元氣不足,惟當補元氣,不當瀉之;如氣滯太甚,或補藥太過,或病人心下有憂滯郁結之事,更加木香、縮砂仁各2分或3分,白豆蔻2分,與正藥同煎;如腹痛、不惡寒者,加白芍藥5分,E2分,卻減五味子。

【禁忌】忌酒、濕面、大料物之類及過食冷物。

【摘錄】《脾胃論》卷中

《傷寒總病論》卷六:黃耆人參湯

【處方】黃耆半兩,人參半兩,半夏半兩,陳橘皮半兩,麥門冬半兩,當歸半兩,赤茯苓半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安胎。主妊娠傷寒,服汗下諸藥,熱已退,覺氣虛不和者。

【用法用量】每服4錢,水2盞,加生姜3片,煎7分,去滓,下阿膠末1小匕。溫與之,每日3-4次。

【摘錄】《傷寒總病論》卷六

《證治匯補》卷七:黃耆人參湯

【處方】黃耆、人參、白術、陳皮、甘草、當歸、麥冬、五味、生地、黃柏、熟地、天冬。

【功能主治】煎厥。

【摘錄】《證治匯補》卷七

按首字母查詢中藥方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