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草藥匯編》:珍珠蓮
別名
來源
毛茛科唐松草屬植物細絲唐松草Thalictrum trichopus Franch.,以根入藥。秋季采集,除去莖葉,曬干。
性味
苦,寒。
功效主治
清熱解毒,利濕。用于小兒高熱,肺炎,百日咳,膀胱炎,腸炎,痢疾。
用法用量
0.5~1錢。
摘錄
《全國中草藥匯編》
《全國中草藥匯編》:珍珠蓮
別名
小木蓮
來源
桑科珍珠蓮Ficus foveolata Wall.,以藤、根入藥。
生境分部
江西和華南各省。
性味
辛,溫。
功效主治
祛風化濕。主治慢性關節炎,乳腺炎。
用法用量
鮮品1~2兩,水煎服。
摘錄
《全國中草藥匯編》
《全國中草藥匯編》:珍珠蓮
別名
冰粉樹
來源
桑科珍珠蓮Ficus sarmentosa Buch.-Ham. ex J. E. Smith var. henryi(King)Corner.,以藤、根入藥。
生境分部
華東、華南、西南。
功效主治
祛風除濕,消腫解毒,殺蟲。主治風濕性關節炎,乳腺炎,瘡癤,癬。
用法用量
藤或根1~2兩,外用根和米湯磨汁外敷。
摘錄
《全國中草藥匯編》
《中藥大辭典》:珍珠蓮
出處
《云南中草藥》
來源
為毛茛科植物毛發唐松草的根。秋、冬采集。曬干。
原形態
多年生草本,無毛。根簇生,肉質細長紡錘形,皮層松脆,干后易剝落,斷面黃色。莖高達100厘米,較纖細。3回3出或近羽狀復葉;小葉卵形或菱狀卵形、橢圓形或楔狀倒卵形,長0.8~2厘米。寬0.6~1.6厘米,3淺裂,脈不明顯,頂端小葉較大,側葉較小,上面淡綠色,下面灰白色,光滑無毛,圓錐花序腋生,分枝纖細,稀疏,末回分枝常生花3朵;花梗絲形;萼片4,白色,橢圓形成狹倒卵形;無花瓣;雄蕊多數,花藥頂端鈍,花絲抉條形斌絲形;心皮2~3(~5),花柱短,柱頭具狹翅。瘦果斜狹卵形,稍扁,長3~3.5厘米,縱肋8。
生境分部
生于陰濕山地灌木叢中。分布云南、四川等地。
性味
苦,寒。
功效主治
清熱解毒,消炎止瀉。治小兒高熱,驚風,肺炎,膀胱炎,百日咳,腳氣病,腸炎,痢疾。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5~1錢。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珍珠蓮
出處
出自《云南中草藥》
來源
藥材基源:為桑科植物珍珠蓮的根、藤。
全年均可采收,洗凈,切片,鮮用或曬干.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Ficus samentosa Buch.-Ham.exJ.E.Smith var.Henryi(King ex Oliv.)Corner[F.henryi King exOliv.」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凈,切片,鮮用或曬干。
原形態
常綠攀援狀灌木。幼枝密被褐色柔毛,后變無毛。葉互生;葉柄長1-3.5cm;葉片近革質,卵形或橢圓狀卵形,長6-12cm,寬2.5-3.6cm,先端漸尖或尾狀急尖,基部卵圓形或楔形,全線或略帶微波狀,上面深綠色,有光澤,無毛,下面淺綠色,密被褐色柔毛;基生脈3出,側脈6-8對,網脈在背面隆起成蜂窩狀。隱頭花序,花序托單生或成對著生于葉腋,卵圓形或近圓形,直徑1.2-2cm,頂部中央有臍狀突起,基部有苞片3枚,寬三角形;雄花、癭花著生于同一花序托的內壁;雌花生于另一花序托內壁。瘦果小。花期4-5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生于低山疏林或山麓、山谷及溪邊樹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華東、中南和西南各地。
性味
味微辛;性平
功效主治
祛風除濕;消腫止痛;解毒殺蟲。主風濕關節痛;脫臼;乳癰;瘡癤;癬癥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0~60g。外用:適量,搗敷;或和米湯磨汁敷。
摘錄
《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