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名家網
中醫快速導航

止瀉木皮功效

《中藥大辭典》:止瀉木皮

出處

《廣西植物名錄》

來源

夾竹桃科植物止瀉木的樹皮。春、秋采收。

原形態

喬木,高15米左右。莖暗褐色,幼枝有毛。葉對生,無柄或有短柄,被密毛;葉片長橢圓形或近卵形,長8~17厘米,最寬處達7.5厘米,先端銳尖,基部楔形至闊楔形,全緣,上面光滑,下面葉脈處有細柔毛,脈顯著突出,無柄或有短柄。傘房花序式的聚傘花序,頂生或近腋生;花白色;萼5裂,內面常有腺體;花冠高腳碟狀,喉部收縮,5裂,裂片長橢圓形;雄蕊5,著生于花冠的基部;子房上位,心皮2,花柱1。蓇葖果圓柱形,兩個并生,長達28厘米。種子多數,壓扁狀,先端有脫落的簇毛。花期4~5月。果期6~7月。

生境分部

生于雜木林內。分布貴州、云南、廣西等地。

功效主治

止瀉,殺蟲。治痢疾。

①《中國經濟植物志》:"降血壓,治痢疾。"

②《中國種子植物科屬辭典》:"止瀉。"

③《廣西植物名錄》:"治痢疾,腸胃氣脹,發熱。"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止瀉木皮

別名

止瀉樹

出處

出自《廣西植物名錄》

來源

藥材基源:為夾竹桃科植物止瀉木的樹皮。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Holarrhena antidysenterica Wall.ex A.DC.

采收和儲藏:春、秋季采收,剝取樹皮,曬干。

原形態

喬木,高約10m,胸徑20cm。全株有乳汁;枝條具皮孔;樹皮淺灰色,被短柔毛。葉對生;葉柄長約5mm,被短柔毛;葉片寬卵形、橢圓形或近圓形,長10-24crn,寬4-11.5cm,兩面被短柔毛;側脈斜曲上升,至葉緣網結。傘房狀聚傘花序,頂生和腋生,長5-6cm;苞片小,線形,被微毛;花萼5裂;外面被短柔毛,內面基部具5個腺體;花冠白色;花冠筒內外面被短柔毛,花冠裂片5,向右覆蓋;雄蕊5,著生于花冠筒近基部,花絲絲狀,花藥長圓狀披針形;無花盤;子房由2枚離生心皮組成,花柱絲狀,柱頭長圓形,短2裂。蓇葖果雙生,先端漸尖,向內彎,具白色斑點;種子淺黃色,長圓形,長約2cm,中部凹陷,先端具黃白色絹質種毛,種毛長約5cm。花期4-7月,果期6-12月。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生于海拔500-1000m的山地疏林中或山谷水溝旁以及雜木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廣東、海南、廣西、云南等地。亦有栽培。

化學成分

樹皮含錐絲堿(conessine),經硫酸處理后得異錐絲堿(isoconessine)和新錐絲堿(neoconessine)[1],7α-羥基錐絲堿(7α-hydroxyconessine),3-表-雜錐絲堿(3-epi-heteroconessine),雙氫錐絲堿(dihydroconessine),錐絲定(conseei-dine),錐絲枯堿(conkurchine),錐絲新(concuressine),雙氫錐絲新(dihydroconessine),錐絲明(conessimine),異錐絲明(isocones-simine),錐絲膠(conamine),錐絲亞胺(conimine),勒陶辛堿(let-tocine),止瀉木西亭堿(holacetine),3-表錐絲胺(3-epiconamine),止瀉木堿(holarrhine),止瀉木寧(holarrhenine),止瀉木定(holar-rhidine),止瀉木明(holarrhimine),止瀉木靈(holafrine),止瀉木亭(holarrhetine),止瀉木達星(holadysine),止瀉木達灑明(hola-dysamine),止瀉木酮堿(holonamine),N,N,N’,N’-四甲基止瀉木明(N,N,N’,N’-tetramethylholarrhimine),克杞欽(kurchine),克杞明(kurchamine),克杞星(kurchessine)[2,3],5,20(29)-羽扇二烯-3β-醇〔5,20(29)-lupadien-3β-ol],5,23-谷甾二烯-3β-醇(sitosta-5,23-dien-ol)[4],止瀉木星堿(holacine),止瀉木新胺(holacimine)[5],止瀉木芬減(holarrifine)[6]等。近年來又分得甾體生物堿6種,即:重止瀉木寧堿(regholarrhenine)A、B、C、D、E、F[7,8]。此外,從種子中分離得到止瀉木立星堿(holarricine)[9]。

藥理作用

1.殺原蟲作用 錐絲堿能治療阿米巴性痢疾。與吐根堿相比,其優點在于能口服,缺點在于對神經精神方面的副作用,雖較少見,但常較嚴重;其殺阿米巴原蟲的效力也低于吐根堿。在體外,錐絲堿的有效濃度為1:71000-1:45000,而吐根堿則為1:300000-1:200000;在臨床上,療效也不及吐根堿,能控制急性阿米巴痢疾,但復發率仍高。可用于對吐根堿不能耐受或有抗藥性之患者。對亞急性病例療效差,對阿米巴肝炎則無效(也有報告有效者)。在體外試驗中,對人滴蟲無效,但有人報告,對陰道滴蟲,用甘油坐藥(含溴氫酸錐絲堿200mg,磺胺500mg,pH為4.0),配合酸液陰道沖洗,可獲良好療效。通常用其溴氫酸鹽(毒性較鹽酸鹽或自由堿基為小)100mg,每天5次,5-7天;以后每天3次,共7天。最高劑量,每天不得超過0.5g,一療程不超過6g。其毒性癥狀有不安、失眠、眩暈、耳鳴、肌震顫等。少數病人甚至出現幻覺、健忘、躁狂等,異丙嗪有防止之效。異錐絲堿之殺阿米巴原蟲效力最強。但對小雞瘧原蟲無效。

2.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 以硫酸處理錐絲堿而得之異錐絲堿及新錐絲堿,作用頗似奎寧及奎尼丁,能抑制心臟。錐絲堿大量靜脈注射,可導致心律不整、傳導阻滯、運動不規則、舒張時間延長;但皮下或肌肉注射時,此等現象不顯著。Kurchicine為原漿毒,可直接抑制心臟、特別是抑制房室傳導的喜氏束,引起血壓下降,如劑量較小,則血壓下降前有一短暫的上升,對腎血管呈收縮作用(離體兔心的冠狀血管不收縮),而對小腸血管則為擴張。

3.其他作用 錐絲堿皮內注射于豚,可有局部麻醉作用,較可卡因強2倍,異錐絲堿強50%,新錐絲堿則作用與可卡因相似。對兔眼也有局部麻醉作用,但也能產生局部刺激,局部注射可產生壞死,故無實用價值。Kurchicine能興奮平滑肌,收縮腸管、子宮;它與錐絲堿對蛙的中樞神經系統有麻痹作用,但對哺乳動物則不明顯。錐絲堿還能抑制消化酶,如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等。

炮制

除去雜質,洗凈,篩出灰屑,曬干即可入藥。

性味

苦;性涼

歸經

大腸經

功效主治

行氣止痢;殺蟲。主痢疾;腸胃脹氣

用法用量

內眼:煎湯,9~15g。

注意

脾胃虛弱者慎用。

復方

1.安蛔方(《經驗方》),用治蛔蟲證。2.止痢方(《經驗方》),用治熱痢。

各家論述

1.《中國經濟植物志》:降血壓,治痢疾。

2.《中國種子植物科屬辭典》:止瀉。

3.《廣西植物名錄》:治痢疾,腸胃氣脹,發熱。

摘錄

《中華本草》

按首字母查詢中藥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