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名家網
中醫快速導航

朱砂根功效

《全國中草藥匯編》:朱砂根

別名

大羅傘、大涼傘、珍珠傘、涼傘遮珍珠、高腳金雞、鳳凰腸、豹子眼睛果涼傘、開喉箭、山豆根[湖南、福建、云南]

來源

紫金牛科紫金牛屬植物圓齒紫金牛Ardisia crenata Sims 和紫背紫金牛A. bicolor Walk.的根。秋季采挖,切碎,曬干。

性味

苦、辛,平。

功能主治

行血祛風,解毒消腫。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咽喉腫痛,扁桃體炎,白喉,支氣管炎,風濕性關節炎,腰腿痛,跌打損傷,丹毒,淋巴結炎;外用治外傷腫痛,骨折,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

1~3錢;外用適量,鮮根或鮮葉搗爛敷患處。

禁忌

據報道,本品如服至0.5~1兩時,可出現惡心,厭食等副作用。

摘錄

《全國中草藥匯編》

《中藥大辭典》:朱砂

別名

鳳凰腸、老尾(《生草藥性備要》),平地木、石青子、涼傘遮金珠、山豆根、地楊梅(《植物名實圖考》),散血丹、浪傘根、金雞爪(《嶺南采藥錄》),高腳羅傘(《陸川本草》),小羅傘(《南寧市藥物志》),土丹皮(《廣西中藥志》),金鎖匙、開喉箭、三條根、三兩金、高風、鐵涼傘、雪里開花(《湖南藥物志》),金雞涼傘(《杭州藥植志》),大羅傘、大涼傘、鳳凰翔(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紅銅盤、高腳銅盤、青紅草、硬腳金雞、珍珠傘、桂篤油(《浙江民間常用草藥》),真珠涼傘(《福建中草藥》)。

出處

《綱目》

來源

為紫金牛科植物朱砂根的根。秋后采挖根部,洗凈曬干。

原形態

灌木,高達1.5米,全體禿凈。莖直立,有數個分枝。葉紙質至革質,橢圓狀披針形至倒披針形,長6~12厘米,寬2~4厘米;先端短尖或漸尖,基部短尖或楔尖,兩面均禿凈,有隆起的腺點,邊緣有鈍圓波狀齒,背卷,有腺體;側脈12~18對,極纖細,近邊緣處結合而成一邊脈,常隱于卷邊內;葉柄長5~10毫米。傘形花序頂生或腋生,花序柄長1.5~2厘米;花白色或淡紅色;萼片5裂,裂片長卵形,鈍頭;花冠5裂,裂片長橢圓狀披針形,長4~5毫米,與萼片均有稀疏的腺點;雄蕊5,花絲極短,基部扁;子房上位,花柱線形。核果球形,直徑約6毫米,熟時紅色,有黑色斑點。花期6~7月。

本植物的葉(朱砂根葉)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生境分部

生于山地林下、溝邊、路旁。分布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四川、福建、廣東、廣西等地。產福建、湖南、廣西。

性狀

干燥根,多分枝,呈細圓柱狀,略彎曲,長短不一,徑4~10毫米。表面暗紫色或暗棕色,有縱向皺紋及須根痕。質堅硬,斷面木部與皮部易分離,皮部發達,約占斷面1/2,淡紫色,木部淡黃色。

藥理作用

25%煎劑試管內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有輕度的抑制作用。60%的乙醇提取物有抗早孕作用。

性味

苦辛,涼。

①《綱目》:"苦,涼,無毒。"

②《生草藥性備要》:"味甘,性平。"

③《陸川本草》:"辛苦,性寒。"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散瘀止痛。治上感,扁桃體炎,急性咽峽炎,白喉,丹毒,淋巴結炎,勞傷吐血,心胃氣痛,風濕骨痛,跌打損傷。

①《綱目》:"治咽喉腫痹,磨水或咽之。"

②《生草藥性備要)):"治痰火,跌打,去瘀生新,寬筋續骨。"

③《嶺南采藥錄》:"治小兒干(疳)痞。"

④《廣西中藥志》:"治風濕骨痛,鶴膝風。"

⑤《湖南藥物志》:"治勞傷吐血,血崩,心胃氣痛,腹脹腹痛。"

⑥《浙江民間常用草藥》:"清熱解毒。"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5錢;或研末為丸、浸。外用:搗敷。

復方

①治咽喉腫痛:㈠朱砂根三至五錢。水煎服。㈡朱砂根全草二錢,射干一錢,甘草一錢。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②治風濕骨節痛:小郎傘五錢,木通二兩,虎骨三錢,雞骨香三錢,大血藤四錢,桑寄生三錢。浸酒二斤,每服五錢至一兩,日二次。(《廣西中藥志》)

③治上呼吸道感染,扁桃體炎,白喉,丹毒,淋巴結炎,能抗菌消炎退熱:朱砂根三至五錢,煎服;或研末蜜丸,每次二至三錢,一天二次。(浙江《中草藥抗菌消炎經驗交流會資料選編》)

④治流火(絲蟲病引起的淋巴管炎):朱砂根干根一至二兩。水煎,調酒服。(《福建中草藥》)

⑤治肺病及勞傷吐血:朱砂根三至五錢,同豬肺燉服。先吃湯,后去藥吃肺,連吃三肺為一療程。(《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⑥治跌打損傷,關節風痛:朱砂根三至五錢。水煎或沖黃酒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⑦治婦女白帶,痛經:朱砂根三至五錢。水煎或加白糖、黃酒沖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⑧治毒蛇咬傷:朱砂根鮮者二兩。水煎服;另用鹽膚木葉或樹皮、烏桕葉適量,煎湯清洗傷口,用朱砂根皮搗爛,敷創口周圍。(《單方驗方調查資料選編》)

臨床應用

治療急性咽峽炎:用10%水煎液,每服30毫升,每天3次;或用粉劑1克裝膠囊吞服,每天3次;或用蜜丸,日服3次,每次1丸(含藥粉1克)。經治45例,痊愈22例,好轉19例,無效4例。一般于服藥當天咽痛減輕,第2天熱退,3~4天局部紅腫消退。服藥后少數有惡心、嘔吐、胃區痛等副作用,停藥后即可恢復。

備注

湖南地區尚以同屬植物兩色紫金牛與本品同等使用。當地稱為"紅浪傘"、"紫背朱砂根"。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朱砂根

別名

紫金牛、鳳凰腸、老鼠尾、平地木、石青子、涼傘遮金珠、鐵傘、散血丹、浪傘根、金雞爪、高腳羅傘、小羅傘、士丹皮、金鎖匙、開喉箭、三條根、三兩金、高茶風、鐵涼傘、雪里開花、金雞涼傘、大羅傘、鳳凰翔、大涼傘、紅銅盤、高腳銅盤、青紅草、硬腳金雞、珍珠傘、桂篤油、真珠涼傘、八爪龍、郎傘樹、龍山子、八爪金龍、豹子眼睛果、萬龍、萬兩金

出處

出自《本草綱目》:朱砂根,生深山中,今惟太和山人采之。苗高尺許,葉似冬青葉,背甚赤,夏月長茂,根大如箸,赤色,此與百兩金仿佛。

來源

藥材基源:為紫金牛科植物朱砂根或紅涼傘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Ardisia crenata Sims2.Ardisia crenata Sims var.bicolpr(Walker)C.Y.Wu et C. Chen[ A.Bicolor Walker]

采收和儲藏:秋季采挖,切碎,曬干或鮮用。

原形態

1.灌木,高1-2m。除側生特殊花枝外,無分枝。葉互生;葉柄長約1cm;葉片革質或堅紙質,橢圓形、橢圓狀披針形至倒披針形,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換形,長7一15cm,‘寬2-4cm,邊緣具皺波狀或波狀齒,具明顯的邊緣腺點,有時背面具極小的鱗片;側脈12-18對,構成不規則的邊緣脈。傘形花序或聚傘花序,著生于側生特殊花枝頂端;花枝近頂端常具2-3片葉;花梗長7-10mm;萼片長圓狀卵形,長1.5mm或略短,稀達2.5mm,具腺點;花瓣白色,稀略帶粉紅色,盛開時反卷,印形,先端急尖,具腺點,里面有時近基部具乳頭狀突起;雄蕊較花瓣短,花藥三角狀披針形,背面常具腺點;雌蕊與花瓣近等長或略長,子房具腺點。果球形,直徑6-8mm,鮮紅色,具腺點。花期5-6月,果期10-12月,有時2-4月。

2.本變種與朱砂根的區別為:葉背、花梗、花萼及花瓣均帶紫紅色,有的植株葉兩面均為紫紅色。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1.生于海拔500-2000m的林蔭下或灌叢中。

2.生于海拔500-2000m的林蔭下或灌叢中。

資源分布:1.分布于西藏東南部至臺灣,湖北至海南各地。

2.分布于西藏東南部至臺灣,湖北至海南各地。

栽培

生物學特性 產亞熱帶,喜溫暖、蔭蔽和濕潤的環境。忌干旱,要求通風及排水良好的肥沃土壤。

栽培技術 用種子或壓條繁殖。北方春季播種,南方12月播種,發芽適溫18℃,春季壓條,秋季即可分割。長江流域可露地栽培,宜選濕潤蔭蔽林下,或流水濺霧又不直曬之處栽培。

田間管理 北方宜盆栽室內越冬。夏、秋季要求水分充足,通風良好,保持半陰。4-10月每月施液肥1~2次,新梢長至8cm以上時去頂摘心,促進分枝。如枝條細弱,可產3月留地面8~10cm剪去,隨即追肥,7~10d1次,植株重新萌發后可變粗壯。

性狀

性狀鑒別 根簇生于略膨大的根莖上,呈圓柱形,略彎曲,長5-25cm,直徑2-10mm。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具多數縱皺紋及橫向或環狀斷裂痕,皮部與木部易分離。質硬而脆,易折斷,折斷面不平坦,皮部厚,約占斷面的一半,類白色或淺紫紅色,木部淡黃色。氣微,味微苦、辛,有刺舌感。

以條粗、皮厚者為佳。

顯微鑒別 根橫切面:木栓層為10余列木栓細胞,內側1-數列細胞的內壁增厚,木化,似石細胞樣。皮層寬廣;內皮層明顯,細胞含棕色物質,中柱鞘有單個或數個石細胞斷續排列成環。韌皮部狹窄。束內形成層可見,木質部發達,導管多單列徑向排列,有的含棕黃色物;木射線寬2-6列細胞。薄壁細胞含淀粉粒。

粉末特征:淡棕紅色。①淀粉粒眾多,類圓形、不規則卵圓形、盔帽形,直徑8-28-39μm,臍點點狀、裂縫狀,有的可見層紋;復粒由2-4分粒組成。②石細胞類方形、不規則長方形、類三角形,直徑約20μm,壁厚薄不一,紋孔明顯;散在皮層的石細胞,直徑4-7μm,壁厚,腔小。③木栓細胞類多角形,壁略厚。此外有具緣紋孔導管、木纖維及薄壁細胞。

化學成分

朱砂根的根含三萜皂甙:朱砂根甙(ardic-renin)[1],朱砂根新甙(ardisicrenoside) A、B,百兩金皂甙(ardisi-acrispin)A、B[2],以及次生單糖甙3-O-α-L-仙客來甙元A-吡喃阿拉伯糖甙(3-O-α-L-cyclamiretin A-arabinopyranoside)[3],還含巖白菜素(bergenin)及其衍生物:11-O-沒食子酰基巖白菜素(11-O-galloylbergenin),11-O-丁香酰基巖白菜素(11-O-syringyl bergenin),11-O-香草酰基巖白菜素(11-O-vanilloylbergenin),11-O-(3′,4′-二甲基沒食子酰基巖白菜素)[11-O-(3′,4′-dimethyl-galloyl)bergenin][4],去甲巖白菜素(demethyl bergenin),以及無羈萜(friedelin),β-谷甾醇(β-sitosterol),紫金牛醌(rapanone)[5],胡蘿卜甙(daucosterol),菠菜甾醇(spinasterol),含18~ 30個碳原子的系列脂肪酸、蔗糖(sucrose)[6]和一新穎的環狀縮酚酸肽FR900359[7,8]。

藥理作用

1.抑菌作用 25%煎劑試管內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有輕度的抑制作用。

2.抗早孕作用 60%的乙醇提取物有抗早孕作用。

炮制

1.凈制:除去雜質,洗凈。

2.切制:洗凈,切碎,曬干。

性味

苦、辛、性涼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活血止痛。主咽喉腫痛;風濕熱痹;黃疸;痢疾;跌打損傷;流火;乳腺炎;睪丸炎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敷。

禁忌

虛弱者慎用。

各家論述

1.《綱目》:治咽喉腫痹,蘑水或醋咽之。

2.《生草藥性備要》:治痰火,跌打,去瘀生新,寬筋續骨。

3.《嶺南采藥錄》:治小兒干(疳)痞。

4.《廣西中藥志》:治風濕骨痛,鶴膝風。

5.《湖南藥物志》:治勞傷吐血,血崩,心胃氣痛,腹脹腹痛。

6.《浙江民間常用草藥》:清熱解毒。

摘錄

《中華本草》

按首字母查詢中藥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