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草藥匯編》:唇香草
別名
小葉薄荷
來源
唇形科唇香草Ziziphora clinopodioides Lam.,以全株入藥。
生境分部
新疆。
功能主治
主治高血壓,冠心病。
用法用量
全株2~3錢,水煎服,或開水泡當茶飲,或制成酊劑內服。
摘錄
《全國中草藥匯編》
《中華本草》:唇香草
別名
來源
藥材基源:為唇形科植物唇香草的全株。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Ziziphora clinopodioides Lam.
采收和儲藏:夏季采割,切段,陰干。
原形態
唇香草,多年生草本,高15-30cm。全株有強裂的薄荷香氣。根木質。莖由基部叢生,具四棱,表面帶紫色,有短柔毛。葉對生;此短柄;葉片長圓形或寬披針形,全緣,長0.5-2cm,寬0.3-1cm,有腺點。輪傘花序頂生,集成頭狀;萼筒長5-7mm;花冠唇形,長10-12mm,被短柔毛。藍紫色。小堅果長卵形。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生于低潮濕處。
資源分布:分布于新疆。
性狀
性狀鑒別,莖呈方柱形,長10-35cm,直徑2-3mm,表面黃綠色,多帶紫紅色,通常被有毛茸;斷面淡黃綠色,中央有小孔隙。葉對生,多脫落,完整者展平后呈廣披針形、卵形或長圓形,長0.5-2cm,寬0.3-1cm,葉面微灰綠色,有明顯的腺點;葉柄短,輪傘花序頂生,球形;花多憶脫落,花萼筒狀。長5-7mm,花冠唇形,淡紫紅色或粉紅色,長10-12mm,外被短柔毛。間有小堅果,長卵形。氣芳香,味辛涼,微苦。
顯微鑒別,幼莖橫切面:呈四棱形。表皮細胞1裂,外被毛茸。皮層細胞1-3列,四角棱角脊處有厚角細胞;內皮層凱氏點明顯。韌皮部較窄,形成層不明顯,木質部較寬,導管近單行徑向排列。髓部薄壁細胞較大,中央常形成寧隙。
粉末特征:黃綠色。1.多細胞非腺毛,2-6細胞,長15-200μm。2.腺毛單頭單柄,呈橢圓形,長23-33μm。3.腺鱗直徑23-70μm。4.氣孔直軸式,長軸約30μm,短軸約20μm。5.花粉粒圓形或橢圓形,直徑25-33μm,壁厚。6.中肉細胞含草酸鈣方晶。此外,有螺紋導管。
化學成分
地上部分含黃酮:森犀草素(luteolin),蒙朧花甙(linarin),7-甲基蘇打基亭(7-methylsudachitin),白楊素-7-O-蕓香糖甙(chrysin-7-O-rutinoside)及咖啡酸(caffeic acid),4-羥基-3,5-二甲氧基苯甲酸甲酯(methy4-hydroxy-3,5-dimethoxybenzoate) ,齊墩果酸(oleanolic acid),香葉木甙(diosmin)。
油含α-蒎烯(α-pinene)和胡薄荷酮(bulegone)。
性味
油辛;性涼
功能主治
寧心安神;利水清熱。主心悸;失眠;水腫;感冒發熱;目赤腫痛;瘡瘍腫毒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18g;或開水沖泡代茶。外用:適量煎水洗。
摘錄
《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