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大辭典》:匙葉草
別名
出處
《福建中草藥》
來源
原形態
多年生草本。根肉質,肥厚。莖單一,高20~40厘米,下部呈紅色。根生葉簇生呈蓮座狀,匙形,長3~5厘米,寬1.3~1.7厘米,先端鈍,有一突尖,基部漸狹成具翅的柄,基部及葉脈呈紅色,無毛。圓錐花序頂生,多次兩歧分枝,分枝處有苞片2枚,披針形,淡棕色:花側生,數朵密集成穗狀,每花具橢圓形的苞片;花萼白色,漏斗狀,緣部5淺裂,折疊;花瓣5,淡黃色;雄蕊5,生于花冠基部;花柱5,分離。果實具5棱,包于宿萼內。
生境分部
生于海濱地帶。分布我國沿海各地。
性味
苦,微寒。
功效主治
祛濕,清熱,止血。
復方
①治痔瘡下血:鮮匙葉草根二兩,豬肉水燉服。
②治脫肛:鮮匙葉草全草四兩,水煎坐浴。
③治濕熱便血及血淋:鮮匙葉草根一至二兩,水煎服。
④治血熱月經過多:鮮匙葉草根一兩。水煎服。
⑤治濕熱帶下:鮮匙葉草根五至七錢。沖糖五錢,水煎服。
⑥治背癰:鮮匙葉草根二兩,酒燉服;渣調糯米飯搗爛外敷。(性味以下出《福建中草藥》)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匙葉草
別名
紅客媽葉、紅蝦蟆葉
出處
出自《福建中草藥》
來源
藥材基源:為龍膽科植物匙葉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atouchea fokiensis Franch.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洗凈,曬干。
原形態
多年生草本,高15-30cm。全株光滑無毛,莖不分枝。葉大部分基生,平鋪地面;具短柄,柄有翅;葉片倒卵狀匙形,長8-10cm,寬3-6cm,先端圓形,基部漸狹成短柄,邊緣具微波狀齒,下面羽狀葉脈明顯;莖生葉對生,2-3對,無柄,匙形,長1.5-2cm,寬0.7-7cm,先端鈍,基部圓,半抱莖,邊緣具波狀齒。輪生聚傘花序,每輪有花5-8朵,每花下有2枚小苞片,苞片線狀披針形;花梗長8-10mm;萼筒短,花萼4深裂至基部,裂片線狀披針形;花冠鐘形,半裂,淡綠色,長1-1.2cm;雄蕊4,著生于花冠裂片間彎曲處,與裂片互生;子房不完全2室,無柄,花柱短,腺體輪狀著生于子房基部。蒴果無柄,上半部扭曲,具宿存的喙狀花柱。種子多數,深褐色,表面具縱脊狀突起。花、果期3-11月。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生于海拔1000-1800m的山坡路邊林下。
資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福建、湖南、廣東、廣西等地。
性味
苦;辛;性寒
歸經
肺;肝;大腸經
功效主治
活血化瘀;清熱止咳。主腹內血瘀痞塊;勞傷咳嗽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
復方
①治痔瘡下血:鮮匙葉草根二兩,豬肉水燉服。②治脫肛:鮮匙葉草全草四兩,水煎坐浴。③治濕熱便血及血淋:鮮匙葉草根一至二兩,水煎服。④治血熱月經過多:鮮匙葉草根一兩,水煎服。⑤治濕熱帶下:鮮匙葉草根五至七錢,冰糖五錢,水煎服。⑥治背癰:鮮匙葉草根二兩,酒燉服;渣調糯米飯搗爛外敷。(性味以下出《福建中草藥》)
摘錄
《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