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六書》卷三:回陽救急湯
【處方】熟附子 干姜 人參 甘草 白術 肉桂 陳皮 五味子 茯苓 半夏
【功能主治】溫中散寒,回陽救逆。治寒邪宜中陰經,惡寒,四肢冷厥,戰栗腹疼,吐瀉不渴,蜷臥沉重,或手指甲唇青,或口吐涎沫,或脈來沉遲無力。
【用法用量】上藥用水40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臨臥入麝香0.1克調服。
嘔吐涎沫或小腹痛,加鹽炒吳萸;無脈者,加豬膽汁5毫升;泄瀉不止,加升麻、黃耆;嘔吐不止,加姜汁。
【摘錄】《傷寒六書》卷三
《傷寒六書》卷三:回陽救急湯
【別名】回陽急救湯、回陽返本湯
【處方】熟附子5分,干姜5分,人參5分,甘草1錢,白術1錢,肉桂、陳皮、五味子、茯苓、半夏。
【功能主治】寒邪直中陰經真寒證。
【用法用量】回陽急救湯(《壽世保元》卷二)、回陽返本湯(《鎬京直指》)。方中肉桂、陳皮、五味子、茯苓、半夏用量原缺。《壽世保元》本方用大附子(制)八分,干姜八分,人參二錢,肉桂五分,半夏二錢,五味子四分,白茯苓三錢,甘草(炙)八分,陳皮錢半。方中白術,《壽世保元》作白米(炒)一撮。
嘔吐涎沫,或小腹痛,加鹽炒吳萸;無脈者,加豬膽汁1匙;泄瀉不止,加升麻、黃耆;嘔吐不止,加姜汁。
【各家論述】1.《醫方集解》:此足三陰藥也。寒中三陰,陰盛則陽微,故以附子、姜、桂辛熱之藥祛其陰寒,而以六君子溫補之藥助其陽氣;五味合人參可以生脈;加麝香者,通其竅也。
2.《重訂通俗傷寒論》何秀山按:少陰病下利脈微,甚則利不止,脈厥無脈,干嘔心煩者,經方用白通加豬膽汁湯主之。然不及此方面面顧到。故俞氏每用之奏功。揣其方義,雖仍以四逆湯加桂溫補回陽為君;而以《千金》生脈散為臣者,以參能益氣生脈,麥冬能續胃絡脈絕,五味能引陽歸根也;佐以白術、二陳健脾和胃,上止干嘔,下止瀉痢;妙在使以些許麝香,斬關直入,助參、術、附、桂、麥、味等溫補收斂藥用,但顯其助氣之功,而無散氣之弊矣。此為回陽固脫,益氣生脈之第一良方。廉勘:此節庵老名醫得心應手之方。凡治少陰中寒及夾陰傷寒,陽氣津液并虧,及溫熱病涼瀉太過,克伐之陽,而陽虛神散者多效。妙在參、術、附、桂與麝香同用。世俗皆知麝香為散氣通竅之藥,而不知麝食各種香藥,含莫咀華,蘊釀香精而藏于丹田之間。配合于溫補回陽之中,殊有卓識。吳鞠通輒詆其謬,亦未免所見不廣,信口雌黃者矣。以余所驗,服此方后,脈漸漸緩出者生,不出者死,暴出者亦死,手足不溫者亦死。若舌卷囊縮,額汗如珠不流,兩目直視者速死。
【摘錄】《傷寒六書》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