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名家網
中醫快速導航

侯氏黑散

《金匱要略》卷上:侯氏黑散

【處方】Q300克 白術75克 細辛23克 茯苓23克 牡蠣23克 桔梗60克 防風75克 人參23克 礬石23克 黃芩38克 當歸23克 干姜23克 芎藭23克 桂枝23克

【制法】上十四味,杵為散。

【功能主治】清肝祛風,化痰通絡。治大風,四肢煩重,心中惡寒不足者。

【用法用量】每次3~9克,用調服,日一服。

【禁忌】服藥期間,禁一切魚、肉、大蒜,常宜冷食。

【摘錄】《金匱要略》卷上

《金匱》卷上:侯氏黑散

【處方】菊花40分,白術10分,細辛3分,茯苓3分,牡蠣3分,桔梗8分,防風10分,人參3分,礬石3分,黃芩5分,當歸3分,干姜3分,芎?3分,桂枝3分。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驅風除熱,通經活絡。主大風四肢煩重,風癲,中風癱瘓。

【用法用量】《外臺》有“鐘乳”。

【禁忌】忌一切魚、肉、大蒜;忌桃、肉、胡荽青魚,鮮酢物;孕婦忌服。

【各家論述】1.《醫方集解》:此手太陰、少陰、足厥陰藥也。菊花秋生,得金水之精,能制火而平木,木平則風息,火降則熱除,故以為君;防風、細辛以祛風;當歸、川芎以養血;人參、白術以補氣;黃芩以清肺熱,桔梗以和膈氣,茯苓通心氣而行脾濕,姜、桂助陽分而達四肢,牡蠣、白礬酸斂澀收,又能化頑痰,加酒服者,以行藥勢也。

2.《張氏醫通》:方中用菊花四十分為君,以解心下之蘊熱;防、桂、辛、桔以升發腠理;參、苓、白術以實脾杜風;芎、歸以潤燥熄火;牡蠣、礬石,以固澀腸胃,使參術之性留積不散,助其久功;干姜、黃芩,一寒一熱,寒為風之響導,熱為火之反間。用溫酒服者,令藥性走表以開其痹也。郭雍曰:黑散本為滌除風熱,方中反用牡蠣、礬石止澀之味,且令冷食,使藥積腹中,然后熱食,則風熱痰垢與藥漸而下之也。

3.《醫方論》:此方劉宗厚與喻嘉言俱謂其風藥太多,不能養血益筋骨;汪(讠刄)庵謂用此方者,取效甚多。各執一見。予謂方中四物咸備,不可謂無血藥也。若中風初起表邪重者,用之尚可取效,然石膏、細辛二味,必須減去。

【摘錄】《金匱》卷上

按首字母查詢中藥方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