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名家網
中醫快速導航

金沸草散

唐·孫思邈《千金翼方》:金沸草

【處方】金沸草、前胡甘草(炙),各一錢。麻黃(去節)、芍藥,各一錢半。中藥方劑穗、半夏,各二錢。

【功能主治】治肺經受風,頭目昏痛,咳嗽聲重,涕唾稠粘及時疫寒熱。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鐘,生姜三片,紅棗一枚,煎至一鐘,不拘時服。

【摘錄】唐·孫思邈《千金翼方》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金沸草散

【處方】旋覆花(去梗)、麻黃(去節)、前胡(去蘆),各三兩。荊芥穗四兩,甘草(炒)、半夏(湯洗七次.姜汁浸)、赤芍藥,各一兩。

【炮制】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治風化痰,除頭目昏痛,頸項強急,往來寒熱,肢體煩疼,胸膈滿悶,痰涎不利,咳嗽喘滿,涕唾稠粘,及治時行寒疫,壯熱惡風。

【用法用量】每服三錢,水一盞半,入生姜三片,棗一個,同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計時候。有寒邪則汗出,如風盛則解利。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博濟方》卷一:金沸草散

【處方】荊芥穗120克 旋復花90克 前胡90克 半夏30克(洗凈,姜汁浸)赤芍藥30克 麻黃(去節)90克 甘草30克

【制法】上藥七味同為細末。

【功能主治】治外感風寒,惡寒發熱,頭目昏痛,頸項強急,肢體煩疼,胸膈滿悶,咳嗽喘滿,痰涎不利,涕唾稠粘。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人生姜、大棗,同煎至90毫升,熱服。如汗出,并三服。有寒氣則出汗,如風盛則解利。

【摘錄】《博濟方》卷一

《類證活人書》卷十七:金沸草散

【處方】前胡90克 荊芥120克 半夏30克(凈洗,姜汁浸)赤芍藥60克 細辛30克 甘草(炙)30克 旋復花90克

【制法】上藥搗羅為末。

【功能主治】治傷寒中脘有痰,令人壯熱,頭痛,項筋緊急,時發寒熱。

【用法用量】每服6克,水300毫升,生姜5片,棗子1枚,同煎至180毫升,去滓熱服,未知再服。

【摘錄】《類證活人書》卷十七

《麻癥集成》卷四:金沸草散

【處方】金沸草、前胡、黃芩枳殼桔梗、赤芍、荊芥、紅、麻黃、甘草。

【功能主治】肺傷風,頭目昏痛,咳嗽多痰。

【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

【摘錄】《麻癥集成》卷四

《治疫全書》卷四:金沸草散

【處方】旋覆花、前胡、細辛、荊芥、赤苓、甘草、杏霜。

【功能主治】風溫,咳嗽多痰,上氣喘促。

【用法用量】生姜、大棗為引,水煎服。

【摘錄】《治疫全書》卷四

《四明心法》卷三:金沸草散

【處方】金沸草、前胡、麻黃、荊芥穗、黃芩、甘草。

【功能主治】咳嗽初起。年壯力盛即久亦可用。

【用法用量】生姜、大棗為引,水煎服。

【摘錄】《四明心法》卷三

《濟陽綱目》卷六十一:金沸草散

【處方】旋覆花2錢,前胡1錢,赤芍藥(煨)1錢,山梔1錢,桑白皮(炒)1錢,荊芥穗1錢,黃芩1錢,橘紅1錢,甘草5分,阿膠

【制法】上銼散。

【功能主治】熱嗽有血。

【用法用量】方中阿膠用量原缺。

痰盛;加瓜蔞、貝母。

【摘錄】《濟陽綱目》卷六十一

《活人書》卷十七:金沸草散

【處方】前胡3兩,荊芥4兩,半夏1兩(洗凈,姜汁浸),赤芍藥2兩,細辛1兩,甘草(炙)1兩,旋覆花3兩。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傷寒中脘有痰,令人壯熱,頭痛,項筋緊急。

【用法用量】方中赤芍藥,《醫方集解》引作“赤茯苓”。

【各家論述】《醫方集解》:此手太陰藥也。風熱上壅,荊芥辛輕發汗而散風;痰涎內結,前胡,旋覆消痰而降氣,半夏燥痰而散逆;甘草發散而和中;茯苓行水;細辛溫經;蓋痰必挾火而兼濕,故下氣利濕而證自平。茯苓用赤者,入血分而瀉丙丁也。

【摘錄】《活人書》卷十七

《傷寒全生集》卷二:金沸草散

【處方】金沸草、荊芥、前胡、麻黃、半夏、桂枝干姜、五味、甘草、細辛、杏仁、枳殼、桔梗。

【功能主治】冷痰哮喘,冷而淋背,多吐冷沫,舌上白苔。

【用法用量】喘甚,加姜汁磨木香汁半杯。

【摘錄】《傷寒全生集》卷二

《普濟方》卷三八七:金沸草散

【處方】荊芥穗1兩,麻黃(去節)5錢,北柴胡5錢,旋覆花5錢,半夏(湯泡)2錢半,赤芍藥2錢半,甘草2錢半。

【制法】上銼。

【功能主治】傷風,鼻塞流涕,痰壅熱嗽。

【用法用量】加生姜、桑白皮煎,食后服。

【摘錄】《普濟方》卷三八七

《便覽》卷二:金沸草散

【處方】旋覆花(去梗)1兩,荊芥穗4兩,麻黃(去節)1兩,杏仁(不去皮尖)1兩,甘草(生)1兩,赤芍1兩,半夏(姜制)1兩。

【功能主治】感冒寒邪,鼻塞聲重,咳嗽不已;肺經受風,頭目昏痛,咳嗽聲重,涕唾稠粘;時行寒疫,壯熱惡風,或頭痛身痛。

【用法用量】上藥每服5錢,加生姜3片,大棗1枚,水煎服。

【摘錄】《便覽》卷二

《博濟》卷一:金沸草散

【別名】金沸草湯

【處方】荊芥穗4兩,旋覆花3兩,前胡3兩,半夏1兩(洗凈,姜汁浸),赤芍藥1兩,麻黃(去節)3兩,甘草1兩(炙)。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傷寒感冒,發熱惡寒,無汗惡風,肢體疼痛,鼻塞聲重,咳嗽不已,痰涎不利,胸膈滿悶;及外感風寒,齒浮,舌腫,牙痛。傷寒壯熱,風氣壅盛,頭目心胸不利,婦人血風潮發,丈夫風氣上攻,狀如中脘有痰,令人壯熱,頭疼項筋緊急,時發寒熱,皆類傷風,有寒氣則出汗,如風盛則解利。頭目昏痛,頸項強急,往來寒熱,咳嗽喘滿,涕唾稠粘,及時行寒疫,壯熱惡風。風寒傷于心脾,令人憎寒發熱。

【用法用量】金沸草湯(《醫學綱目》卷十七)。《三因》本方用法:每服四大錢,水一盞半,姜七片,棗二個,煎七分,去滓,漱口,吐一半,吃一半。

【禁忌】煎液用細絹濾過,免毛射肺,致咳嗽不已。

【各家論述】《醫林纂要》:金沸草咸苦微辛,其花午開子落,與半夏意同而輕浮,上入于肺,苦能泄熱氣,咸能化痰結,辛能行痰濕,凡痰飲之逆于肺者,此能降而泄之;前胡甘苦微辛,能降泄高亢之氣,而疏暢下行之滯,主下氣行痰;麻黃以大開腠理而泄其風;荊并辛苦而性上浮,祛頭面之風,去經隧之濕,此方蓋以此為君藥,以兼去風痰,諸藥亦隨以上升于肺,而后乃降而下墜其痰也;赤芍藥酸干瀉肝斂陰,且監麻黃之過散,用赤者以行水分收痰濕也;輕用半夏者,以風則夾相火也,然必用之者,非此不足以通滯行痰也。金沸草輕虛,此以行于下所以助之;甘草以厚脾土,以緩肝急。

【臨床應用】1.舌腫:辛未年,有人患舌腫如吹,滿塞其中,粥藥不入,其勢甚危。大煎一劑,乘熱以紙籠氣,熏之遂愈。

3.牙疼:一婦人牙疼,治療不愈,致口頰皆腫,亦以此藥熏漱而愈。

【摘錄】《博濟》卷一

《普濟方》卷一六五引《鮑氏方》:金沸草散

【處方】荊芥4兩,旋覆花3兩,前胡3兩,麻黃3兩,甘草1兩半,半夏1兩半,赤芍藥1兩半,細辛1兩半,五味子1兩半,杏仁1兩半。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熱多,頭目昏重,痰涎壅塞,大便堅而渴。

【用法用量】每服3錢,加生姜3片,大棗1枚煎服。

【摘錄】《普濟方》卷一六五引《鮑氏方》

按首字母查詢中藥方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