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名家網
中醫快速導航

解肌湯

《外臺秘要》卷三引許仁則方:解肌湯

【處方】干葛9克 麻黃6克(去節)芍藥4克黃芩4克 甘草2克(炙)大棗12克(擘)桂心2克

【制法】上七味,切。

【功能主治】發汗,解肌,清熱。治天行病二三日,頭痛壯熱者。

【用法用量】以水800毫升,煮取400毫升,去滓,分二服,得汗愈。

【禁忌】忌海藻菘菜、生蔥等。

【摘錄】《外臺秘要》卷三引許仁則方

《傷寒微旨論》卷上:解肌湯

【處方】芍藥2兩,麻黃(去節)3分,升麻半兩,甘草(炙)半兩。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傷寒陰陽俱有余,兩手脈浮數,或緊或緩,三部俱有力,無汗惡風,時屆立春以后至清明以前者。

【用法用量】方中芍藥,《醫學綱目》引作“石膏”。

如3-5服后猶惡風者,加麻黃半兩,石膏1兩。

【摘錄】《傷寒微旨論》卷上

《普濟方》卷一四二:解肌湯

【處方】恒山2兩,柴胡4兩,知母1兩,甘草1兩,青蒿子1兩,金銀花1兩,桂、生姜2兩,烏12枚,蔥白3寸,薤白3寸,柳枝1握,鱉甲炙,去裙襕)2兩。

【功能主治】傷寒往來寒熱,有時肢節煩疼者;久瘧。

【用法用量】方中桂用量原缺。

不用蔥、薤亦良。

【摘錄】《普濟方》卷一四二

《袖珍》卷四引湯氏方:解肌湯

【處方】麻黃(去節)半兩(冬用7錢半),人參半兩,芍藥半兩,川芎2錢半,前胡2錢半,獨活半兩。

【功能主治】透肌散毒。主傷寒發熱,心煩燥渴。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1錢,水半盞,加生姜1片,薄荷1葉,煎服。

【摘錄】《袖珍》卷四引湯氏方

《云岐子脈訣》:解肌湯

【處方】葛根1兩,黃芩1兩,麻黃(去節)半兩,赤芍藥4錢。

【功能主治】邪氣在表,上氣浮腫。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用1兩,生姜7片,水2盞,煎至1盞,食前去滓熱服。

【摘錄】《云岐子脈訣》

《傷科方書》:解肌湯

【處方】廣皮1錢,防風1錢,葛根1錢,木通1錢,羌活1錢2分,荊芥1錢5分,前胡1錢,桔梗1錢,蘇葉1錢5分。

【功能主治】人于既跌之后,或相打受傷之后,感冒經風,發寒發熱,頭身皆痛。

【用法用量】加蔥白3根,生姜3片,水煎服。

【摘錄】《傷科方書》

《萬氏家抄方》卷五:解肌湯

【處方】川升麻1錢,甘草(生用)1錢,干姜1錢,黃芩1錢,赤芍1錢5分,麻黃(去節)5分。

【功能主治】小兒遍身赤腫,不能睡臥。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2-3錢,桃、柳枝各7根,水1鐘,煎6分,不拘時候溫服。

【摘錄】《萬氏家抄方》卷五

《普濟方》卷一四七引《保生回車論》:解肌湯

【處方】麻黃1兩(去根節),蒼術4兩(去粗皮),羌活半兩,甘草半兩(炙),荊芥穗半兩。

【制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傷寒。

【用法用量】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姜3片,煎至6分,去滓溫服,續服2-3服。微汗出即解。

【摘錄】《普濟方》卷一四七引《保生回車論》

《千金》卷九:解肌湯

【處方】葛根4兩,麻黃1兩,黃芩2兩,芍藥2兩,甘草2兩,大棗12枚。

【功能主治】發汗。主傷寒、溫病。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水1斗,煮取3升,飲1升,日3服。3-4日不解,脈浮者,宜重服發汗。

【摘錄】《千金》卷九

《嬰童百問》卷六:解肌湯

【處方】葛根1兩,麻黃(去節)半兩,芍藥半兩,甘草半兩,桂枝2錢半。

【功能主治】小兒傷寒溫病,時行寒疫,頭痛項強,畏寒,肢體拘急,骨節煩疼,腰脊強痛,胸膈煩悶,無汗惡風。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3錢,水1盞,加大棗1枚,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以汗出為度。

夏月,加石膏、升麻各1錢。

【摘錄】《嬰童百問》卷六

《外臺》卷三引《延年秘錄》:解肌湯

【處方】干葛4兩,麻黃3兩(去節),芍藥2兩,黃芩2兩,甘草1兩(炙),大棗12枚(擘),桂心1兩。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天行病2-3日,頭痛壯熱者。

【用法用量】以水8升,煮取2升半,去滓,分3服。得汗愈。

【禁忌】忌海藻、菘菜、生蔥等。

【摘錄】《外臺》卷三引《延年秘錄》

《外臺》卷一引《古今錄驗》:解肌湯

【處方】葛根4兩,麻黃(去節)3兩,茯苓3兩,牡蠣2兩(熬)。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傷寒發熱,身體疼痛。

【用法用量】以水8升,煮取3升,分3服,徐徐服之。得汗通則止。

【禁忌】忌酢物。

【摘錄】《外臺》卷一引《古今錄驗》

《小兒諸熱辨》:解肌湯

【處方】羌活、柴胡、葛根、防風、荊芥(份兩量兒大小)。

【功能主治】小兒風搐初起而輕者。

【用法用量】風盛抽掣,加天麻鉤藤;痰涎壅盛,加紅、半夏;鼻塞,加蔥白;指冷,加生姜;吐乳,加麥芽

【方論】羌活太陽,柴胡少陽,葛根陽明,荊、防隨所應而至,以開腠理者也。此1方為發表之總劑也。

【各家論述】羌活太陽,柴胡少陽,葛根陽明,荊、防隨所應而至,以開腠理者也。此一方為發表之總劑也。

【摘錄】《小兒諸熱辨》

《幼科直言》卷五:解肌湯

【處方】枳殼、干葛、陳皮、防風、川芎、桔梗、柴胡、薄荷。

【功能主治】小兒元氣無虧,濕氣蒸肺,致患腫癥。

【用法用量】蔥白1寸為引。兼服抱龍丸。微汗即愈。

【摘錄】《幼科直言》卷五

《誠書》卷十五:解肌湯

【處方】羌活、天花粉、荊芥、丹皮、甘草、紅花黃連、防風、金銀花、貝母。

【功能主治】瘡毒壅盛。

【用法用量】水煎服。

熱極,加紫草;腹脹,加熟大黃

【摘錄】《誠書》卷十五

《誠書》卷十二:解肌湯

【處方】防風5分,山楂5分,紫蘇5分,天花粉5分,薄荷5分,陳皮5分,枳殼5分,茯苓3分,甘草2分。

【功能主治】發熱有驚。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誠書》卷十二

《得效》卷一:解肌湯

【處方】葛根1兩,黃芩半兩,芍藥半兩,甘草(炙)1分。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傷寒、溫病、天行,頭痛壯熱。

【用法用量】每服5錢,水1盞半,棗子1枚,煎8分,日3服。3-4日不解,脈浮者,宜重服發汗。

【摘錄】《得效》卷一

《圣惠》卷九:解肌湯

【處方】干姜1兩(炮裂,銼),麻黃1兩(去根節),赤芍藥3分,黃芩3分,石膏1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傷寒2日,頭痛壯熱,骨節煩疼。

【用法用量】每服5錢,以水1大盞,入蔥白2莖,豉半合,煎至5分,去滓,不拘時候,稍熱服,如人行三五里再服。汗出愈。

【摘錄】《圣惠》卷九

《得效》卷十五:解肌湯

【處方】柴胡、麻黃、木通、茯苓、犀角蒲黃、黃芩、赤芍藥、葛粉、生地黃、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退熱。主婦人勞傷,感冒體熱,鼻血。

【用法用量】每服4錢,水1盞半,加生姜3片,紅棗2枚煎,不拘時候溫服。

【摘錄】《得效》卷十五

《圣惠》卷九:解肌湯

【處方】麻黃半兩(去根節),桑根白皮半兩(銼),赤芍藥1分,梔子仁1分,前胡1分(去蘆頭),甘草1分(炙微赤,銼),杏仁1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桂心1分。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傷寒一日,邪毒氣在皮膚肌肉。

【用法用量】每服5錢,以水1大盞,入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稍熱頻服,不拘時候。以厚衣蓋出汗。

【摘錄】《圣惠》卷九

《圣惠》卷九:解肌湯

【處方】麻黃1兩(去根節),甘草1分(炙微赤,銼),赤芍藥半兩,葛根1兩半(銼),石膏1兩半,桂心3分,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傷寒初患一日,體熱頭痛。

【用法用量】每服4錢,以水1中盞,入生姜半分,大棗3枚,煎至6分,去滓,不拘時候,稍熱頻服。衣蓋,以汗出為效。

【摘錄】《圣惠》卷九

按首字母查詢中藥方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