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出處
《紅河中草藥》
來源
為天南星科植物花葉杯芋的塊莖。秋、冬采收。
原形態
多年生草本。塊莖扁球形。葉片盾形或三角形,先端漸尖,基部深裂,裂片聯合部至葉柄著生處約為裂片全長的1/3,全緣,上面綠色,具紅紫色彩暈,近葉脈處則呈黃白色,下面粉綠色,并有半透明斑點;葉柄長約為葉片長的3~7倍,光滑,盾狀著生。肉穗花序較佛焰苞片短。
生境分部
生于山谷箐溝較陰濕處。我國南北各地都有栽培。
炮制
內服需經石灰水泡制。
性味
苦辛,溫,有毒。
功效主治
解毒消腫,散瘀止痛。治風濕疼痛,跌打腫痛,胃痛,牙痛,無名腫毒,腮腺炎,癰,瘡,癤,癬,濕疹,全身瘙癢,狗和蛇、蟲咬傷,刀槍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3錢;或研末,1~3分。外用:搗敷或研末酒調敷;或切成小粒塞牙洞。
禁忌
孕婦忌服。
備注
本品有毒,中毒癥狀為喉舌麻痹,可用生姜汁或姜湯解毒。
摘錄
《中藥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