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名家網
中醫快速導航

椒紅丸

《圣惠》卷九十八:椒紅丸

【處方】川椒紅2兩(微炒),附子2兩(炮裂,去皮臍),干姜1兩(炮裂,銼)。

【制法】上為末,用豬腎3對,去脂膜薄切,攤于紙上,去血,然后鋪一重腎,著一重藥末,以盡為度,卻以三五重濕紙裹,于塘火內燒,待香熟取出紙,爛研,若稍硬,更點少許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補暖下元。主下焦虛寒,臍腹(疒丂)痛,小便滑數。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漸加至30丸,空心以溫送下。

【摘錄】《圣惠》卷九十八

《普濟方》卷二二四引《醫學切問》:椒紅丸

【處方】川椒3兩,巴戟(去心)1兩,茴香1兩,川楝子肉1兩,山藥1兩。

【制法】上為末,酒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安五臟,壯筋骨,明目去昏,進飲食。主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時溫酒送下。

老人,加附子1兩(炮過)。

【摘錄】《普濟方》卷二二四引《醫學切問》

《永類鈐方》卷十一:椒紅丸

【處方】花椒(去目)、制蒼術白術(煨)、白茯苓黑牽牛(炒)、川烏枸杞子(酒浸)、巴戟(炮,去心)、防風羌活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末,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肝腎俱虛,眼昏漸成內障,而兼氣者。

【用法用量】人參煎湯送下。

【摘錄】《永類鈐方》卷十一

《圣惠》卷九十八:椒紅丸

【處方】川椒紅10兩(微炒),附子4兩(炮裂,去皮臍),白蒺藜2兩(微炒,去刺),硫黃2兩(細研,水飛過),硇砂2兩(細研),巴戟2兩,鹽花2兩。

【制法】上為末,用豮豬腎5對,煮熟,去脂膜,爛研如糊,入諸藥末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健脾胃,止痰逆,消酒食,暖下元,補諸虛憊。主風毒。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以鹽湯送下,或酒下亦得。

【摘錄】《圣惠》卷九十八

《圣惠》卷九十八:椒紅丸

【處方】川椒紅2兩(微炒),附子2兩(炮裂,去皮臍),石斛1兩(去根,銼),桂心2兩,肉蓯蓉2兩(酒浸1宿,刮去粗皮,炙干),菟絲子2兩(酒浸3日,曬干,別搗為末),吳茱萸1兩(湯浸7遍,焙干,微炒),巴戟1兩,木香1兩,硫黃1兩(細研,水飛過),磁石2兩(燒,淬7遍,細研,水飛過),鹿茸2兩(去毛,涂,炙微黃)。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壯腰腳,明耳目,暖下元。主虛冷。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以鹽湯送下。

【摘錄】《圣惠》卷九十八

《圣惠》卷七十:椒紅丸

【處方】椒紅1兩(微炒),沉香1兩,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蓬莪術1兩,訶黎勒皮1兩,當歸1兩(銼碎,微炒),高良姜半兩(銼),肉豆蔻半兩(去殼),丁香半兩,白術1兩,麝香1分(研入)。

【制法】上為細末,以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補虛損,暖下臟,逐痼冷,進飲食。主婦人血風,氣攻脾胃,臟腑虛冷,全不思食,臍腹多痛,體瘦無力。婦人血氣不調,風冷邪氣,乘虛客搏,脅肋時脹,面色萎黃,肌體羸瘦,怠惰嗜臥。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以溫酒送下。

【摘錄】《圣惠》卷七十

《圣濟總錄》卷一八七:椒紅丸

【處方】蜀椒(去目及閉口者,曬干,搗羅取紅)1斤(再搗為末),生地黃7斤(肥嫩者)。

【制法】上先將地黃搗,絞自然汁,銅器中煎至1升許,住火,候稀稠得所,即和前椒末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服百日覺身輕少睡,心力足;服及三年,心智爽悟,記憶不倦,目明倍常,面色紅悅,須發光黑。主元臟傷憊,耳聾目暗。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暖酒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八七

《圣惠》卷四十四:椒紅丸

【處方】川椒(微炒去汗,取紅)5兩,磁石3兩(燒,醋淬7遍,搗碎細研,水飛過),白蒺1兩(微炒,去刺),巴戟2兩,附子3兩(炮裂,去皮臍),硫黃2兩(微炒,細研),厚樸3兩(去粗皮,涂生姜汗,炙令香熟),茴香子2兩(微炒),鹽花2兩。

【制法】上為末。以羊腎3對,去盡筋膜,細研,用好酒2升相和,于銀鍋內熬成膏,和前藥末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風濕積冷腰痛,行立無力,小便滑數。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以溫酒送下,晚食前再服。

【摘錄】《圣惠》卷四十四

《傳信適用方》卷二:椒紅丸

【處方】地黃2斤(洗凈,焙干),川椒1斤(去合口并目,焙干),蒼術3斤(米泔浸3日,焙干)。

【制法】上為細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眼生黑花。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溫酒或鹽湯送下,1日2次。服藥旬日,黑花并除。

【摘錄】《傳信適用方》卷二

《圣濟總錄》卷一八六:椒紅丸

【處方】蜀椒(去目及閉口者,炒出汗,取紅)3兩,牛膝(去苗,酒浸3宿,洗,曬干)4兩,生地黃5兩(取汁為膏),附子2兩(炮裂,去皮臍),石斛1兩(去根,銼),桂心2兩,肉蓯蓉2兩(酒浸,去粗皮,炙),巴戟1兩,菟絲子2兩(酒浸,焙干,為末),木香1兩,吳茱萸1兩(湯浸,焙干,炒),鹿茸2兩(去毛,涂酥,炙微黃),硫黃1兩(細研,水飛過),磁石2兩(燒,醋淬7遍,細研,水飛)。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壯筋骨,益血脈,悅顏色。主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以鹽湯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八六

《圣濟總錄》卷一八六:椒紅丸

【處方】蜀椒(去子及合口者)8兩(以火燒1坑子,潑酒在上,次傾椒在上,急用1新瓦盆緊合定,四縫以新土密閉,1復時取出,杵,取紅不用白),附子(炮裂,去皮臍)2兩,木香半兩,肉豆蔻(去殼)半兩,陳皮(湯浸,去白,焙)2兩,生姜4兩(切作片子,炙黃),巴戟天(去心)1兩,肉蓯蓉(酒浸,切,焙)1兩,牛膝(酒浸,切,焙)1兩,五味子(炒)1兩,桂(去粗皮)1兩,補骨脂(微炒黃)1兩,茴香子(微炒)1兩,蒺藜子(炒去角)1兩,檳榔(銼)半兩。

【制法】上為末,用羊腎4對,去筋膜細銼,入青鹽2兩,于砂盆內同研,和前藥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補暖,逐風冷,聰明耳目。主本臟虛損。

【用法用量】若稠時,更入少面糊為丸。每服30丸,空心、食前以溫酒送下,鹽湯下亦得。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八六

《全生指迷方》卷四:椒紅丸

【處方】椒(去目,炒出汗)半兩,款冬花1兩,紫菀(去苗及枯燥者)1兩,干姜1兩,礬石(火煅1伏時)半兩,附子(炮,去皮臍)半兩,細辛(去苗)半兩,皂莢(去子,酥炙)半兩。

【制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腎咳、寒嗽,咳則腰背相引疼痛,惡寒,唾冷沫,小便數,脈緊。

【用法用量】每月比30丸,食前米飲送下。

【摘錄】《全生指迷方》卷四

《圣濟總錄》卷一○二:椒紅丸

【處方】椒紅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巴戟天(去心)1兩,補骨脂(炒)1兩,木香1兩,肉蓯蓉(去粗皮,酒浸,切,焙)1兩,青鹽(別研)1分,茴香子(洗,焙)半兩。

【制法】上為末,又用羊腰子1對,去筋膜,濕紙裹煨,半生半熟切,細研,與青鹽并藥末和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明目調氣進食。主元臟久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日午溫酒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二

《圣濟總錄》卷九十二:椒紅丸

【處方】蜀椒(取紅)、補骨脂(炒)、楝實(去皮核,炒)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虛勞,元臟久冷,小便利數,精神恍惚,四肢無力,骨節酸痛。

【用法用量】每服10-20丸,空心溫酒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九十二

《衛生總微》卷十:椒紅丸

【處方】椒2兩(去目)。

【制法】上用醋2升,煮至醋盡,焙干為末,糊為丸,如綠豆大,瓷盆收之。

【功能主治】小兒水瀉無度。五十以上患瀉。

【用法用量】本方改為散劑,名“椒紅散”(見《普濟方》)。

【摘錄】《衛生總微》卷十

《中藏經》:椒紅丸

【處方】川椒(揀凈)2兩(去目,炒出汗),干山藥1兩,川附子1兩(炮,去皮臍)。

【制法】上為細末,以好酒煮淡木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補中益氣,進食。主泄瀉。嗽不止,喉中痰涎如水雞聲,曉夕不止者。

【用法用量】每服15-20丸,空心食前鹽湯、溫酒任下。泄瀉,米飲送下;如喉中痰涎如水雞聲,曉夕不止者,1-2服見效。

【摘錄】《中藏經》

《圣濟總錄》卷一○二:椒紅丸

【處方】椒紅4兩,巴戟天(去心)1兩,楝實(炒)1兩,茴香子(炒)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

【制法】上為末,別用于山3兩為末,酒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補暖水臟,明目。駐顏,縮小便。主肝腎俱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鹽湯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二

按首字母查詢中藥方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