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草藥匯編》:對葉林
別名
西藏吊燈花
來源
蘿藦科對葉林Ceropegia pubescens Wall.,以全草入藥。
生境分部
貴州、西藏。
性味
辛、寒。
功效主治
解毒,殺蟲。
蛔蟲病:根研末2錢,兌淘米水服。
治疔瘡:全草1兩,水煎服,外用搗爛敷患處。
摘錄
《全國中草藥匯編》
《中藥大辭典》:對葉林
出處
《貴州草藥》
來源
為蘿藦科植物柔毛吊燈花的全草。夏季采收。
原形態
多年生草本。莖細長,纏繞狀,稻稈色,嫩枝微有柔毛。葉對生;有短柄;葉片披針形或長橢圓形,長7~11厘米,寬2~4.2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全緣,兩面均微有短毛。聚傘花序腋生;萼5裂,有腺體;花冠管狀。蓇葖果披針形。
生境分部
生于山野草坡。
性味
性寒,味辛。
功效主治
解毒。治疔癀。
復方
治疔癀:對葉林-兩,煨水服;另取全草搗絨外包患處。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對葉林
別名
底線參、蕤參
出處
出自《貴州草藥》
來源
藥材基源:為蘿藦科植物西藏吊燈花的全草或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eropegia pubescens Wall.
采收和儲藏:全草,夏季采收,鮮用或曬干;根,秋末初春采挖,洗凈,曬干。
原形態
多年生草質藤本。須根叢生,肉質,長達6cm;莖細長,稻稈色,嫩枝微有柔毛。葉對生,膜質;葉柄長3-4.5cm,頂端有叢生腺體約10個,上面具槽;葉片卵圓形,稀長圓形,長4-15cm,寬1-6cm,先端漸尖,基部近圓形,全緣,兩面均微有短毛;側脈每邊5條,弧形上升;聚傘花序腋生,著花約8朵;花萼5裂,有腺體;花冠管狀,黃色,長達5cm,裂片先端內折而粘合;副花冠杯狀,外輪扁平,先端具刺毛,內輪具5個舌狀片;花粉塊每個藥室中1個。蓇葖果披針形,長約13cm,向先端漸狹。種子披針形,有黃色絹質種毛,長約3.5cm。花期7-9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生于海拔2000-3200m的雜木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四川、貴州、云南、西藏等地。
性味
辛;性寒
歸經
心經
功效主治
殺蟲;解毒。主蛔蟲病;疔瘡腫毒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0g。外用:鮮品適量,搗敷。
摘錄
《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