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訂嚴氏濟生方》:加味腎氣丸
【處方】附子(炮)60克 白茯苓(去皮)澤瀉 山茱萸(取肉)山藥(炒)車前子(酒蒸)牡丹皮(去木)各30克 官桂(不見火)Q(去蘆,酒浸)熟地黃各15克
【制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補腎溫陽,利水退腫。治腎虛腰重腳腫,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70丸,空腹時用米飲送下。
【摘錄】《重訂嚴氏濟生方》
《濟生》卷四:加味腎氣丸
【別名】金匱加減腎氣丸、加味八味丸、金匱腎氣丸、濟生腎氣丸、資生腎氣丸
【處方】附子(炮)2個,白茯苓1兩,澤瀉1兩,山茱萸(取肉)1兩,山藥(炒)1兩,車前子(酒蒸)1兩,牡丹皮1兩(去木),官桂(不見火)半兩,川牛膝(去蘆,酒浸)半兩,熟地黃半兩。
【制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溫腎化氣,利水消腫。主蠱證,脾腎大虛,肚腹脹大,四肢浮腫,喘急痰盛,小便不利,大便溏黃;亦治消渴,飲1溲1。
【用法用量】金匱加減腎氣丸(《保嬰撮要》卷五)、加味八味丸(《醫學入門》卷七)、金匱腎氣丸(《馮氏錦囊》卷十一)、濟生腎氣丸(《張氏醫通》卷十六)、資生腎氣丸(《金鑒》卷二十七)。
本方改為湯劑,名“金匱腎氣湯”(見《證因方論集要》卷二)、“腎氣湯”(見《醫林纂要》)、“加減金匱腎氣湯”(見《醫門八法》)。
【各家論述】《醫方集解》:此足太陰、少陰藥也。桂附八味丸滋真陰而能行水,補命火因以強脾,加車前利小便而不走氣,加牛膝益肝腎借以下行,故使水道通而腫脹已,又無損于真元也。
【臨床應用】慢性腎炎:用本方(熟地4錢,山藥、山萸、澤瀉,丹皮,肉桂、車前子、淮牛膝各1錢,茯苓3錢,附子5分)治療慢性腎炎6例。臨床觀察結果:本方能使浮腫逐漸減退或減輕,尿量逐漸增多,尿蛋白消失或減少,腎功能改善,患者食欲增加,體力增強,血壓降低。治療過程中未發現副作用。
【摘錄】《濟生》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