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峰》卷十八:白術茯苓湯
【別名】白術湯
【處方】白術4兩,茯苓2兩,甘草2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逐支飲,通利小便。主飲積胸痞,痰停膈上,頭痛目眩,噫醋吞酸,嘈煩忪悸,喘咳嘔逆,體重脅痛,腹痛腸鳴,倚息短氣,身形如腫。及時行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滿,氣上沖胸,起則頭眩,振振身搖;脾虛泄瀉,脈緩者。
【用法用量】白術湯(《醫略六書》卷二十五)。
【各家論述】《醫略六書》:瀉由乎濕,脾土虛弱,不能制御于中,故偏滲大腸,泄瀉不止焉。白術崇土燥濕,茯苓滲濕和脾,炙草緩中益胃,兼益中州之氣也。水煎溫服,使濕去土強,則脾能健運而敷化有權,泄瀉無不自止矣。此健脾滲濕之劑,為脾虧泄瀉之專方。
【摘錄】《雞峰》卷十八
《蘭室秘藏》卷中:白術茯苓湯
【別名】白術湯
【處方】白術1兩,白茯苓1兩,半夏1兩,炒曲2錢,麥糵面5分(炒)。
【功能主治】實脾胃。主胃氣弱,風邪羈絆于脾胃之間,身重有痰,惡心欲吐。
【用法用量】白術湯(《普濟方》卷二十五)。
【摘錄】《蘭室秘藏》卷中
《醫統》卷三十五引《機要》:白術茯苓湯
【處方】白術5錢,茯苓5錢。
【功能主治】濕瀉,或食積、濕熱作瀉,脾胃虛弱,不能克制水谷,濕盛作瀉者。
【用法用量】上作1服。水煎,食前服。
【各家論述】《醫方考》:脾胃者,土也。土虛則不能四布津液,水谷常留于胃而生濕矣。經曰:濕盛則濡瀉。故知水瀉之疾,原于濕也。白術甘溫而燥,甘則入脾,燥則勝濕;茯苓甘溫而淡,溫則益脾,淡則滲濕,土旺濕衰,瀉斯止矣。
【摘錄】《醫統》卷三十五引《機要》
《外臺》卷八引《范汪方》:白術茯苓湯
【處方】白術5兩,茯苓3兩,橘皮2兩,當歸2兩,當歸 (炮)2兩,生姜4兩,半夏4兩(切),桂4兩,細辛4兩(一作人參)。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胸中結,痰飲澼結,臍下弦滿,嘔逆不得食;亦主風水。
【用法用量】以水1斗,煮取3升,分3次服。服3劑良。
【禁忌】忌羊肉、餳、桃、李、雀肉、豬肉、冷水、生蔥、生菜、醋物。
【摘錄】《外臺》卷八引《范汪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