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藥典》:大血藤
英文名
CAULIS SARGENTODOXAE
來源
本品為木通科植物大血藤Sargentodoxa cuneata (Oliv.) Rehd.et Wils.的干燥藤莖。秋、冬二季采收,除去側枝,截段,干燥。
性狀
本品呈圓柱形,略彎曲,長30~60cm,直徑1~3cm。表面灰棕色,粗糙,外皮常呈鱗片狀剝落,剝落處顯暗紅棕色,有的可見膨大的節及略凹陷的枝痕或葉痕。質硬,斷面皮部紅棕色,有數處向內嵌入木部,木部黃白色,有多數細孔狀導管,射線呈放射狀排列。氣微,味微澀。
鑒別
1、本品橫切面:木栓層為多列細胞,含棕紅色物。皮層石細胞常數個成群,有的含草酸鈣方晶。 維管束外韌型。韌皮部分泌細胞常切向排列,與篩管群相間隔;有少數石細胞群散在。束內形成層明顯。木質部導管多單個散在,類圓形,直徑約至400μm,周圍有木纖維。射線寬廣,外側石細胞較多,有的含數個草酸鈣方晶。髓部可見石細胞群。薄壁細胞含棕色或棕紅色物。
2、取本品粗粉 5g 左右,加甲醇 50ml ,超聲處理 30 分鐘,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 2%NaOH 水溶液 10ml 溶解,用鹽酸調節 PH 值至 2 ,用乙醚振搖提取 3 次,每次 10ml ,合并乙醚液,揮去乙醚,殘渣加甲醇 2ml 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大雪虅對照藥材 5g 左右,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 )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對照藥材溶液各 2 μ l ,分別點于同一硅膠 G 薄層板上,以氯仿:丙酮:甲酸( 8 : 1 : 0.8 )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 2% 三氯化鐵乙醇溶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炮制
除去雜質,洗凈,潤透,切厚片,干燥。
性味
苦,平。
歸經
歸大腸、肝經。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活血,祛風。用于腸癰腹痛,經閉痛經,風濕痹痛,跌撲腫痛。
用法用量
9~15g。
貯藏
置通風干燥處。
備注
檢查
雜質 照雜質檢查法(附錄Ⅸ A )測定,不得過 1.0% 。
水分 照水分測定法(附錄Ⅸ H 第一法)測定,不得過 13.0% 。
總灰分 不得過 4.0% (附錄Ⅸ K )。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過 0.3% (附錄Ⅸ K )。
浸出物:醇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測定項下熱浸法(附錄Ⅹ A )測定,不得少于 5.0% 。
摘錄
《中國藥典》
《中藥大辭典》:大血藤
英文名
Sargentgloryvine Stem
別名
血藤(《本草圖經》),紅皮藤(《任城日記》),千年健(《簡易草藥》),大活血(《植物名實圖考》),五花血藤(《貴州民間方藥集》),紅藤、赤沙藤(《浙江中藥手冊》),蕨心藤(《廣西中獸醫藥植》),活血藤、血通、血木通(《中藥志》),穿尖龍、半血蓮、過血藤、血灌腸、花血藤(《湖南藥物志》),黃梗藤、八卦薛、黃雞藤、血陳根、紅牛鼻陳(《閩東本草》),山紅藤(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五花七、五花血通、大血通(《陜西中草藥》),紅血藤、黃省藤、魚藤、紅菊花心(《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出處
《簡易草藥》
來源
為木通科植物大血藤的莖。8~9月采收,曬干,除去葉片,切段或切片。
原形態
落葉攀援灌木,高達10米。莖褐色,圓形,有條紋,光滑無毛。3出復葉,互生;葉柄長,上面有槽;中間小葉菱狀卵形,長7~12厘米,寬3~7厘米,先端尖,基部楔形,全緣,有柄;兩側小葉較中間者大,斜卵形,先端尖,基部兩邊不對稱,內側楔形,外側截形或圓形,幾無柄。花單性,雌雄異株,總狀花序腋生,下垂,具苞片,花多數,芳香;雄花黃色,花萼6片,長圓形,花瓣小,6片,菱狀圓形,雄蕊6枚,花絲極短;雌花與雄花同;而有不發育雄蕊6枚,子房上位,1室,有1胚珠。漿果卵圓形。種子卵形,黑色,有光澤。花期3~5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部
生于林下、溪邊。分布河南、安徽、江蘇,浙江、江西、福建、廣東,廣西、湖南、湖北、四川、貴州、陜西等地。產湖北、四川、江西,河南、江蘇、浙江、安徽等地。
性狀
干燥莖呈圓柱形,略彎曲,通常截成長約30厘米的段狀,直徑1~3厘米。外表棕色或灰棕色,粗糙,具有淺的縱槽紋及明顯的橫裂紋,有時可見膨大的節部及略凹陷的枝痕或葉柄痕,栓皮常呈鱗片狀開裂,脫落處露出淡紅棕色的內皮部。質堅韌,有彈性,折斷面裂片狀;平整的橫切面,本質部黃白色,導管呈細孔狀,髓射線棕紅色,放射狀排列。氣異香,味淡微澀。以條勻、徑粗者佳。
炮制
用水浸泡,洗凈泥屑,潤進,切片,曬干。
性味
苦,平。
①《浙江民間草藥》:"性平,味酸澀。"
②《四川中藥志》:"性涼,味苦,無毒。"
歸經
《四川中藥志》:"入肝。大腸二經。"
功能主治
敗毒消癰,活血通絡,祛風殺蟲。治急、慢性闌尾炎,風濕痹痛,赤痢,血淋,月經不調,疳積,蟲痛,跌撲損傷。清熱解毒,活血,祛風。用于腸癰腹痛、經閉痛經、風濕痹痛、跌打撲痛。
①《本草圖經》:"攻血,治血塊。"
②《簡易草藥》:"治筋骨疼痛,追風,健腰膝,壯陽事。"
③《中藥志》:"祛風通經絡,利尿殺蟲。治腸癰,風濕痹痛,麻風,淋病:蛔蟲腹痛。"
④《湖南藥物志》:"通經補血,強筋壯骨,驅蟲。治跌打損傷,風濕疼痛,血暈,血淋,筋骨疼痛,瘡癤,血絲蟲病。"
⑤《閩東本草》"治心腹絞痛,赤白痢疾。"
⑥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治肢節酸痛,麻木拘攣,水腫,血虛頭昏。"
⑦《陜西中草藥》:"抗菌消炎,消腫散結,理氣活血,祛風殺蟲。治闌尾炎,月經不調,崩漏,小兒疳積,蛔蟲、蟯蟲癥。"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5錢;研末或浸酒。外用:搗敷。
禁忌
《閩東本草》:"孕婦不宜多服。"
復方
①治腸癰,生于小肚角,微腫而小腹隱痛不止者是,若毒氣不散,漸大,內攻而潰,則成大患:紅藤一兩許,以好酒二碗,煎一碗,午前一服,醉,臥之。午后用紫花地丁一兩許,亦如前煎服,服后痛必漸止為效。然后以當歸五錢,蟬退、僵蠶各二錢,天龍、大黃各一錢,石礍蚆五錢(此草藥),老蜘蛛二個(捉放新瓦上,以酒鐘蓋定,外用火煅干存性),共為末,每空心用酒調送一錢許,日逐漸服自消。(《景岳全書》)
②治急、慢性闌尾炎,闌尾膿腫:紅藤二兩,紫花地丁一兩。水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③治風濕筋骨疼痛,經閉腰痛:大血藤六錢至一兩。水煎服。(《湖南農村常用中草藥手冊》)
④治風濕腰腿痛:虹藤、牛膝各三錢,青皮、長春七、朱砂七各二錢,水煎服。(《陜西中草藥》)
⑤治腸胃炎腹痛:大血藤三至五錢,水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⑥治鉤蟲病:大血藤、鉤藤、喇叭花、鳳叉蕨各三錢,水煎服。(《湖南農村常用中草藥手冊》)
⑦治小兒疳積,蛔蟲或蟯蟲癥:紅藤五錢,或配紅石耳五錢,共研細末,拌白糖食。(《陜西中草藥》)
⑧治小兒蛔蟲腹痛:紅藤根研粉,每次吞服一錢半。(《浙江中醫雜志》6:1959)
⑨治跌打損傷:大血藤,骨碎補各適量共搗爛,敷傷處。(《湖南農村常用中草藥手冊》)
⑩治血虛經閉:大血藤五錢,益母草三錢,葉下紅四錢,香附二錢。水煎,配紅砂糖適量調服。(《閩東本草》)
⑾治血崩:紅藤、仙鶴草、茅根各五錢。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臨床應用
①治療急性闌尾炎
以紅藤為主,配合其它清熱解毒及活血化瘀藥物組成復方治療。初步觀察對急性闌尾炎、闌尾膿腫有較好療效。上海地區用復方紅藤片(每12片含紅藤2兩、蒲公英1兩、生大黃6錢、川樸3厘)內服,每日3次,每次4片(大便次數增多者劑量可減半),先后治療急性單純性、早期化膿性闌尾炎1213例。其中首批觀察354例,有效率達98%,服藥后在3~4天內腹肌緊張、腹痛、觸痛均消失,平均在2天和2.5天白細胞和體溫分別恢復正常;其后觀察的859例,有效率亦達90%。隨訪146例(時間最長為治療后11個月,最短為6個月),除25例復發(17.1%)外,余均良好。復發后有14例作手術治療,11例繼續服中、西藥物治愈。
②治療膽道蛔蟲病
以紅藤1兩,加黃酒4兩,煎至60毫升為1劑。成人日服2次,每次1劑。小兒用量酌減。初步觀察5例,分別于服藥1~4日后腹痛消失;治療期間有4例排出蛔蟲。
③治療瘤型麻風結節反應
紅藤1斤,研粉,制成丸劑,日服2次,每次3錢,或用紅藤根1斤切片,白酒10斤浸泡10~20天,每次服10~20毫升,每日3次。分別治療瘤型麻風結節反應18例和38例,服藥后癥狀均減輕而漸消失。
④治療風濕性關節炎
用大血藤、透骨香、香樟根各1兩,水煎,兩次分服,每日1劑。連服數天可見關節紅腫消退,疼痛減輕。
⑤治療灼傷
以大血藤、金櫻子根各1斤,水煎成500毫升,對已發生感染的創面可行濕敷,能促使創面清潔,加速愈合。
備注
本品在華北、東北、中南地區作香樟 使用。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大血藤
英文名
Stem of Sargentgloryvine
別名
血藤、過山龍、紅藤、千年健、血竭、見血飛、血通、大活血、黃省藤、紅血藤、血木通、五花血藤、血灌腸、花血藤、赤沙藤、山紅藤、活血藤。
出處
出自《簡易草藥》。
來源
藥材基源:為木通科植物大血藤的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argentodoxa cuneata (Oliv.) Rehd.et Wils.
采收和儲藏:8-9月采收,除去枝葉,洗凈,切段長約30-60cm,或切片,曬干。
原形態
大血藤 落葉木質藤本,長達10m。莖圓柱子形,褐色扭曲,砍斷時有紅色液汁摻出。三出復葉互生;有長柄;中間小葉倒卵形,長7-12cm,寬3-7cm,側生小葉較大,斜卵形,先端尖,基部兩側不對稱。花單性,雌異株,總狀花序出自上年生葉腋基部,長達12cm,下垂;萼片6;花瓣6,黃色;雄花有雄蕊6個,花瓣對生;雌花有退化雄蕊6個,心皮多數,離生,螺旋排列,胚珠1粒。漿果肉質具果柄,多數著生于一球形花托上。種子卵形,黑色,有光澤。花期3-5月,果熟期8-10月。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生于深山疏林、大山溝畔肥沃土壤的灌木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中南及陜西、安徽、江蘇、浙江、江西、福建、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栽培
1.氣候土壤 以低山地區的溪溝兩旁和林邊,土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坡地為宜。2.種植 一般以壓條繁殖為主。四川地區在冬季落葉后,把母株較長的莖藤分枝,分別繞成直徑約30cm的圈,每枝1圈,在株旁開穴,把圈斜放穴里,然后蓋土壓緊,使半圈埋入土里,半圈露在地面,以利在土中的一半能夠生根,露出地面的一半能夠長出新的枝條。至來年冬季將所壓枝條挖起,按照根的生長情況,將其剪斷,使成單株。然后在選好的土地上,按株行距1-1.4米開穴,穴要深大,以能把新株莖藤栽入2/3長較好。栽后覆土打緊,并適當澆水。3.林邊成片栽培的第1、2年內,適當中耕除草,追肥。
性狀
性狀鑒別 莖圓柱形,略彎曲,通彎曲,長30-60cm,直徑1-3cm。表面灰棕色,粗糙,外皮常呈鱗片狀剝處顯暗紅棕色,有的可見膨大的節及略凹陷的枝痕或葉痕。質硬,斷面皮部紅棕色,有數處向內嵌入木部,木部黃白色,有多數細孔狀異管,散孔型排列,射線呈放射狀。氣微,味微澀。
顯微鑒別 莖橫切面:木栓層為多列面胞,細胞含棕紅色物。皮層石細胞常數個成群,有的含草酸鈣方晶。維管束外韌型。韌皮部分泌細胞常切向排列,與篩管群相間隔;有少數石細胞群散在。束內形成層明顯。木質部導管多單個散在,類圓形,直徑約400μm,周圍有木纖維。射線寬廣,外側石細胞較多,有的含數個草酸鈣方晶。髓部可見石細胞群。薄壁細胞含棕色或棕紅色物。
化學成分
大血藤含大黃素(emodin),大黃素甲醚(physcion),β-谷甾醇(β-sitosterol),胡蘿卜甙(daucsterol),硬脂酸(stearic acid),毛柳甙(salidroside),右旋丁香樹脂酚二葡萄糖甙(syringaresinol bisglucoside),右旋二氫愈創木脂酸(dihydroguaiaretic acid),大黃酚(chrysophanol),香草酸(vanillicacid),原兒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以及對香豆酸-對羥基苯乙醇酯(p-hydroxyhenylethylcoumarate)和紅藤多糖。
藥理作用
1.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1.1對離體蟾蜍心臟的作用 按八木氏離體心臟裝置,以20ml任氏液灌流,將0.1g大血藤加入灌流液中(0.5%),發現對離體心臟呈輕度抑制,表現心縮力減弱,心率減慢(P<0.05),心輸出量減少(P<0.01)。
1.2對離體家兔主動脈條的作用 將離體家兔的主動脈條,在離體裝置水槽中(37±0.5度)放置lh,0.2ml提取液(1g生藥/ml)加入20ml克氏液中(1%),結果血管開始出現明顯的收縮作用,該作用可被酚妥拉明阻斷,提示其收縮作用可能與a-受體有關。隨后又漸出現持久的松馳作用。
1.3對離體豬冠狀動脈的作用 實驗方法同上,以0.2ml提取物加入20ml克氏液中,以去甲腎上腺素與氯化鉀作正負反應對照,出小時的作用與家兔主動脈條相似。但在氯化鉀引起的收縮狀態下,加入藥物,則收縮作用不再出現,而且立即使血管松弛,提示對治療冠脈痙攣有利。
1.4對動物實驗性心肌梗塞的影響 1.4.1血藤水溶性提取物對家兔實驗性心肌梗塞的影響 大血藤水溶性提取物(中藥用95%乙醇冷浸,減壓濃縮,乙醚提取去除醚溶性物質,糖漿狀沉淀加水至沉淀不再發生,濾去沉淀,加明膠溶液至沉淀不再產生,水溶液減壓濃縮成糖漿狀,甲醇提取,甲醇不溶物,制成水溶劑,內含糖類與甙類)。取健康家兔24只,隨機分3組,對照組(等容量生理鹽水),大血藤水溶性提取物組(100mg/kg;相當原生藥100g),心得安組(0.05mg/kg)。用戊巴比妥鈉(300mg/kg)iv麻醉,進行胸前多導聯心電圖標測。開胸,在左前降支的根部用4號絲線結扎。關胸,描記胸前心電圖后立即iv藥物,以后每隔6小時推注1次,共4次。在結扎后4小時及24小時再分別進行心電圖標測。24小時際測后取出心臟,計算心梗范圍的百分率,結果各組家兔在結扎左前降支后4小時,大血藤組與心得安組心電圖ST段抬高的總毫伏數(∑△ST)相似,兩組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在結扎后24小時差異更為顯著(P<0.01。在結扎后24小時,大血藤組的心梗范圍縮小為19.17%,同心得安組19.88%相似,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極其顯著P<0.001。同時又進行了心肌梗塞家兔中心肌乳酸含量的測定:42只家兔分4組,即正常組不結扎左前降支,也不給任何藥物,其他3組結扎左前降支,并在描記心電圖后,心肌梗塞組ivlmg/kg生理鹽水,大血藤組ivl00mg/kg體重,心得安組iv心得安0.05mg/kg體重。每次實驗同時測定4組家兔心肌組織內乳酸含量。結果在給藥前,心肌梗塞對照組、大血藤組和心得安組的平均∑△ST差異不顯著(P>0.05)。揭示結扎左前降支所致的心肌缺血程度3組間可能基本相似。心肌梗塞動物給生理鹽水或藥物后l小時,心肌梗塞組在心梗后l小時,心肌組織中乳酸含量顯著增加,而大血藤組和心得安組均不增加(與正常組心肌乳酸含量相似),差異極其顯著(P<0.001),由此表明大血藤水溶性提取物能改善心肌乳酸代謝的紊亂。
1.4.2大血藤水溶性提取物對狗實驗性心肌梗塞的影響 實驗用雜種狗19只,隨機分為3組:心肌梗塞對照組,在結扎左前降支后不用任何藥物治療;大血藤組,在結扎左前降支的同時,ivl00mg/kg,以后每隔6小時重復1次,共4次;心得安組,在結扎左前降支的同時,iv心得安0.5mg/kg,以后每隔6小時注射1次,共4次。結果表明,大血藤組在結扎左前降支后5分鐘心外膜心電圖ST段與對照組一樣明顯抬高,無明顯差別P<0.05。但抬高的ST段恢復較快,在結扎后30分鐘,與對照組相比,有明顯差別,P<0.05。與心得安組比較,大血藤的作用較緩慢而弱。大血藤組對結扎后30分鐘的心率和股動脈血壓影響不大,但左心室峰壓下降和左心室舒末壓上升,兩者變化幅度與對照組相比,差別顯著P<0.05。血液乳酸含量結果與心肌梗塞家兔心肌組織中乳酸含量的變化一致。心梗范圍,大血藤組心梗范圍縮小,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極其顯著P<0.001。心得安組效果更為明顯,但與大血藤組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
1.4.3紅藤水溶性提取物100mg/kg靜脈注射,能使兔實驗性心肌梗塞已抬高的ST段顯著下降,改善結扎左冠狀動脈前降支所致的心肌乳酸代謝紊亂,并縮小心肌梗塞范圍。
1.5大血藤水溶性提取物對異丙腎上腺素(ISO)誘導的大鼠心肌缺血的作用 大鼠體重150-200g,按體重隨機分為用藥組(毛柳甙、Lriodendrin、多糖均為5mg/kg,普萘洛爾2mg/kg)及對照組為生理鹽水(NS),每只0.5mL,共5組,每組15只。Ip給藥30-40分鐘后,麻醉并將四肢與心電圖機聯接,測定肢體標準導聯Ⅱ的EKG后,給ISO4mg/kg(ip)觀察1、5、10、30、60分鐘時EKG的變化。24小時后,按前一天給藥、記錄的順序重復一遍。48小時后麻醉、測EKG后即開胸取心,制片,進行病理學檢查。結果大血藤多糖對EKG變化的影響,dlP<0.05,d2P<0.01。要能具有潛在的治療意義,病理檢查對心肌壞死的保護作用最強(P<O.01)。Liriodendrin對EKG的作用弱且慢,到d2才出現差別(P<0.05),病理檢查也有保護作用(P<0.05)。毛柳甙組與鹽水對照組之間無統計學差別。植物性多糖主要具有增強或抑制免疫功能,過去未見有抗心肌缺血的報道。其作用機理值得進一步探討。
1.6對麻醉貓血壓的影響 健康貓4只,麻醉后按常規切開氣管,插氣管套管,分離頸動脈測血壓,股iv0.1g/kg大血藤水提液(1g生藥相當1ml)后,出現一過性的降壓作用,該作用可被阿托品阻斷;切除兩測迷走神經,降壓作用無影響,提示其降壓作用要能與外周膽堿能系統有關。
2.對小鼠血漿中環核苷酸的影響 取健康雄豚鼠,體重18-24g,分3組,每組5只,第1組每天ip大血藤水提物3g/kg(相當1/4LD50),第2組每天ip丹參素200mg/kg,第3組每天ip生理鹽水作對照,連續7日,在最后一天給藥后l小時,眼眶取血,測定血漿中cAMP和cGMP量。結果大血藤組和丹參組血漿中cAMP量均明顯增加,cCMP量減少不明顯。另取小鼠,每組5只,1次ip3g/kg,每隔15、30、90和120分鐘,分別從眼眶采血,每組有生理鹽水對照。觀察不同時間血漿中cAMP和cGMP的變化規律。結果表明在給藥后50分鐘內,cAMP和cGMP量均上升,其中cAMP增加更明顯。cAMP/cGMP值下降,但在60分鐘后,cAMP與cCMP量均逐漸下降,cAMP/cGMP值上升。紅藤水溶性提取物100mg/kg,使兔血漿cAMP明顯增加。
3.對血小板聚集的影響 紅藤水溶性提取物體外試驗對ADP誘導的兔的兔血小板聚集有明顯的抑制和促進解聚作用,ID50為14.6mg/ml。紅藤水溶性提取物40、100mg/kg對大鼠ADP誘發的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本品二氯甲烷的提取部位,包括二氫愈創木脂酸在內,能抑制PAF(血小板活化因子)與受體相結合。
4.對小鼠常壓下耐缺氧的影響 取健康雄小鼠,體重17-22g,分3組,每組10只,大血藤水提物2g(相當生藥)/kg,小鼠ip的LD50為l1.83±2.12g/kg),對照用同體積生理鹽水,定時觀察,以呼吸停止為死亡指標,結果表明在不同間隔時間均有明顯作用。
5. 抑菌作用 用平碟法試驗,25%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乙型鏈球菌有極敏感抑菌作用,對大腸桿菌、綠膿桿菌、甲型鏈球菌、卡他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均有高敏感抑菌作用。
6.對動物胃腸道平滑肌的作用 將小鼠或豚鼠離體腸段,置于20ml不斷通空氣的洛氏液中,1%及5%大血藤對小鼠腸段當明顯的抑制作用。而對豚鼠只需0.5%及2.5%即表現先興奮后抑制作用,大劑量時還能減弱乙酰膽堿的作用。對小鼠腸蠕動實驗表明5-10g/kg的大血藤水提液均能顯著抑制小鼠腸蠕動速度。
7.其它作用 本品與丹皮合用可預防實驗動物的腹腔內粘連。毛柳甙有抗疲勞作用;Liriodendrin有抑制cAMP磷酸二酯酶的作用。
炮制
用水浸泡,洗凈泥屑,潤透,切片,曬干。
性味
苦;平;無毒
歸經
肝;大腸經
功能主治
解毒消癰;活血止痛;祛風除濕;殺蟲。主腸癰;痢疾;乳痛;痛經;經閉;跌打損傷;風濕痹痛;蟲積腹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或酒煮、浸酒。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
禁忌
孕婦慎服。
各家論述
1.《本草圖經》:攻血,治血塊。2.《簡易草藥》:治筋骨疼痛,追風,健腰膝,壯陽事。3.《中藥志》:祛風通經絡,利尿殺蟲。治腸癰,風濕痹痛,麻風,淋病,蛔蟲腹痛。4.《湖南藥物志》:通經補血,強筋壯骨,驅蟲。治跌打損傷,風濕疼痛,血暈,血淋,筋骨疼痛,瘡癤,血絲蟲病。5.《閩東本草》:治心腹絞痛,赤白痢疾。6.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治肢節酸痛,麻木拘攣,水腫,血虛頭昏。7.《陜西中草藥》:抗菌消炎,消腫散結,理氣活血,祛風殺蟲。治闌尾炎,月經不調,崩漏,小兒疳積,蛔蟲、蟯蟲癥。8.《植物名實圖考》:大血藤,今江西廬山多有之。蔓生,紫莖,一枝三葉,宛如一葉擘分,或半邊圓,或有角而方,無定形,光滑厚韌。根長數尺,外紫內白。有菊花心,掘出曝之,紫液津潤。浸酒一宿,艷紅如血。
摘錄
《中華本草》
《全國中草藥匯編》:大血藤
別名
血通、紅藤、檳榔鉆、大血通、大活血
來源
為大血藤科(木通科)大血藤屬植物大血藤Sargentodoxa (Oliv.) Rehd. et Wils.的藤。
原形態
落葉木質藤本,長達10米。莖圓柱形,褐色扭曲,有條紋,砍斷時有紅色液汁滲出,故稱“大血藤”。三出復葉互生,有長柄;中間小葉倒卵形,長7~12厘米,寬3~7厘米,側生小葉較大,斜卵形,先端尖,基部兩側不對稱。春季開黃色或黃綠色花,有香氣,單性,雌雄異株,總狀花序出自上年生葉腋基部,長達12厘米,下垂。萼片和花瓣均6片;雄花有雄蕊6個,雄蕊與花瓣對生;雌花有退化雄蕊6個,心皮多數,離生,螺旋排列,胚珠1。漿果卵形,肉質,有柄,多數著生于一球形的花托上。種子卵形,黑色,有光澤。
生境分部
生于深山疏林、大山溝畔肥沃土壤的灌木叢中。分布于陜西、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廣西、廣東、四川、貴州、云南等省區。
栽培
喜溫暖氣候,以土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坡地栽培為宜。用壓條繁殖,也可用種子繁殖;但因種子不宜多得,且生長緩慢,故以壓條繁殖為主。冬季落葉后,把母株長的分枝,分別繞成直徑1尺的圓圈,每枝1圈,在株旁開穴,把圈斜放穴內,然后蓋土壓緊。埋在土里的半圈生根后,于第二年冬季落葉后剪斷移栽,行株距為4×3尺。
制法
栽培4~5年后可采收。冬季落葉后,用刀把直徑3分以上的莖藤砍下,去凈細枝,再砍成2尺長的節子,曬干。野生者全年可采。
藥理作用
大血藤煎液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及乙型鏈球菌均有較強的抑菌作用;對大腸桿菌、白色葡萄狀球菌、卡他球菌、甲型鏈球菌及綠膿桿菌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性味
苦、澀,平。
功能主治
活血通經,祛風除濕,驅蟲。主治:闌尾炎,經閉腹痛,風濕筋骨酸痛,四肢麻木拘攣,鉤蟲病,蛔蟲病。
用法用量
0.3~1兩。
復方
1、急性單純性闌尾炎:大血藤2兩,蒲公英1兩,大黃3~6錢,厚樸3錢,水煎服。
2、風濕關節炎:大血藤1兩,五加皮、威靈仙藤葉各5錢,水煎服。
3、閉經:大血藤鮮根2兩,益母草1兩,水煎服。
備注
北京等地以本品作雞血藤入藥。
摘錄
《全國中草藥匯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