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草藥匯編》:大薊
別名
大刺兒菜、大刺蓋、老虎脷、山蘿卜、刺蘿卜、牛喳口、雞母刺、大惡雞婆、山老鼠簕
來源
為菊科薊屬植物大薊Cirsium japonicum DC.,以全草及根入藥。野生品春、夏開花前連根挖出洗凈曬干。栽培品在栽后第二年采收。
原形態
多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或更高。根長圓錐形,簇生。莖直立,有細縱紋,基部具白絲狀毛。基生葉有柄,開花時不凋落,呈蓮座狀,葉片倒披針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長12~30厘米,羽狀深裂,裂片5~6對,長橢圓狀披針形或卵形,邊緣齒狀,齒端有尖刺,上面綠色,疏生絲狀毛,下面灰綠色,脈上有毛;中部葉無柄,基部抱莖,羽狀深裂,邊緣有刺;上部葉漸小。夏季開花,頭狀花序單一或數個生于枝端集成圓錐狀;總苞鐘形,長1.5~2厘米,寬2.5~4厘米,被蛛絲狀毛;苞片長披針形,多層。花兩性,管狀,紫紅色,裂片5,雄蕊5,花藥頂端有附屬片,基部有尾。瘦果長橢圓形,長約3毫米,冠毛羽狀,暗灰色。
生境分部
野生于山坡、路邊等處。我國南北各省區都有分布。
栽培
喜冷涼氣候。適宜肥沃、土層深厚的土壤栽培。用種子或分株繁殖。直播,可在秋季9月、春季3~4月播種,條播行距1尺,覆土1寸左右。苗齊后間苗,株距7~8寸。分株繁殖,在春季3、4月進行,將母株挖出,根據株叢大小分成3~5株不等,穴載,每穴1株,覆土壓實。第二年4~6月,追肥1~2次,主要施用氮肥。
化學成分
鮮葉含有6-甲氧基柳穿魚甙(即大薊甙 pectolinarin)約2.1%、6,4'-二甲氧基黃芩素-7-鼠李葡萄糖甙(6,4'-dimethoxyscutellarein-7-rhamnoglucoside)。并含柳穿魚素(pectinarigenin)為5,7-二羥基-6,4'-二甲氧基黃酮。又據報道全草顯生物堿及揮發油反應。
藥理作用
1、本品水煎劑、乙醇-水浸劑和乙醇浸劑對狗及兔等麻醉動物,有降低血壓的作用。
2、抗菌:體外實驗大薊(品種未鑒定)根煎劑或全草蒸餾液,在1:4000濃度時能抑制人型結核桿菌的生長。乙醇浸劑1:30000時對人型結核桿菌亦有抑制作用。本品對腦膜炎球菌、白喉桿菌均有抑制作用。
性味
甘,涼。
功能主治
涼血止血,散瘀消腫。主治:衄血,咯血,吐血,尿血,功能性子宮出血,產后出血,肝炎,腎炎,乳腺炎,跌打損傷;外用治外傷出血,癰癤腫毒。
用法用量
0.5~1兩;外用鮮品適量,搗爛敷患處。
復方
1、上消化道出血:大薊根5兩(研細粉),白糖1兩,香料適量,混勻。每服3克,每日3次。
2、肺結核咯血:大薊、小薊、荷葉、側柏葉、茅根、茜草、梔子、大黃、牡丹皮、棕櫚等量。共炒炭存性,研細粉。用白藕搗汁或生蘿卜汁調藥粉3~5錢,飯后服。
3、功能性子宮出血,月經過多:大薊、小薊、茜草、炒蒲黃各3錢,女貞子、中藥旱蓮草各4錢。水煎服。
4、產后流血不止:大薊、杉木炭、百草霜各5錢。水煎2次分服,每日1劑。
5、慢性腎炎:大薊根1兩,中華石薺苧4錢,積雪草、兗州卷柏、車前草各5錢,加豬瘦肉適量,水燉,早晚分服。
備注
同屬植物中下列數種在不同地區也作大薊入藥。
1.野薊 Cirsium maackii Maxim. [C. japonicum DC. var. maackii (Maxim.) Nakai]
與前種極為相似,但葉下面有白色密蛛絲狀毛。分布于東北地區。
2.虎薊 Cirsium spicatum Matsum.主根紡錐狀,莖有棱角,莖葉都有絨毛,花梗很短,總苞的鱗片通常反曲。分布于廣東地區。
3.煙管薊 Cirsium pendulum Fisch.二年生草本,葉羽狀深裂,裂片上側邊緣具有長尖齒,邊緣具長刺及短刺。頭狀花序較大,徑4~5厘米,在開花后下垂,花冠管部細長。我國東北地區有分布。
4.青刺薊(滇大薊、白馬刺) Cirsium chlorolepis Petrak.全株多針刺。根多條簇生,圓柱形或紡錐形,肉質,肥大。莖直立,粗壯,中空,表面有淺槽,槽上生白色剛毛,多分枝。莖生葉長圓形,長約30厘米,高約10厘米,邊緣有不整齊深裂,裂片銳尖,三角形,在下部有缺刻狀齒,齒尖具針刺,頭狀花序卵圓形,下垂。分布于云南地區。
5.藏大薊 Cirsium eriophoroideum (Hook. f.) Petrak.莖直立,上部有分枝,被疏毛或棉毛。葉互生,基部葉有柄,上部葉無柄抱莖;葉片羽狀分裂,裂片尖端及葉兩面均有針刺。頭狀花序大,單生或數個聚生于枝端,密被棉毛;總苞片外層頂端有長刺;花紅色,冠毛羽狀。分布于西藏。
此外,陜西、甘肅、青海、新疆等地尚有以同科飛廉屬植物飛廉Carduus crispus L.的全草,山東以麝香飛廉Carduus nutans L.的全草混作大薊入藥,應注意鑒別。
又東北地區還有以小薊(刺兒菜及刻葉刺兒菜)作大薊者,按小薊雖亦有涼血止血之功,但不能消腫,此與大薊之功效有所差異,故應分別使用,不可混淆。
摘錄
《全國中草藥匯編》
《中藥大辭典》:大薊
英文名
Japanese Thistle Herb
別名
將軍草、牛口刺、馬刺草
來源
為菊科植物薊Cirsium japokicum DC.的地上部分。夏、秋季割取地上部分 ,曬干或鮮用。
原形態
多年生草本,高0.5~1m。根簇生,圓錐形,肉質,表面棕褐色。莖直立,有細縱紋,基部有白色絲狀毛。基生葉叢生,有柄,倒披針形或倒卵狀披針形,長15~30cm,羽狀深裂,邊緣齒狀,齒端具針刺,上面疏生白我絲狀毛,下面脈上有長毛;莖生葉互生,基部心形抱莖。頭狀花序頂生;總苞鐘狀,外被蛛絲狀毛;總苞片4~6層,披針形,外層較短;花兩性,管狀,紫色;花藥頂端有附片,基部有尾。瘦果長橢圓形,冠毛多層,羽狀,暗灰色。花期5~8月,果期6~8月。
生境分部
生于山野、路旁、荒地。產于全國大部分地區。
化學成分
含揮發油、物生堿;鮮葉含柳穿魚甙(pectolinarin)。
性味
性涼,味甘、苦。
功能主治
涼血止血,祛瘀消腫。用于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外傷出血、癰腫瘡毒。
備注
根亦入藥,功效同地上部分。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藥大辭典》:大薊
別名
馬薊(《范汪方》),虎薊(陶弘景),刺薊、山牛蒡(《日華子本草》),雞項草(《本草圖經》),雞腳刺(《滇南本草》),野紅花(《綱目》),茨芥(《本草述》),牛觸嘴、鼓椎(《醫林纂要》),雞姆刺(《質問本草,),惡雞婆(《草木便方》),大牛喳口、山蘿卜(《貴州民間方藥集》),豬姆刺、六月霜、蟻姆刺(《福建民間草藥》),牛口刺(《浙江中藥手冊》),老虎喇(《廣西中獸醫藥植》),刺蘿卜(《民間常用草藥匯編》),驢扎嘴、馬刺刺(《山西中藥志》),刺秸子,馬刺草(《中藥材手冊》),牛口舌、老虎刺、草鞋刺、
出處
《本草經集注》
來源
為菊科植物大薊的全草或根。全草于夏秋兩季當花盛開討采割,除去老莖,曬干,以秋季采者為佳;根于8~10月采挖,除去泥土、殘莖,洗凈曬干。
原形態
多年生宿根草本。莖高100~150厘米,直立,有縱條紋,密被白軟毛。葉互生;根生葉倒卵狀長橢圓形,長15~30厘米,羽狀分裂,裂片5~6對,先端尖,邊緣具不等長淺裂和斜刺,基部漸狹,形成兩側有翼的扁葉柄,被毛;莖生葉向上逐漸變小,形狀與根生葉相似,基部抱莖,下表面密被白綿毛。頭狀花序,單生在枝端;柄短;著生披針狀葉片1~2;總苞球形,徑15~20毫米,苞片6~7列,披針形,在基部外面的較短,內面的較長,銳頭,有刺,全緣;全部為管狀花,紫紅色,兩性,長約20毫米,先端5裂,裂片線形;雄蕊6,花藥相連呈管狀,先端分離,基部左右各有一下垂尖尾;雌蕊1,子房下位。瘦果扁橢圓形.花期5~6月。果期6~8月。
生境分部
生于山野、路旁。全國大部分地區有分布。全國大部分地區均產。
性狀
①干燥全草,莖圓柱形,粗約4~10毫米,表面紫褐色或褐色,有縱皺紋,密被灰白色絲狀絡毛;質松而脆;折斷面黃白色,中央有白色疏松的髓卻。葉片多數脫落,殘留的葉綠褐色或焦褐色,多破碎皺縮,邊緣具不等長的針刺,質脆而易脫落。頭狀花序存留于枝端,管狀花多萎落不存,總苞枯黃色,表面微帶紫黑色,白色羽毛狀冠毛外露。氣微弱,味淡。以色灰綠、無雜質者為佳。
②干燥塊根呈長圓錐形,或微彎曲,表面黑褐色,具細密的縱紋,有時有屈曲的縱槽;頂端和根莖相連部分帶纖維性,末端細瘦部分通常切除,長6~10厘米,直徑5~15毫米。質稍硬而脆,折斷面較整齊,黃白色,略帶顆粒狀。以粗壯、無須根、蘆頭者為佳。
炮制
大薊:揀去雜質,清水洗凈,潤透,切段,曬干。大薊炭:取凈大薊置鍋內用武火炒至七成變黑色,存性,過鐵絲篩,噴灑清水,取出曬干。
《本草通玄》:"酒洗或童便拌,微炒。"
性味
甘,涼。
①《別錄》:"根,味甘,溫。"
②《藥性論》:"味苦,平。"
③《日華子本萃》:"葉,涼。"
④《本草匯言》:"味甘微苦,氣寒,無毒。"
歸經
入肝、脾經。
①《滇南本草》:"入肝、脾、腎三經。"
②《本草新編》:"入肺、脾二經。"
功能主治
涼血,止血,祛瘀,消癰腫。治吐血,衄血,尿血,血淋,血崩,帶下,腸風,腸癰,癰瘍腫毒,疔瘡。
①《別錄》:"根,主養精保血。主女子赤白沃,安胎,止吐血鼻衄。"
②《藥性論》:"根,止崩中血下。"
③《唐本草》:"根,療癰腫。"
④《日華子本草》:"葉,治腸癰,腹藏瘀血,血運撲損,可生研,酒并小便任服;惡瘡疥癬,鹽研窨敷。"
⑤《滇南本草》:"消瘀血,生新血,止吐血、鼻血。治小兒尿血,婦人紅崩下血,生補諸經之血,消瘡毒,散瘰疬結核,瘡癰久不收口者,生肌排膿。"
⑥《玉楸藥解》:"治金瘡。"
⑦《醫林纂要》:"堅腎水,去血熱,泄逆氣。治腸風,腸癰。"
⑧《福建民間草藥》:"涼血止血,消炎退腫。治肺熱咳血,熱結血淋,疔癤瘡癌,漆瘡,湯火燙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錢(鮮者1~2兩);搗汁或研末。外用:搗敷或搗汁涂。
禁忌
脾胃虛寒而無瘀滯者忌服。
①《品匯精要》:"忌犯鐵器。"
②《本草經疏》:"不利于胃弱泄瀉及血虛極,脾胃弱不思飲食之證。"
復方
①治心熱吐血、口干:刺薊葉及根,搗,絞取汁,每服一小盞,頻服。(《圣惠方》)
②治吐血衄血,崩中下血:大薊一握。搗,絞取汁,服半升。(《本草匯言》)
③治肺熱咳血:大薊鮮根一兩。洗凈后杵碎,酌加冰糖半兩,和水煎成半碗,溫服,日服兩次。(《福建民間草藥》)
④治熱結血淋:大薊鮮根一至三兩。洗凈搗碎,酌沖開水燉一小時,飯前服,日服三次。(《福建民間草藥》)
⑤治婦人紅崩下血,白帶不止:大薊五錢,土艾葉三錢,白雞冠花子二錢,木耳二錢,炒百草霜 五錢(如白帶,不用黃柏)。引水酒煨服。(《滇南本草》)
⑥治腸癰、內疽諸證:大薊根葉、地榆、牛膝、金銀花。俱生搗汁,和熱酒服。如無生鮮者,以干葉煎飲亦可。(《本草匯言》)
⑦治肺癰:鮮大薊四兩。煎湯,早晚飯后服。(《閩東本草》)
⑧治疔癤瘡瘍,灼熱赤腫:大薊鮮根和冬蜜搗勻貼患處,日換兩次。(《福建民間草藥》)
⑨治跌撲損傷,瘀血作痛:大薊汁,和熱酒飲。(《本草匯言》)
⑩治結核于項左右,或栗子瘡紅腫潰爛出膿久不收口者:獨根大薊,不拘多少,或煮水牛肉,或豬肉,或單用,煨點水酒服。外用新鮮大薊搗爛,入發灰、兒茶、血竭同拌,敷瘡口,生肌。(《滇南本草》)
⑾治湯火燙傷:大薊新鮮根,以冷開水洗凈后搗爛,包麻布燉熱絞汁涂抹,日二、三次。(《福建民間草藥》)
⑿治婦女干血癆或肝癆,惡寒發熱,頭疼,形體消瘦,精神短少:新鮮大薊二兩,黃牛肉四兩。共入罐內煮爛,天明吃畢后復熟睡。忌鹽。(《滇南本草》)
⒀治漆瘡:大薊鮮根一握。洗凈,加些桐油搗爛,用麻布包燉熱絞汁涂抹,日三、四次。(《福建民間草藥》)
⒁治副鼻竇炎:鮮大薊根三兩,雞蛋二至三個。二味同煮,吃蛋喝湯。忌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全展選編·五官科》)
⒂治帶狀皰疹:大薊、小薊、鮮牛奶各適量。將大、小薊放在鮮牛奶中泡軟后,搗成膏,外敷。(內蒙古《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臨床應用
①治療肺結核
用新鮮大薊根,洗凈,每日4兩,加水400毫升,文火煎至200毫升,2次分服;或制成注射劑,每10毫升含生藥10克,作肌肉注射或氣管內滴入。先后觀察18例,其中煎劑治療者5例,針劑治療者11例,氣管內滴入者2例,用藥15~72天不等。結果,從X線胸片對比來看,治療后病變顯著吸收者3例,吸收者8例,無變化者7例。部分病例的咳嗽、排痰、胸痛及發熱等癥,也有不同程度的好轉。治程中個別服煎劑者感冒脹不適,若加生姜、陳皮、法半夏等可以減輕。
②治療高血壓病
取新鮮干根加水浸泡約半小時,煎煮三次,每次煮沸半小時,濾液合并濃縮成每100毫升相當于生藥0.5兩的煎劑;早晚各服一次,每次100毫升。亦可用新鮮干根或葉制成浸膏片。根制片每日3次,每次4片,日量相當于干根1兩;葉制片每日3次,每次3片,日量相當于干葉15克左右。臨床觀察102例,除部分頭暈、心悸及失眠等癥較重的患者,適當配合鎮靜藥物如澳劑、眠爾通或利眠寧等外,均單用大薊治療。療程一周至三月不等。其中初用煎劑以后改用根制片治療者72例,結果顯效(收縮壓下降40毫米汞柱以上或舒張壓下降20毫米汞柱以上)17例,有效(收縮壓下降20毫米汞柱以上但不滿40毫米汞柱,或舒張壓下降10毫米汞柱以上而不滿20毫米汞柱,或早期高血壓病6例血壓下降至140/90毫米汞柱)45例,無效10例,有效率86.1%。用葉制片觀察30例,結果顯效(標準同上)5例,有效10例,無效15例,療效較差。副作用:少數空腹服用片劑后出現胃內不適或惡心等藥物反應,改為飯后服藥,即可減輕。
備注
華北地區及山東、江蘇、安徽、四川、浙扛、福建等地多用全草;中南及西南地區多用根。考諸古代本草書籍亦以用根為主,故有"土人參"、"土洋參"之名。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大薊
英文名
Japanese Thistle Herbor Root, Herb of Japanese Thistle, Root of Japanese Thistle
別名
馬薊、虎薊、刺薊、山牛蒡、雞項草、雞腳刺、野紅花、茨芥、牛觸嘴、鼓椎、雞姆刺、惡雞婆、大牛喳口、山蘿卜、豬姆刺、六月霜、蟻姆刺、牛口刺、老虎脷、刺蘿卜、驢扎嘴、馬刺刺、刺秸子、馬刺草、牛口舌、老虎刺、草鞋刺、刷把頭、土紅花、野刺菜、牛不嗅、豬媽菜、牛刺竻菜、竻菜、鳥不撲
出處
出自《本草經集注》
來源
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大薊的地上部分或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irsiu japonicum Fisch.ex DC.
采收和儲藏:栽種第3年,秋季挖掘根部,除去泥土、殘莖,洗凈,曬干。夏、秋季盛花時割取地上部分,鮮用或曬干。
原形態
大薊 多年生草本。塊根紋錘狀或蘿卜狀,直徑達7mm。莖直立,高30-80cm,莖枝有條棱,被長毛。基產葉有柄,葉片倒披針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長8-20cm,寬2.5-8cm,羽狀深裂或幾全裂,側裂片6-12對,中部側裂片較大,向上及向下的側裂片漸小,邊緣齒狀,齒端具刺;自基部向上的葉漸小,與基生葉同形并等樣分裂,但無柄,基部擴大半抱莖;全部莖葉兩面同色,綠色,兩面沿脈有疏毛。頭狀花序睦立,單一或數個生于枝端集成圓錐狀;總苞鐘狀,直徑3cm;;總苞片約6層,覆瓦狀排列,向內層漸長,外層與中層卵狀三角形至長三角形,先端有短刺,內層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先端漸尖呈軟針刺狀;花兩性,全部為管狀花,花冠紫色或紫紅色,長1.5-2cm,5裂,裂片較下面膨大部分短;雄蕊5,花藥先端有附片,基部有尾。瘦果長橢圓形,稍扁,萇約4mm;冠毛羽狀,暗灰色,稍短于花冠。花期5-8月,果期6-8月。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生于山坡、草地、路旁。
資源分布:分布于河北、陜西、山東、江蘇、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栽培
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濕潤氣候,耐寒,耐旱。適應性較強,對土壤要求不嚴。愉土層深厚,疏松肥沃 的砂質壤土或壤土栽培為宜。
栽培技術 用種子、分株、根芽繁殖,以種子繁殖為主。種子繁殖:春播3-4月;秋播9月,以秋播為好。7-8月種子成熟后,割下頭狀花序,曬干,脫粒,扭凈,備用。穴播:按行株距30cm×30cm開穴,穴深3-5cm,種子用草木灰攔勻后播入穴內,覆土。分株繁殖:3-4月挖掘母株,分成小叢,每穴1叢,覆土壓實,澆水。根芽繁殖:利用帶芽的根進行栽種。
田間管理 生長期進行中耕除草2-3次,結合追施人畜糞肥,倒苗后要增施堆肥、廄肥等。
性狀
性狀鑒別 大薊草:莖圓柱形,直徑0.5-1.5cm,表面綠褐色或棕褐色,有縱棱,被灰白色毛;質松脆,斷面黃白色,髓部白色,常中空。葉急縮,多破碎,完整葉片展平后呈倒披針形或倒卵狀橢圓形,羽狀深裂,邊緣具不等長的針刺,上表面灰綠色或黃桂冠色,下表面色較淺,兩面有白色毛。頭狀花序頂生,圓球形或橢圓形,總苞枯黃色,苞片披針形,4-6層,冠毛羽狀,黃白色。氣微,味淡。
以色綠、葉多者為佳。
磊薊根:根長紡錘形,常簇生而扭曲,長5-15cm,直徑約1cm,表面暗褐色,有縱皺紋。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較粗糙,皮部薄,棕褐色,有細小裂隙,木部類白色。氣特異,味微苦澀。
以條粗、蘆關短者為佳。
顯微鑒別 葉表面觀:上表皮細胞類多角形,下表皮細胞不規則形或類長言形,垂周壁波狀彎曲,上下表皮都有微細的角質紋理。氣孔不定式或不等式,副衛細胞3-5個。多細胞非腺毛極長,多已碎斷,完整者由4-18或更多的細胞組成,基部細胞直徑15-150μm以上,頂端細胞極長而扭曲,直徑13-24μm,壁具交錯的角質紋理。葉肉細胞含草酸鈣簇晶,直徑13-24μm,草酸鈣針晶長約15μm。
根橫切面:表皮細胞木栓化,常脫落。皮層較寬,緊靠內皮層外側有類圓形的分泌腔,直徑70-140μm,較必地排列成環,內皮層凱氏帶明顯。韌皮部較窄,形成層連成環,木質部導管少數,數個成群呈徑向排列,周圍常伴有木纖維,射線寬闊,中央有髓。薄壁細胞含菊糖。
化學成分
新鮮葉含柳穿魚甙(pectolinarin)[1]。地上部分含有φ-蒲公英甾醇乙酸酯(φ-taraxasteryl acetate),β-香樹脂醇乙酸酯(β-amyrin acetate),三十二烷醇(dotriacontanol),豆甾醇(stigmast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柳穿魚素(pectolinari-genin)[2]。根含油,內有單紫杉烯(aplotaxene),二氫單紫杉烯(dihydroaplotaxene),四氫單紫杉烯(tetrahydroaploaplotaxene),六氫單紫杉烯(hexahdroaploataxene),1-十五碳烯(1-pentadecene),香附子烯(cyperene),丁香烯(caryophyllene),羅漢柏烯(thujop-sene),α-雪松烯(α-himachalene)[3],順式的8,9-環氧-1-十七碳烯-11,13-二炔-10-醇(8,9-epoxy-heptadeca-1-en-11,13-diyn-10-ol)[4].根中還含蒲公英甾醇乙酸酯(ataxasteryl acetate),φ-蒲公英甾醇乙酸酯[5],菊糖(inulin)[6]。
藥理作用
1.對心血管的作用1.1對離體蛙心活動的影響 蛙12只,按Starub法,制備離體蛙心,Ringer's液中加大薊,濃度大于20mg/L時,心率無明顯改變,濃度達200mg/L時,心收縮幅度變小,心率減慢,繼而出現不同程度的房室傳導阻滯,如換以Ringer's液,可恢復正常心律的收縮幅度。
1.2對離體兔心灌流實驗 家兔6只,雌雄不拘,按Langendorff's法,進行離體兔心灌流,待心臟活動穩定后,從心臟插管的側支注入大薊0.5g/kg,立即記錄給藥后心率和心收縮振幅,并與給藥前比較。
1.3在體犬心實驗 犬6只,應用3%戊巴比妥鈉30mg/kg進行麻醉。開胸人工呼吸,應用生理藥理多用儀同步記錄血壓和心臟收縮曲線,iv大薊1.5g/kg后,血壓明顯降低,由原來的15.8±0.9kPa降低到11.8±0.8kPa(X±SD,n=6,P<0.05=。心收縮振幅由原來的100±1%降到39±7%,心率由原來的103±7%減到72±6%,全部實驗過程中可見到這種降壓效應。在給藥后即刻升高趨勢,而1分鐘后開始逐漸下降,血壓下降作用可持續近20±7分鐘,而反復給藥這種降壓效應并不明顯。
1.4大薊的快速耐受性 犬3只,血壓為17.9±0.9kPa,第1次iv大薊1.5g/kg后血壓下降,12±1.1kPa,待血壓恢復至原始水平后,再第2次iv同量本藥時,有2只犬血壓反下降3.7±0.8kPa,另有1只犬血壓下降值與第1次iv降壓值相同,提示其有產生快速耐受性的可能。
1.5對閉塞頸總動脈(BCO)加壓反射的影響 麻醉犬,每隔5分鐘用動脈夾閉塞雙側頸總動脈15s,如此共2次,測得iv大薊前BCO升壓值(從16.6±1.6升高到20.8±2.4kPa),然后iv大薊1.5g/kg,當血壓下降最低時,BCO使血壓從9.1±2.1升到10.3±2.4kPa。按公式:加壓反應值(%)=[血壓升高值/原血壓-60]X100加校正計算。結果在給藥前加壓反應為48%,而給藥后為33%,提示大薊有抑制BCO加壓反射的作用。
水浸劑、乙醇一水浸出液和乙醇浸出液,應用于狗、貓、兔等均有降低血壓的作用。大薊水、大薊鮮根或干根水煎劑、根堿液、酸性醇浸出液及葉水煎劑對麻醉狗均有降壓作用,葉堿液、全草堿液及全草水煎液作用不明顯。
2.抗菌作用 體外試驗大薊(品種未鑒定)根煎劑或全草蒸餾液,在1:4000濃度時能抑制人型有毒結核菌的生長。酒精浸劑1:30000時對人型結核菌即有抑制作用,但水煎劑的抑菌濃度要比此大。
3.對腹水癌細胞的作用 取健康的小白鼠接種腹水癌細胞液0.1ml.7-8d后生長癌液較多,抽出癌液加1滴至玻璃片上,并加1滴20%大薊煎劑以及1滴伊紅臺氏溶液,在顯微鏡下觀察癌細胞的死亡情況,如被殺死則細胞染成紅色,未殺死則仍為無色透明狀。同時,采用唾液腺細胞和精巢細胞2種正常細胞,進行對照試驗。結果表明,大薊可全部殺死腹水癌細胞,并對精巢細胞亦有同樣作用。但對唾液腺細胞無損害。
鑒別
理化鑒別 薄層色譜:取大薊地上部分粗粉1g,加乙醇,于水浴上溫浸2h,濾過,濾液蒸干,加乙醇0.5ml溶解供點樣用。另取綠原酸及蘆丁乙醇液作對照品。分別點親于硅膠G-0.5%CMC板上,用正丁醇-冰乙酸-水(3:1:1)展開,于紫外燈(365nm)下,綠原酸顯藍色熒光,噴%三氯化鋁乙醇試液后,蘆丁顯黃色。
炮制
揀去雜質,清水洗凈,潤透,切段,曬干。大薊炭:取凈大薊置鍋內用武火炒至七成變黑色,存性,過鐵絲篩,噴灑清水,取出曬干。《本草通玄》:酒洗或童便拌,微炒。
性味
味甘;微苦;性涼
歸經
歸心;肝經
功能主治
涼血止血;行瘀消腫。主吐血;咯血;衄血;便血;尿血;婦女崩漏;外傷出血;瘡瘍腫痛;瘰疬;濕疹;肝炎;腎炎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10g;鮮品可用30-60g。外用:適量,搗敷衍。用于止血宜炒炭用。
禁忌
脾胃虛寒而無瘀滯者忌服。1.《品匯精要》:忌犯鐵器。2.《本草經疏》:不利于胃弱泄瀉及血虛極、脾胃弱。不思食之證。
各家論述
1.《唐本草》:根,療癰腫。大、小薊皆能破血,但大薊兼療癰腫,而小薊專主血,不能消癰腫也。
2.《本草經疏》:大薊根,陶云有毒,誤也。女子赤白沃,血熱所致也,胎因熱則不安,血熱妄行,溢出上竅則吐衄。大薊根最能涼血,血熱解,則諸證自愈矣。其性涼而能行,行而帶補,補血涼血,則榮氣和,榮氣和故令肥健也。
3.《本草述》:大、小薊類以為血藥,固然。第如桃仁、紅花,皆言其行血破滯,而此味則曰止吐血、鼻衄,并女子崩中血下,似乎功在止血也。夫小薊退熱固以止血,而大薊下氣更是止血妙理,蓋氣之不下者,多由于陰之不降,以致陽亢而不下也,氣下則血歸經矣,此非氣為血先之義歟。夫涼血者多滯,而此乃能行之,又不以降火為行,是從下氣以為行也。即小薊根,在《食療本草》亦謂其養氣,但力劣于大薊耳。以故行血者無補,而此乃能保之,特大薊健養之力勝于保血者耳,是所謂不就血以為止者也。
4.《本草求真》:大、小薊,雖書載屬甘溫,可以養精保血,然究其精之養,血之保,則又賴于血榮一身,周流無滯。若使血瘀不消,而致見有吐衄唾咯崩漏之證,與血積不行,而致見有癰疼腫痛之病,則精血先?不治,安有保養之說乎。用此氣味溫和,溫不致燥,行不過散,瘀滯得溫則消,瘀塊得行斯活。惡露既凈,自有生新之能,癰腫潛消,自有固益之妙,保養之說,義由此起,豈真具有補益之力哉。
5.《本草正義》:二薊主治,皆以下行導瘀為主,《別錄》以大薊根止吐血鼻衄者,正以下行為順,而上行之吐衄可止。又謂安胎,則破瘀導滯之性適得其反,恐不可從。甄權謂主下血,亦殊未允。
6.其他:《別錄》:根,主養精保血。主女子赤白沃,安胎,止吐血鼻衄。《藥性論》:根,止崩中血下。《日華子本草》:葉,治腸癰,腹藏瘀血,血運撲損,可生研,酒并小便任服;惡瘡疥癬,鹽研窨敷。《滇南本草》:消瘀血,生新血,止吐血、鼻血。治小兒尿血,婦人紅崩下血,生補諸經之血,消瘡毒,散瘰疬結核,瘡癰久不收口者,生肌排膿。《玉揪藥解》:治金瘡。《醫林纂要》:堅腎水,去血熱,泄逆氣。治腸風,腸癰。《福建民間草藥》:涼血止血,消炎退腫。治肺熱咳血,熱結血淋,疔癤瘡瘍,漆瘡,湯火燙傷。
摘錄
《中華本草》
《中國藥典》:大薊
英文名
HERBA CIRSII JAPONICI/RADIX CIRSII JAPONICI
來源
本品為菊科植物薊Cirsium japonicum DC. 的干燥地上部分或根。夏、秋二季花開時采割地上部分,或秋末挖根,除去雜質,曬干。
性狀
大薊草 莖呈圓柱形,基部直徑可達1.2cm;表面綠褐色或棕褐色,有數條縱棱,被絲狀毛;斷面灰白色,髓部疏松或中空。葉皺縮,多破碎,完整葉片展平后呈倒披針形或倒卵狀橢圓形,羽狀深裂,邊緣具不等長的針刺;上表面灰綠色或黃棕色,下表面色較淺,兩面均具灰白色絲狀毛。頭狀花序頂生,球形或橢圓形,總苞黃褐色,羽狀冠毛灰白色。氣微,味淡。
大薊根 呈長紡錘形,常簇生而扭曲,長5~15cm,直徑0.2~0.6cm。表面暗褐色,有不規則的縱皺紋。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粗糙,灰白色。氣微,味甘、微苦。
鑒別
(1)本品根的橫切面:表皮細胞壁木栓化,有時脫落。皮層較寬,緊靠內皮層處有類圓形分泌道,直徑80~130μm,較密地排列成環;內皮層明顯。韌皮部較窄。形成層斷續成環。木質部射線較寬;導管少數,放射狀排列,周圍常伴有木纖束髓。薄壁細胞含菊糖。
葉的表面觀:上表皮細胞多角形;下表皮細胞類長方形,壁波狀彎曲。氣孔不定式或不等式,副衛細胞3~5個。非腺毛4~18 細胞,頂端細胞細長而扭曲,直徑約7μm,壁具交錯的角質紋理。
(2)取本品地上部分的粉末 1g ,加甲醇 10ml ,超聲提取 30 分鐘,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甲醇 2ml 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大薊對照藥材粉末 1g ,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 )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 1 ~ 2μl ,分別點于同一聚酰胺薄膜上( 10 × 10cm ),以水—乙醇—丁酮—乙酰丙酮( 65:15:15:5 )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 1% 三氯化鋁乙醇溶液,晾干后,置紫外光燈( 254nm )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主斑點。
炮制
大薊草:洗凈,潤軟,切段,干燥。
大薊根:洗凈,潤透,切薄片,干燥。
大薊炭:取大薊段或根片,照炒炭法(附錄Ⅱ D)炒至表面焦黑色。
性味
甘,苦,涼。
歸經
歸心、肝經。
功能主治
涼血止血,祛瘀消腫。用于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外傷出血,癰腫瘡毒。
用法用量
9~15g;外用鮮品適量,搗爛敷患處。
貯藏
置通風干燥處。
備注
檢查:雜質 不得過 2.0% 。
水分 照水分測定法(附錄Ⅸ H 第一法)測定,不得過 13.0% 。
總灰分 不得過 20.0% 。(附錄Ⅸ K )。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過 6.0% (附錄Ⅸ K )。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測定法項下的熱浸法(附錄Ⅹ A )測定,用 50% 乙醇作溶劑,不得少于 15.0% 。
摘錄
《中國藥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