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鹿茸丸
【處方】鹿茸(去毛,切,炙)23克 麥門冬(去心)60克 熟地黃 黃耆 雞膍胵(麩炒)蓯蓉(酒浸)山茱萸 破故紙(炒)牛膝(酒浸)五味子各23克 茯苓 玄參 地骨皮各15克 人參23克
【制法】上藥為末,蜜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腎虛消渴,小便無度,肝血虧虛,四肢抽搐。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米湯送下。
【摘錄】《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
《重訂嚴氏濟生方》:鹿茸丸
【處方】川牛膝(去蘆,酒浸)鹿茸(去毛,酒蒸)五味子各60克 石斛(去根)菟絲子(淘凈,酒浸)棘刺 杜仲(去皮,銼,炒)川巴戟(去心)山藥(銼,炒)陽起石(煅)附子(炮,去皮、臍)各30克 沉香(別研)15克 川楝子(取肉,炒)磁石(煅)官桂(不見火)澤瀉各30克
【制法】上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補腎陽,壯筋骨。治腎虛少氣,腹脹腰痛,小腹急痛,手足逆冷,飲食減少,面色黧黑,百節疼痛,日慚無力;或腎臟真陽久虛,下體痿弱疼痛,喘嗽。
【用法用量】每服70丸,空腹時鹽酒或鹽湯送下。
【摘錄】《重訂嚴氏濟生方》
《袖珍方》卷二引《澹寮方》:鹿茸丸
【處方】嫩鹿茸30克(蜜炙)沉香 附子(炮,去皮、臍)當歸(去蘆)茴香(炒)各15克 菟絲子30克(酒浸,蒸數次,研如泥,箬葉上焙)葫蘆巴(炒)破故紙(炒)各15克
【制法】上藥用酒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虛勞精血虛憊。
【用法用量】每服70丸,空腹時用酒或鹽湯下。
【摘錄】《袖珍方》卷二引《澹寮方》
《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昆明方):鹿茸丸
【處方】洋參1兩,鹿茸1兩,熟地2兩,大云1兩5錢,當歸2兩,黃耆2兩,棗仁8錢,淮藥1兩,于術3兩,枸杞3兩,巴戟2兩,菟絲1兩5錢,棗皮8錢,天雄2兩,杜仲2兩,茯苓1兩,遠志8錢,淮膝5錢,五味1兩,菖蒲5錢,車前4錢,大棗1兩,川姜6錢,澤瀉4錢,朱砂2兩,甘草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外裝蠟殼封固。
【功能主治】病后體虛,心臟衰弱,怔忡驚悸,遺精,婦人帶下。
【用法用量】每服1丸,幼童減半,早、晚用開水各服1次。
【禁忌】感冒及一切熱癥忌服;忌酸冷食物。
【摘錄】《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昆明方)
《普濟方》卷三二三引《十便良方》:鹿茸丸
【處方】鹿茸1兩,陽起石半兩,麝香3銖,地黃3兩。
【制法】上為末,合陽起石、麝香拌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婦人子宮臟虛損,肌體羸瘦,漏下赤白,臍腹撮痛,瘀血在腹,經候不通,虛勞灑灑如瘧,寒熱不定。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酒或米飲送下。
【摘錄】《普濟方》卷三二三引《十便良方》
《醫方類聚》卷七十八引《神巧萬全方》:鹿茸丸
【處方】鹿茸1兩半(去毛,涂酥炙黃),覆盆子1兩,菟絲子1兩,穿心巴戟1兩,山藥1兩,肉蓯蓉(酒浸1宿,去皴皮,炙)1兩,大附子(炮)1兩,磁石1兩半(火燒,醋淬,細研,水飛),防風3分,芎?3分,五味子3分,菖蒲3分。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補益虛損。主耳聾。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溫酒送下,晚食前再服。
【摘錄】《醫方類聚》卷七十八引《神巧萬全方》
《圣濟總錄》卷一八六:鹿茸丸
【處方】鹿茸(去毛,酥炙)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當歸(酒浸1宿,焙)1兩,細辛(去苗葉,生用)1兩,甘草1兩,桂(去粗皮,生用)1兩。
【制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元臟虛損,一切風冷。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空心、日午用鹽酒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八六
《圣濟總錄》卷一八五:鹿茸丸
【別名】補益鹿茸丸
【處方】鹿茸(去毛,酥炙)3分,山茱萸3分,杜仲(銼,炒絲斷)3分,桂(去粗皮)3分,五味子(炒)3分,菟絲子(酒浸,蒸,搗取粉)1兩半,肉蓯蓉(酒浸,炙)1兩,山芋1兩,酸棗仁(炒)1兩,膃肭臍(細切,研)1兩1分(用酒2升,淘濾精細,入銚子,慢火熬成膏)。
【制法】上11味,搗羅9味為末,將膃肭臍膏作和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五勞七傷,精髓虛憊。
【用法用量】補益鹿茸丸(《普濟方》卷二二八)。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八五
《圣濟總錄》卷一八五:鹿茸丸
【處方】鹿茸(去毛,酥炙)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續斷1兩,側柏葉1兩,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1兩,黃耆(銼)1兩,阿膠(炙燥)2兩,當歸(切,炒)半兩,熟地黃(焙)半兩,麝香(研)半兩。
【制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平補諸虛,益氣血,壯筋骨。主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米飲送下;溫酒、鹽湯皆可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八五
《圣濟總錄》卷一五七:鹿茸丸
【處方】鹿茸(去毛,酥炙)1兩,白龍骨(燒過)3分,桑螵蛸(炒)半兩,牡蠣粉2兩。
【制法】上為末,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妊娠下焦冷氣,少腹疼痛,小便利多。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食前溫湯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五七
《醫方類聚》卷十引《簡要濟眾方》:鹿茸丸
【處方】鹿茸1兩(草火上燎去毛,涂酥炙令黃色),菟絲子1兩半(酒浸,曬干,用紙裹搗作末),天雄1兩(炮,去皮),蛇床子1兩,雄蠶蛾半兩(微炒),桂心1兩。
【制法】上為末,以醋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
【功能主治】腎臟虛冷,腰腳疼痛,筋攣骨痹,四肢少力,臍腹疼痛,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15丸,空心、食前溫酒送下。
【摘錄】《醫方類聚》卷十引《簡要濟眾方》
《醫方類聚》卷二十引《神巧萬全方》:鹿茸丸
【處方】鹿茸(酥炙黃,去毛)2兩,石斛(去苗)2兩,萆薢2兩,檳榔2兩,附子(炮)2兩,天麻1兩,巴戟(去心)1兩,熟干地黃1兩,仙靈脾1兩,山茱萸1兩,酸棗仁(微炒)1兩,蛇床子1兩,杜仲1兩,五加皮1兩,肉桂1兩,獨活1兩,防風1兩,茯神1兩,牛膝1兩半,菟絲子3兩(酒浸3日,曬干)。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癱瘓。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溫酒送下。
【摘錄】《醫方類聚》卷二十引《神巧萬全方》
《雞峰》卷七:鹿茸丸
【處方】鹿茸1兩,麋茸2兩,熟干地黃2兩,牛膝1兩,人參1兩,白茯苓1兩,桂心1兩,五味子1兩,巴戟1兩,菟絲子1兩,附子1兩,肉蓯蓉1兩,山茱萸1兩,薯蕷1兩,車前子1兩,遠志1兩,蛇床子1兩,漢椒半兩。
【制法】上為細末,取白羊腎十只,去筋膜,細切,爛研,用好酒5升,慢火熬成膏,入前藥末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虛勞不足,腎臟傷憊。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及晚食前溫酒送下。
【摘錄】《雞峰》卷七
《普濟方》卷三二一:鹿茸丸
【處方】鹿茸1兩,烏賊骨1兩,桑寄生1兩,龍骨1兩,白芍藥3分,當歸3分,附子3分,桑螵蛸半兩。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婦人久虛冷,腎與膀胱二經俱虛,有熱乘之,小便澀,日夜30-50行。
【用法用量】每服2錢,食前以酒調服。
【摘錄】《普濟方》卷三二一
《百一》卷十一:鹿茸丸
【處方】鹿茸、五味子、川當歸、熟干地黃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濕腳氣,腿腕生瘡。
【用法用量】每服30-40丸,食前以溫酒或鹽湯送下。
【摘錄】《百一》卷十一
《馮氏錦囊·雜癥》卷十四:鹿茸丸
【處方】熟地(酒煨)5兩,山茱萸(去核,酒拌蒸,炒)3兩,茄茸1具(去毛骨,酥炙),山藥3兩(炒黃),五味子2兩(蜜酒拌蒸,曬干,炒)。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
【功能主治】精滑無度,陰竅漏氣。
【用法用量】每服4-5錢,早、晚、食前白湯送服。
【摘錄】《馮氏錦囊·雜癥》卷十四
《朱氏集驗方》卷二:鹿茸丸
【處方】鹿茸2兩,菟絲子1兩(浸,酒蒸),天花粉半兩。
【制法】上煉蜜為丸。
【功能主治】渴疾。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用北五味子湯送服。
【摘錄】《朱氏集驗方》卷二
《袖珍》卷二引《澹療方》:鹿茸丸
【處方】嫩鹿茸1兩(蜜炙),沉香半兩,附子(炮,去皮臍)半兩,當歸(去蘆)半兩,茴香(炒)半兩,菟絲子1兩(酒浸,蒸數次,研如泥,箸葉上焙),葫蘆巴(炒)半兩,破故紙(炒)半兩。
【制法】上為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補益腎水。主精血虛憊。
【用法用量】每服70丸,空心鹽酒、鹽湯送下。
【摘錄】《袖珍》卷二引《澹療方》
《本草綱目》卷十二引《濟生》:鹿茸丸
【處方】金毛狗脊(燎去毛)1兩,白斂1兩,鹿茸(酒蒸,焙)2兩。
【制法】上為末,用艾煎醋汁打糯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沖任虛寒,室女白帶。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溫酒送下。
【摘錄】《本草綱目》卷十二引《濟生》
《濟生》卷一:鹿茸丸
【別名】生料鹿茸丸
【處方】川牛膝(去蘆,酒浸)2兩,鹿茸(去毛,酒蒸)2兩,五味子2兩,石斛(去根)1兩,菟絲子(淘凈,酒浸)1兩,棘刺1兩,杜仲(去皮,銼,炒)1兩,川巴戟(去心)1兩,山藥(銼,炒)1兩,陽起石(煅)1兩,附子(炮,去皮臍)1兩,沉香(別研)半兩,川楝子(取肉,炒)1兩,磁石(煅)1兩,官桂(不見火)1兩,澤瀉1兩。
【制法】上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腎虛少氣,腹脹腰痛,小腹急痛,手足逆冷,飲食減少,面色黧黑,百節痛疼,日漸無力。
【用法用量】生料鹿茸丸(《準繩·類方》卷二)。
【摘錄】《濟生》卷一
《婦人良方》卷一:鹿茸丸
【別名】生料鹿茸丸
【處方】鹿茸(燎去毛,酥炙)1兩,赤石脂1兩,禹余糧(制)1兩,艾葉半兩,柏葉半兩,附子(炮)半兩,熟地黃(洗,焙)2兩,當歸2兩,續斷2兩。
【制法】上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經候過多,其色瘀黑,甚者崩下,吸吸少氣,臍腹冷極則汗出如雨,尺脈微小。由沖任虛衰,為風冷客乘胞中,氣不能固。
【用法用量】生料鹿茸丸(《醫略六書》卷二十六)。
【各家論述】《醫略六書》:附子補真火以扶陽,鹿茸補督脈以壯陽,蓋陽回氣壯則沖任自固;而又以赤石脂澀血固下,禹余糧澀氣固經,俾氣血完固,則血不妄行;熟地補陰滋血脈;當歸養血歸經脈;續斷續絕扶虛羸;艾葉溫經暖子宮;側柏灰以止血定崩下也。蜜以丸之,飲以下之,使陽氣內充,則風冷外解,而經脈完固,何有崩下不止之患哉?
【摘錄】《婦人良方》卷一
《魏氏家藏方》卷十:鹿茸丸
【處方】禹余糧石(煅,米醋淬7次,別研)2兩,熟干地黃(洗,炒)2兩,當歸(去蘆,炒)2兩,白艾葉(洗,醋浸炒)半兩,卷柏葉(醋浸炒)半兩,麒麟蝎(別研)半兩,沒藥半兩(別研),赤石脂(煅,別研)1兩,附子(炮,去皮臍)1兩,續斷3兩(酒煮)。
【制法】上為細末,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經候過多,其色瘀黑,甚則崩下,吸吸少力,臍腹如冰,冷汗如雨,沖任虛損,風冷之氣客于胞中,氣不禁固。
【用法用量】本方名“鹿茸丸”,但方中無鹿茸,疑脫。
【摘錄】《魏氏家藏方》卷十
《醫碥》卷六:鹿茸丸
【處方】川牛膝(去蘆,酒浸)2兩,鹿茸(去毛,酒蒸)2兩,五味子2兩,石斛(去根)1兩,菟絲子(淘凈,酒蒸)1兩,附子(炮,去皮尖)1兩,川楝子(取肉,炒)1兩,沉香半兩(另研),磁石(煨)1兩,官桂(不見火)1兩,澤瀉1兩。
【制法】上為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失血。
【用法用量】每服70丸,空心溫酒送下。
【摘錄】《醫碥》卷六
《圣濟總錄》卷一八七:鹿茸丸
【處方】鹿茸(去毛,酥炙)1對,木香半兩,葫蘆巴1兩,石斛(去根)半兩,茴香子(炒)3分,巴戟天(去心)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牛膝(酒浸,切,焙)1兩,檳榔3分(銼),熟干地黃1兩,破故紙1兩(酒浸,炒),肉蓯蓉1兩(酒浸,焙),官桂半兩,菟絲子1兩(酒浸1日),蛇床子半兩(酒浸),苦楝子1兩,薯蕷半兩,干姜半兩。
【制法】上為末,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補諸不足。主勞傷。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空心溫酒或鹽湯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八七
《圣濟總錄》卷五十二:鹿茸丸
【處方】鹿茸(去毛,涂酥炙脆)1兩,天雄(炮裂,冷水浸,去皮臍)1兩,白附子(大者,炮)1兩,鹿髓(去膜,別研如膏后入)1兩,膃肭臍1對(薄切,涂鹽炙香)。
【制法】上五味,搗羅四味為末,與鹿髓同研令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腎臟傷憊,腰膝無力,形瘦骨病,頭目昏沉,時忽旋運,項背疼痛,不得俯仰。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溫酒送下,1日2-3次。
【摘錄】《圣濟總錄》卷五十二
《圣濟總錄》卷九十一:鹿茸丸
【處方】鹿茸(去毛,酥炙)1兩半,五味子1兩半,白茯苓(去黑皮)1兩半,黃耆(銼)1兩半,遠志(去心)1兩半,熟干地黃3兩,菟絲子(酒浸,別搗)2兩,肉蓯蓉(酒浸,切,焙)2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五勞七傷,口舌干燥。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黃耆湯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九十一
《圣濟總錄》卷五十二:鹿茸丸
【處方】鹿茸(酒浸1宿,涂酥炙)1兩,石斛(去根)1兩,桂(去粗皮)1兩,附子(炮裂,去皮膚)1兩,牛膝(酒浸,切,焙)1兩,肉蓯蓉(酒浸1宿,切,焙)1兩,熟干地黃(焙)1兩,萆薢(炒)1兩,人參1兩,五味子(炒)1兩,蛇床子(炒)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覆盆子(去莖)1兩,黃耆(銼)1兩,木香1兩,車前子1兩,天門冬(去心,焙)1兩,山芋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腎氣虛損,骨痿羸瘦,心煩腹急,腰重耳鳴,行坐無力。
【用法用量】每服15丸,漸加至30丸,空心溫酒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五十二
《圣濟總錄》卷五十一:鹿茸丸
【處方】鹿茸(去毛,酥炙)半兩,桂(去粗皮)3分,黃耆(銼)1兩,澤瀉1兩,芍藥1兩,桑寄生1兩,補骨脂(炒)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腎脹虛寒,痛引臍腹腰髀。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溫酒或鹽湯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五十一
《圣濟總錄》卷五十一:鹿茸丸
【別名】內補鹿茸丸
【處方】鹿茸(去毛,酥炙)3兩,菟絲子(酒浸,別搗)1兩,紫菀(去苗土)1兩,蛇床子1兩,黃耆(蜜炙,銼)1兩,桂(去皮)1兩,白蒺藜(炒,去角)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肉蓯蓉(酒浸,去皴皮,切,焙)1兩,陽起石(研)1兩,桑螵蛸(燒灰存性)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男子腎臟虛憊,遺泄不時,黑瘦。
【用法用量】內補鹿茸丸(原書卷九十二)。
【摘錄】《圣濟總錄》卷五十一
《圣濟總錄》卷五十一:鹿茸丸
【處方】鹿茸1對(酒浸,去毛,炙),肉蓯蓉(酒浸1宿,去皴皮,焙)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牛膝(酒浸1宿,焙)1兩,天雄(炮裂,去皮臍)1兩,五味子1兩,巴戟天1兩,葫蘆巴1兩,山芋1兩,菟絲子(酒浸,別搗)1兩,熟干地黃(焙)1兩,桂(去皮)1兩,桑螵蛸(炙)1兩,楮實1兩,木香1兩,肉豆蔻(去殼)1兩,紅豆1兩,蜀椒(去目并閉口者,炒出汗)1兩,沒藥1兩,沉香1兩,人參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羌活(去蘆頭)1兩,白蒺藜(炒,去角)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男子腎臟虛損,腰腳弱,氣不足,體煩倦,面色黑,小便數。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溫酒送下,空心、午前、臨臥各1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五十一
《普濟方》卷二四三引《指南方》:鹿茸丸
【處方】鹿茸5兩,干地黃2兩,菟絲子2兩,牛膝2兩,萆薢1兩,附子半兩,干漆半兩(炒煙盡)。
【制法】上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嗜欲太甚,膝脛疼弱。
【用法用量】《全生指迷方》有杜仲二兩。
【摘錄】《普濟方》卷二四三引《指南方》
《圣濟總錄》卷一五三:鹿茸丸
【處方】鹿茸(去毛,酥炙)3分,白薇(去苗)3分,覆盆子3分,細辛(去苗葉)3分,庵(艸閭)子3分,熟干地黃(焙)3分,山芋3分,蛇床子(炒)3分,白茯苓(去黑皮)3分,干姜(炮)半兩,遠志(去心)半兩,當歸(切,焙)半兩,芎?半兩,桂(去粗皮)半兩,續斷半兩,牡丹皮半兩,人參半兩,卷柏半兩,龍骨半兩,蒲黃半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婦人血傷帶下,漸成勞疾。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溫酒送下;米飲亦得。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五三
《圣濟總錄》卷四十一:鹿茸丸
【處方】鹿茸(去毛,酒浸,焙)、肉蓯蓉(去皴皮,酒浸,焙)、巴戟天(去心)、白茯苓(去黑皮)、附子(炮裂,去皮臍)、遠志(去心)、桂(去粗皮)、干姜(炮)、地骨皮(去土)、黃耆(細銼)、熟干地黃(焙)、牛膝(去苗,酒浸1宿,焙)、柏子仁(微炒)、覆盆子、防風(去叉)、磁石(醋淬6-7次,研細)各等分。
【制法】上除磁石外,并為細末,和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肝元氣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食前以鹽湯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四十一
《圣濟總錄》卷一四一:鹿茸丸
【處方】鹿茸(酒浸,炙令黃)1兩1分,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1分,龍骨(碎,研)1兩1分,黃耆(炙,銼)1兩1分,桔梗(銼,炒)1兩1分,生干地黃1兩1分,牛膝(去苗,酒浸,焙)1兩1分,芍藥1兩1分,人參1兩1分,白茯苓(去黑皮)1兩1分,枳殼(去瓤,麩炒)1兩半,當歸(切,焙)1兩半,猬皮(炙焦)1兩半,芎?1兩半,槐子(微炒)1兩半,白礬(熬令汁盡)1兩半,黃連(去須)1兩半,桂(去粗皮)3分,蒲黃(炒)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諸痔瘺。牡痔、牝痔、脈痔、腸痔、血痔等。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煎柏葉湯送下,日晚再服。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四一
《圣惠》卷四:鹿茸丸
【處方】鹿茸2兩(去毛,涂酥炙令微黃),白龍骨1兩(燒過),桑螵蛸3分(微炒),椒紅1兩(微炒),附子1兩半(炮裂,去皮臍),山茱萸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小腸虛冷,小便數多。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鹽湯送下。
【摘錄】《圣惠》卷四
《圣濟總錄》卷五十九:鹿茸丸
【處方】鹿茸(去毛,酥炙)1兩,黃耆(細銼)1兩,人參1兩,土瓜根1兩,山茱萸1兩,杜仲(去粗皮,切,炒)1兩,桑螵蛸(炙)1兩,栝樓根1兩1分,菟絲子(酒浸1宿,別搗)1兩1分,肉蓯蓉(酒浸1宿,去皴皮)1兩1分,雞膍胵10枚(炙干)。
【制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虛渴,煩躁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酒送下,溫水亦得,不拘時候。
【摘錄】《圣濟總錄》卷五十九
《圣濟總錄》卷九十:鹿茸丸
【處方】鹿茸(酒浸,炙黃)3分,桂(去粗皮)3分,石膏(碎)3分,熟干地黃(洗,焙)1兩,續斷1兩,牛膝(酒浸1宿,銼,焙)1兩,肉蓯蓉(酒洗,切,焙)半兩,干姜(炮)半兩,杜仲(去粗皮,酥炙)2兩,菟絲子(酒浸,別摘)1兩,荊子1兩,五味子(炒)1兩,人參1兩,巴戟天(去心)1兩,遠志(去心)1兩,蛇床子(炒香)1兩,石斛(去根及黑者)1兩,枸杞子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虛勞,兩足疼冷,或時發熱;由于行房失度,兩目目(目巟)(目巟),四肢沉重,多臥少起。
【用法用量】每服15丸,漸加至20丸,空心、食前、夜臥時溫酒送下;亦可為散,每服1錢匕,酒調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九十
《扁鵲心書·神方》:鹿茸丸
【處方】鹿茸1具(去毛,酥炙),鹿角霜2兩,川楝子(炒,取凈肉)1兩,青皮1兩,木香1兩。
【制法】上為末,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溫補下元,疏通血脈,明目輕身。主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鹽湯送下。
【摘錄】《扁鵲心書·神方》
《圣濟總錄》卷九十二:鹿茸丸
【處方】鹿茸(去毛,酥炙黃)2兩,磁石(燒,醋淬7遍,研,水飛)2兩,山芋1兩,遠志(去心)1兩,牛膝(去苗,酒浸,切,焙)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熟干地黃(焙)1兩,桂(去粗皮)1兩,巴戟天(去心)1兩,續斷1兩,肉蓯蓉(酒浸1宿,去皴皮,炙)1兩,澤瀉1兩,五味子1兩,人參1兩,山茱萸1兩,菟絲子(酒浸3日,焙,別研)1兩,補骨脂(炒)1兩,杜仲(去粗皮,炙黃,銼)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
【制法】上除磁石外,搗羅為末,入磁石拌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補下元,益精氣,久服駐顏、補虛,長肌肉。主虛勞,腎氣不足,小便白濁。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溫酒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九十二
《史載之方》卷下:鹿茸丸
【處方】血茸半兩(用酥微炙),五味子1兩,山藥1兩(上3味為末),青鹽3錢(另研)。
【制法】上為末,煉蜜和作一塊,收瓷盒中,臨時為丸。
【功能主治】精血皆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溫酒送下。
【摘錄】《史載之方》卷下
《圣濟總錄》卷八十九:鹿茸丸
【處方】鹿茸(去毛,酥炙)5兩,石斛(去根)1兩,山茱萸1兩,遠志(去心)1兩,杜仲(去粗皮,炙)1兩,巴戟天(去心)1兩,牛膝(酒浸,切,焙)1兩。
【制法】上為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壯筋骨,暖腎臟,養精神,潤顏色。主虛勞,腎氣內傷,腰痛不能轉側。
【用法用量】每次20丸,空心溫酒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八十九
《圣濟總錄》卷一八七:鹿茸丸
【別名】石斛丸
【處方】鹿茸(去毛,酥炙)1兩,石斛(去根,銼)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2兩,熟干地黃(焙)2兩,牡丹皮1兩,澤瀉1兩,山芋1兩,桂(去粗皮)1兩,杜仲(去粗皮,炙)1兩,萆薢(銼)1兩,山茱萸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五味子1兩,肉蓯蓉(酒浸1宿,切,焙)2兩,補骨脂(炒)2兩,遠志(去心)1兩,防風(去叉)1兩,黃耆(銼)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腎臟虛損,腳膝無力,腰脊拘急,口苦舌澀。
【用法用量】石斛丸(《普濟方》卷二二一)。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八七
《普濟方》卷三十八引《如宜方》:鹿茸丸
【處方】鹿茸(制)70兩,熟地黃10斤,附子(制)140個,牛膝(制)20兩,五倍子2斤,山藥4斤,肉蓯蓉2斤,杜仲(制)2斤半。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麝香末為衣。
【功能主治】老人陽氣虧脫,血不能存,走失大腸。
【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鹽湯、鹽酒送下。
【摘錄】《普濟方》卷三十八引《如宜方》
《普濟方》卷二二○引《十便良方》:鹿茸丸
【處方】鹿茸2兩,蓯蓉(焙干秤),附子1兩,山藥1兩,地黃1兩,牛膝1兩,破故紙1兩,桂1分,麝香1分。
【制法】上為末,以酒、蜜各一半煉熟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補真氣,暖腎臟,縮小便,退陰進陽,壯筋骨,耐寒暑,進飲食。主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空心酒送下。
【摘錄】《普濟方》卷二二○引《十便良方》
《楊氏家藏方》卷九:鹿茸丸
【別名】內補鹿茸丸
【處方】鹿茸(火燎去毛,酒浸,炙)1兩,附子(炮,去皮臍)1兩,五味子1兩,肉蓯蓉(酒浸1宿,切,焙)1兩,牛膝(酒浸1宿)1兩,熟干地黃(洗,焙)5兩,干山藥3兩,杜仲1兩半(炒去絲)。
【制法】上為細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真元虛憊,五勞七傷,小腹拘急,四肢酸疼,面色黧黑,唇口干燥,目暗耳鳴,心忪氣短,精神困倦,喜怒無常,飲食無味,舉動乏力,小便滑數,或時出血。
【用法用量】內補鹿茸丸(《普濟方》卷三十三)。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九
《三因》卷十:鹿茸丸
【處方】鹿茸(去毛,切,炙)3分,麥門冬(去心)2兩,熟地黃3分,黃耆3分,雞膍胵(麩炒)3分,蓯蓉(酒浸)3分,山茱萸3分,破故紙(炒)3分,牛膝(酒浸)3分,五味子3分,茯苓半兩,玄參半兩,地骨皮半兩,人參3分。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失志傷腎,腎虛消渴,小便無度。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米湯送下。
【摘錄】《三因》卷十
《本事》卷四:鹿茸丸
【處方】鹿茸不拘多少(切作片子,酥炙黃)。
【制法】上為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腎虛腰痛。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空心、食前鹽湯送下。
【摘錄】《本事》卷四
《圣濟總錄》卷五十三:鹿茸丸
【處方】鹿茸(去毛,酥炙)1兩,肉蓯蓉(酒浸,切,焙)1兩,石斛(去根)1兩,茴香子(炒)1兩,龍骨(煅)半兩,鐘乳粉半兩。
【制法】上為末,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膀胱虛,小便冷滑,少腹虛脹,腰背相引疼痛,遺精。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食前溫酒送下。
【摘錄】《圣濟總錄》卷五十三
方出《千金》卷四,名見《普濟方》卷三三○:鹿茸丸
【處方】白馬蹄5兩,蒲黃4兩,鹿茸4兩,禹余糧4兩,白馬鬐毛4兩,小薊根4兩,白芷4兩,續斷4兩,人參3兩,干地黃3兩,柏子仁3兩,烏賊骨3兩,黃耆3兩,茯苓3兩,當歸3兩,艾葉2兩,蓯蓉2兩,伏龍肝2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婦人血傷不止,兼赤白帶下不絕,面黃體瘦,漸成勞疾。
【用法用量】每服20丸,加至40丸,空心飲送服,1日2次。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此方溫中散瘀,兼得其奧,允為調適久崩之合劑。
【摘錄】方出《千金》卷四,名見《普濟方》卷三三○
《圣惠》卷七十三:鹿茸丸
【別名】鹿角膠丸
【處方】鹿茸1兩半(去毛,涂酥炙令黃),桑耳1兩半(微炒黃),鹿角膠1兩半(搗碎,炒令黃燥),干姜1兩半(炮裂,銼),牛角(角思)1兩半(炙令黃),赤石脂1兩,艾葉半兩(微炒),白龍骨1兩,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婦人赤白帶下不止。
【用法用量】鹿角膠丸(《圣濟總錄》卷一五二)。
【摘錄】《圣惠》卷七十三
《圣惠》卷七十三:鹿茸丸
【處方】鹿茸1兩(去毛,涂酥炙令黃),白芍藥3分,桑鵝1兩(微炙),黃連1兩(去須),艾葉1兩(微炒),芎?1兩,當歸1兩(銼,微炒),阿膠1兩(搗碎,炒令黃燥),禹余糧1兩(燒,醋淬7遍)。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婦人帶下五色,久不愈,漸加黃瘦。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溫酒送下。
【摘錄】《圣惠》卷七十三
《圣惠》卷九十八:鹿茸丸
【處方】鹿茸2兩(去毛,涂酥炙微黃),磁石2兩(燒,醋淬7遍,細研,用水飛過),白茯苓1兩,熟干地黃1兩,肉蓯蓉(酒浸1宿,刮去皴皮,炙干)1兩,菟絲子(酒浸3日,曬干,別搗為末)1兩,人參(去蘆頭)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薯蕷1兩,遠志(去心)1兩,桂心1兩,牛膝(去苗)1兩,杜仲(去粗皮,炙微黃,銼)1兩,巴戟1兩,續斷1兩,五味子1兩,山茱萸1兩,澤瀉1兩,補骨脂1兩,蛇床子1兩。
【制法】上為末,入磁石研令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暖臟腑,壯腰膝,補下元,養精氣,美顏容,長肌肉,補諸虛損。主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以溫酒送下。
【摘錄】《圣惠》卷九十八
《圣惠》卷九十八:鹿茸丸
【處方】鹿茸1兩(去毛,涂酥炙微黃),肉蓯蓉1兩(酒浸1宿,刮去皴皮,炙干),巴戟1兩,菟絲子1兩(酒浸3日,曬干,別搗為末),人參(去蘆頭)、白茯苓、五味子、萆薢(銼)、桂心、黃耆(銼)、續斷、遠志(去心)、木香、薯蕷、澤瀉、熟干地黃、石斛(去根,銼)、覆盆子、蛇床子、天雄1兩(炮裂,去皮臍),白蒺藜(微炒,去刺)半兩,柏子仁半兩,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牡丹半兩,防風(去蘆頭)半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補暖下元,強筋骨,益精髓,壯腰膝,祛風利氣,美顏色。主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漸加至40丸,空心溫酒及鹽湯送下。
【摘錄】《圣惠》卷九十八
《圣惠》卷九十八:鹿茸丸
【處方】鹿茸1兩(去毛,涂酥炙微黃),牛膝2兩(去苗),巴戟1兩,龍骨1兩,補骨脂2兩(微炒),附子2兩(炮裂,去皮臍),干漆1兩(搗碎,炒令煙出),熟干地黃2兩,桂心1兩,肉蓯蓉2兩(酒浸1宿,刮去皴皮,炙干),菟絲子2兩(酒浸3日,曬干,別搗為末),陽起石2兩(酒煮半日,細研,水飛過)。
【制法】上為末,入陽起石研令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補益臟腑,強壯腰腳。主下元冷憊,風虛勞損。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漸加至40丸,空心以溫酒送下。
【摘錄】《圣惠》卷九十八
《普濟方》卷一九二引《圣惠》:鹿茸丸
【處方】鹿茸(炙,去毛)1兩,肉蓯蓉(去皮,焙,浸)1兩,干地黃(焙)1兩,柏子仁(研)1兩,菟絲子(酒浸1宿,焙)1兩,黃耆(細銼,炙)半兩,白茯苓(去皮)半兩,桂(去皮)半兩,防風(去蘆)半兩,車前子半兩,五味子半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水氣已愈,體瘦。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米飲送下。可加至40丸。
【摘錄】《普濟方》卷一九二引《圣惠》
《普濟方》卷三十引《博濟》:鹿茸丸
【處方】鹿茸(酒浸,炙去毛)2兩,肉蓯蓉(酒浸,切,焙)2兩,人參1兩,補骨脂(炒)1兩,石斛(去根)1兩,木香1兩,白術(炒)1兩,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1兩,牛膝(去苗,酒浸,切焙)1兩,續斷1兩,茴香子(炒)1兩,當歸(切,焙)1兩,芎?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熟干地黃(焙)1兩,桂(去粗皮)1兩,蓽澄茄1兩,澤瀉1兩,檳榔(銼)1兩,陳橘皮(去白,焙)1兩,桃仁(去皮尖雙仁,炒)1兩,巴戟天(去心)1兩,五味子1兩,赤石脂(研)半兩,龍骨(研)半兩,蜀椒(去目及合口者,炒出汗)半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腎臟虛,積冷氣攻心腹疼痛,及膀胱氣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加至30丸,溫酒或鹽湯送下。
【摘錄】《普濟方》卷三十引《博濟》
《圣惠》卷七十二:鹿茸丸
【處方】鹿茸1兩(去毛,涂酥炙微黃),椒紅1兩(微炒),桂心1兩,牡蠣1兩(燒為粉),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桑螵蛸3分(微炒),補骨脂1兩,沉香1兩,石斛1兩(去根,銼),肉蓯蓉1兩(酒洗,去皴皮,微炙),雞膍胵1兩(微炙)。
【制法】上為末,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婦人久積虛冷,小便白濁,滑數不禁。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以溫酒送下。
【摘錄】《圣惠》卷七十二
《博濟》卷一:鹿茸丸
【處方】附子1兩(炮,去皮臍),鹿茸2兩(去毛,涂酥炙微黃),蓯蓉1兩(酒浸1宿,去皮,炙干),巴戟1兩(去心),防風3分(去蘆),當歸1兩,羌活3分,桂心3分(去皮),萆薢3分(銼),酸棗仁3分(微炒),牛膝1兩(去苗),木香3分,白蒺藜3分(去刺,微炒),石斛1兩(去根,銼),補骨脂1兩(微炒),白茯苓1兩(去皮),桃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制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駐顏益氣。主虛勞傷憊,腰腳疼痛少力,精神不爽,飲食減退。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送下。
【摘錄】《博濟》卷一
《圣惠》卷七:鹿茸丸
【處方】鹿茸2兩(去毛,涂酥炙令微黃),莨菪子1兩(水淘去浮者,水煮令芽出,候干,炒黃黑色),磁石1兩(燒赤,醋淬10遍,細研,水飛過),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天雄1兩(炮裂,去皮臍),硫黃1兩(細研,水飛過),蛇床仁1兩,韭子1兩(微炒),桂心1兩,硇砂1兩(細研),龍骨1兩,熟干地黃1兩。
【制法】上為末,用羊腎一對,去脂膜,研如泥,以酒2升,煎成膏,入諸藥末,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腎臟虛損,陽氣萎弱,精泄不禁。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送下。
【摘錄】《圣惠》卷七
《圣惠》卷五十三:鹿茸丸
【處方】鹿茸2兩(去毛,涂酥炙微黃),人參3分(去蘆頭),澤瀉5分,赤石臘3分,石斛3分(去根,銼),熟干地黃2兩,麥門冬1兩半(去心,焙),白茯苓2分,萆薢3分(銼),白芍藥3分,甘草1分(炙微赤,銼),黃耆3分(銼),桑螵蛸半兩(微炒),子芩半兩,龍骨3分,桂心半兩,牡蠣1兩(燒為粉)。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消腎。氣虛羸瘦,四肢無力,小便色白,滑數不禁,不思飲食,心神虛煩。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清粥飲送下。
【摘錄】《圣惠》卷五十三
《圣惠》卷六十:鹿茸丸
【別名】斷紅丸
【處方】鹿茸1兩(去毛,涂酥炙令黃),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續斷1兩,側柏葉1兩,厚樸1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黃耆1兩(銼),阿膠1兩(搗碎,炒令黃燥),當歸1兩(銼,微炒)。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臟腑久虛,腸風痔瘺,下血太多,面色萎黃,日漸羸瘦。
【用法用量】斷紅丸(《普濟方》卷三十七)。
【摘錄】《圣惠》卷六十
《圣惠》卷七:鹿茸丸
【處方】鹿茸1兩(去毛,涂酥炙微黃),磁石2兩(燒,醋淬7遍,搗碎細研,水飛過),天雄1兩半(炮裂,去皮臍),肉蓯蓉1兩(酒浸1宿,刮去皴皮,炙令干),桂心1兩半,巴戟1兩,五味子1兩,石斛1兩(去根,銼),菖蒲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腎臟風虛,耳內恒鳴,腰腳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溫酒送下。
【摘錄】《圣惠》卷七
《圣惠》卷三十:鹿茸丸
【處方】鹿茸2兩(去毛,涂酥炙微黃),補骨脂1兩(微炒),牛膝1兩(去苗),杜仲1兩(去粗皮,炙微黃,銼),菟絲子1兩半(酒浸3日,曬干,別搗為末),桂心3分,牡蠣粉3分,薯蕷1兩,黃耆1兩(銼,微炒),桑螵蛸1兩(微炒),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澤瀉3分,防風3分(去蘆頭),干姜3分(炮裂,銼),熟干地黃1兩,遠志3分(去心),肉蓯蓉1兩半(酒浸1日,刮去皴皮,炙干),龍骨3分。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虛勞,腎氣乏弱,失精,腰膝無力,小便數。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溫酒送下。
【摘錄】《圣惠》卷三十
《圣惠》卷三十:鹿茸丸
【處方】鹿茸3分(去毛,涂酥炙微黃),韭子1兩(微炒),柏子仁1兩,澤瀉半兩,菟絲子1兩(酒浸3日,曬干,別搗為末),茯神半兩,石斛半兩(去根,銼),天門冬2兩半(去心,焙),黃耆1兩(銼),巴戟1兩,龍骨3分,石龍芮半兩,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露蜂窠3分(微炒),麝香半兩(細研入)。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虛勞,夢與鬼交,精泄不止,四肢羸瘦,少力,心神虛煩。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送下。
【摘錄】《圣惠》卷三十
《圣惠》卷四十四:鹿茸丸
【處方】鹿茸1兩(去毛,涂酥炙黃),天雄1兩(炮裂,去皮臍),附子1兩半(炮裂,去皮臍),杜仲1兩(去粗皮,炙微黃,銼),安息香2兩(用酒一大盞,熬成煎)。
【制法】上為末,用安息香煎和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腎氣衰虛,或中風濕,而傷于腎經,致腰痛經久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以溫酒送下。
【摘錄】《圣惠》卷四十四
方出《圣惠》卷四十四,名見《普濟方》卷一五四:鹿茸丸
【處方】鹿茸(去毛,酥炙微黃)2兩,附子(炮裂,去皮臍)2兩,鹽花3分。
【制法】上為細末,煮棗肉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五種腰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溫酒送下,晚食前再服。
【摘錄】方出《圣惠》卷四十四,名見《普濟方》卷一五四
《醫方類聚》卷十引《簡要濟眾方》:鹿茸丸
【處方】鹿茸2兩(去毛,涂酥炙令黃色),白龍骨1兩(燒過),山茱萸3分(微炒)。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小腸虛冷,小便數多。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鹽湯送下,晚食前再服。
【摘錄】《醫方類聚》卷十引《簡要濟眾方》
《圣惠》卷五十三:鹿茸丸
【別名】人參鹿茸丸
【處方】鹿茸1兩半(去毛,涂酥炙微黃),黃芩3分,人參3分(去蘆頭),土瓜根3分,肉蓯蓉1兩半(酒浸1宿,刮去皴皮,炙干),雞膍胵10枚(微炙),菟絲子3兩(酒浸3日,曬干,別搗為末)。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消腎。小便滑數白濁,將欲沉困。
【用法用量】人參鹿茸丸(《雞峰》卷十九)。
【摘錄】《圣惠》卷五十三
《圣惠》卷七:鹿茸丸
【處方】鹿茸1兩(去毛,涂酥炙微黃),肉蓯蓉1兩(酒浸,去皺皮,微炙),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桑螵蛸半兩(微炙),石斛1兩(去根,銼),茴香子1兩,鐘乳粉1兩(研入),白龍骨1兩,沉香1兩,菟絲子1兩半(酒浸3宿,亂搗如泥,焙干),磁石1兩半(燒,醋淬7遍,搗碎細研),木香1兩。
【制法】上為細末,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膀胱虛冷,面色萎黑,小便不禁,腰膝酸疼,兩脅脹滿,不能飲食,肌膚消瘦。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漸加至4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送下。
【摘錄】《圣惠》卷七
《圣惠》卷五十三:鹿茸丸
【處方】鹿茸2兩(去毛,涂酥炙令黃),肉蓯蓉1兩(酒浸1宿,去皴皮,炙干),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黃耆1兩半(銼),石斛1兩半(去根,銼),五味子1兩,菟絲子1兩半(酒浸3日,曬干,別搗為末),白龍骨1兩,桑螵蛸1兩(微炒),白蒺藜1兩(微炒,去刺)。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大渴后虛乏,小便滑數,腿脛無力,日漸羸瘦。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清粥飲送下。
【摘錄】《圣惠》卷五十三
《圣惠》卷三十:鹿茸丸
【處方】鹿茸3兩(去毛,涂酥炙微黃),桂心1兩,石斛1兩(去根,銼),蛇床子1兩,補骨脂1兩(微炒),牛膝1兩半(去苗),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山茱萸1兩,遠志3分(去心),萆薢1兩(銼),肉蓯蓉1兩(酒浸1宿,刮去皴皮,炙干),杜仲1兩半(去粗皮,炙微黃,銼),熟干地黃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補益氣力。主虛勞腳冷。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溫酒送下。
【摘錄】《圣惠》卷三十
《圣惠》卷三十:鹿茸丸
【處方】鹿茸1對(去毛,涂酥炙微黃),枸杞子1兩,澤瀉1兩,白術1兩,杏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薯蕷1兩,菟絲子1兩(酒浸3日,曬干,別搗為末),白芍藥1兩,黃耆1兩(銼),桂心1兩,阿膠1兩(搗碎,炒令黃燥),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虛勞少氣,羸弱乏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溫酒或棗湯送下。
【摘錄】《圣惠》卷三十
《圣惠》卷二十六:鹿茸丸
【處方】鹿茸2兩(去毛,涂酥炙微黃),膃肭臍1兩(酒洗,微炙),巴戟1兩,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肉蓯蓉1兩(酒浸1宿,刮去皴皮,炙干),漢椒半兩(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石斛1兩(去根,銼),澤瀉1兩,遠志1兩(去皮),山茱萸1兩,續斷1兩,天麻1兩,五味子1兩,酸棗仁1兩(微炒),茴香子1兩(微炒),柏子仁1兩,桂心3分,白茯苓3分,蛇床子3分,菟絲子1兩(酒浸1宿,曬干,別搗羅為末),杜仲3分(去粗皮,炙微黃,銼),枳殼3分(麩炒微黃,去瓤),芎?半兩,當歸半兩,萆薢半兩(銼),牛膝1兩半(去苗)。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補虛損,益下元,暖水臟,調三焦,和腰腳。主風冷氣。
【用法用量】每服40丸,空腹及晚食前以溫酒送下。
【摘錄】《圣惠》卷二十六
《圣惠》卷二十六:鹿茸丸
【處方】鹿茸2兩(去毛,涂酥炙微黃),蛇床子1兩,遠志1兩(去心),熟干地黃3兩,菟絲子2兩(酒浸3日,曬干,別搗為末),五味子1兩,肉蓯蓉2兩(酒浸1宿,刮去皴皮,炙干),白茯苓1兩,薯蕷半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五勞六極七傷衰損;虛勞衰損,小便白濁。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送下。
【摘錄】《圣惠》卷二十六
《圣惠》卷二十六:鹿茸丸
【處方】鹿茸4兩(去毛,涂酥炙令黃),朱砂2兩(細研,水飛過),野雞脛骨2兩,天門冬2兩(去心,焙),菟絲子2兩(酒浸1宿,曬干,別搗為末),車前子1兩,雀腦30枚(酥煎令黃),熟干地黃3兩,肉蓯蓉3兩(酒浸1宿,刮去皴皮,炙令干)。
【制法】上為末,煉蜜與羊脛骨髓拌和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補十二經脈,添髓養血。主精極。上焦熱,下焦冷。
【用法用量】每次3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送服。
【摘錄】《圣惠》卷二十六
《圣惠》卷十四:鹿茸丸
【處方】鹿茸1兩(涂酥微炙,去毛),菟絲子2兩(酒浸3日,曬干,別杵為末),韭子1兩半(微炒),澤瀉1兩,白茯苓1兩,牛膝1兩(去苗),石龍芮1兩半,龍骨1兩半,巴戟1兩(去苗)。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傷寒后虛損,小便如泔,及有余瀝,夜夢精泄。
【用法用量】《普濟方》引本方有桂心。
【摘錄】《圣惠》卷十四
《圣惠》卷三十:鹿茸丸
【處方】鹿茸1兩半(去毛,涂酥炙微黃),菟絲子2兩(酒浸3日,曬干,別搗為末),牛膝1兩半(去苗),石斛1兩半(去根,銼),五味子1兩,巴戟1兩,肉蓯蓉1兩半(酒浸1宿,刮去皴皮,炙干),覆盆子1兩,萆薢1兩(銼),白茯苓1兩,防風3分(去蘆頭),黃耆1兩(銼),麥門冬1兩半(去心,焙),鐘乳粉2兩,桂心1兩,熟干地黃2兩,人參1兩(去蘆頭),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虛勞傷憊,骨氣不足,精清而少,陰痿,腳膝無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暖酒送下。
【摘錄】《圣惠》卷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