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名家網
中醫快速導航

藜蘆散

《肘后方》卷四:藜蘆

【處方】蘆30克(炮令少變色)

【制法】上藥一味,搗細羅為散。

【功能主治】治黃疸,熱毒結在胸膈,上壅煩悶,目赤口干。

【用法用量】每次1.5克,以溫水調下,當小吐,不過數服即效。

【備注】本方在原書中無方名,現據《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補。

【摘錄】《肘后方》卷四

《朱氏集驗方》卷九:藜蘆散

【處方】藜蘆 白礬(火煅)各9克 豬牙皂角3條(蜜炙)雄黃3克 粉草 北薄荷各6克

【制法】上藥研為細末。

【功能主治】治咽喉腫痛或喉閉。

【用法用量】干服少許;如喉閉塞,吹入即愈。

【摘錄】《朱氏集驗方》卷九

《圣惠》卷六十六:藜蘆散

【處方】藜蘆1兩(去蘆頭,以雞子1枚取白,涂炙令盡),(艸閭)茹1兩,雄黃2兩(細研)。

【制法】上為細散,入雄黃末,更研令勻。

【功能主治】蚍蜉瘺,浮核不盡,及諸息肉在肌中。

【用法用量】敷瘡上,不得入眼。

【摘錄】《圣惠》卷六十六

《圣惠》卷六十一:藜蘆散

【處方】藜蘆半兩,真珠末半兩,硫黃3分(細研),馬齒礬3分(燒令汁盡),雄黃3分(細研),麝香1分(細研),(艸閭)茹1兩。

【制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蝕惡肉。主癰疽。

【用法用量】每用少許敷瘡,1日2-3次。

【摘錄】《圣惠》卷六十一

方出《肘后方》卷四,名見《圣惠》卷五十五:藜蘆散

【處方】藜蘆(著灰中炮之,令小變色)。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黃疸。

【用法用量】每服半錢匕。當小吐,不過數服。

【摘錄】方出《肘后方》卷四,名見《圣惠》卷五十五

《保命集》卷中:藜蘆散

【處方】大藜蘆末半錢。

【功能主治】久瘧不能飲食,胸中郁郁,欲吐不能吐者。

【用法用量】溫齏水調下。以吐為度。

【摘錄】《保命集》卷中

《圣濟總錄》卷一一九:藜蘆散

【處方】藜蘆(去蘆頭)半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分,麝香1分(研)。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牙齒疼痛。

【用法用量】每用半錢匕,摻于齒上。如牙有蟲孔,即以綿裹少許納之。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一九

《景岳全書》卷六十:藜蘆散

【處方】藜蘆(為末)。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蟲牙疼痛。

【用法用量】塞牙孔中。勿令咽汁,有涎吐之。

【摘錄】《景岳全書》卷六十

《普濟方》卷四十八:藜蘆散

【處方】貫眾1兩,藜蘆2錢,漏蘆3錢。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禿瘡。

【用法用量】先洗凈瘡,候干,油調涂。

【摘錄】《普濟方》卷四十八

《普濟方》卷六十七引《肘后方》:藜蘆散

【處方】藜蘆(去蘆頭)半兩,莽草半兩,細辛(去苗葉)1兩,垣衣(東墻上取)1兩,鹽1兩,棘刺49枚(有鉤者)。

【制法】上為末,水調成劑,以蕎麥面4兩,和作餅子裹之,燒令通赤,于中蘸,焙干,為散。

【功能主治】牙痛斷宣露,疼痛疳(匿蟲)。

【用法用量】用柳枝咬頭令軟,搵散置齒間,良久溫水漱,早晨、臨臥用之。

【摘錄】《普濟方》卷六十七引《肘后方》

《朱氏集驗方》卷十二:藜蘆散

【處方】藜蘆不拘多少。

【功能主治】疥瘡。

【用法用量】用鹽少許,以鯽魚煎油涂。

【摘錄】《朱氏集驗方》卷十二

《幼幼新書》卷二十九引《嬰孺方》:藜蘆散

【處方】藜蘆(炙)3銖,巴豆(去皮,炒)14個,亂發1雞子大(燒灰),干姜5塊子,蜀椒3合(汁),鹽豉1升半(炒)。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小兒痢如膏血。

【用法用量】小兒每服2分匕。不能服,當哺之。

【摘錄】《幼幼新書》卷二十九引《嬰孺方》

《圣惠》卷三十四:藜蘆散

【處方】藜蘆半兩(去蘆頭),細辛半兩,莽草半兩,青鹽1兩,生地黃1兩,牛膝1兩,曲頭 49枝。

【制法】上為末,用蕎面搜作餅子,可藥末裹之,燒令通赤,于醋中略粹,過濾出后,曬干,研為細散。

【功能主治】牙齒宣露,齒根挺出,疼痛疳(匿蟲)。

【用法用量】每用以紙片子,可牙齒患處大小,水中蘸過,摻藥末貼之,有涎即吐卻,后用熱水漱口,1日3-4次。

【摘錄】《圣惠》卷三十四

按首字母查詢中藥方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