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大辭典》:大葉桉葉
出處
《中國藥植圖鑒》
來源
原形態
大葉桉,又名:蚊仔樹。
常綠喬木,高達30米。干皮不剝落,暗褐色;有槽紋;枝皮淡紅色。葉互生,革質,卵狀披針形,長3~18厘米,寬3~7.5厘米,長尖,側詠極多數,纖細,幾與中脈成直角。傘形花序腋生或側生,總花梗粗而扁,或有棱角,長2~3厘米,有花6~10朵;花徑1.5~2厘米;萼管狹陀螺形或稍呈壺形,下部幾漸狹成柄;帽狀體通常比萼管稍長;雄蕊長8~12毫米,花藥卵狀長橢圓形。蒴果,倒卵狀長橢圓形,長約1.5厘米,果緣薄;果瓣內藏或和果緣平頭或稍突出。花果期通常在春、秋二季。
生境分部
廣東、廣西、福建、湖南、貴州、云南等地有栽培。
化學成分
干葉中含沒食子酸、酚類、甾醇、三萜類等。鮮葉尚含揮發油。
性味
苦辛,平。
①《嶺南草藥志》:"味微辛澀,性平。"
②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微辛微苦,平。"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治感冒,急性腸炎,痢疾,腎盂腎炎,丹毒,癰腫,燙傷,創傷感染,下肢潰瘍,化膿性角膜炎,萎縮性鼻炎。
①《中國藥植圖鑒》:"治化膿性創傷,難愈的潰瘍等。"
②《嶺南草藥志》:"疏風解熱,防腐止癢。"
③《廣西中草藥》:"清熱解毒,殺蟲收斂。治腹瀉,痢疾,感冒,療癰瘡癤及濕疹。"
④《浙江民間常用草藥》:"止咳,健胃,驅蟲。"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2~3錢(鮮品O.5~1兩)。外用:煎水洗、搽或研末制成30%軟膏外敷。
復方
①治感冒及流感:中藥大全網 約五斤,煎湯熏浴。(《嶺南草藥志》)
②治瘧疾:大葉桉葉五至七片,紅糖少許,水煎,于發病前服。(福建)
③防治感冒、流感、流腦、腦炎:大葉桉葉二至三錢(鮮品五錢至一兩),水煎服。
④治丹毒,蜂窩織炎,深部膿瘍,創傷感染:大葉桉葉干品二至三錢,鮮品五錢至一兩,煎水內服。同時用15~20%溶液,局部濕敷。
⑤治小兒頭瘡,燙傷,神經性皮炎:大葉桉葉煎水外洗,(③方以下出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⑥治濕疹,爛瘡:大葉桉葉,煎水,洗患處。(《廣西中草藥》)
⑦治菌痢,急性腸胃炎:大葉桉鮮葉五錢至一兩,水煎服。
⑧治燙傷:大葉桉葉15~30%煎液,外搽傷部。
⑨外科消毒:15~30%的大葉桉葉煎液或飽和蒸餾液,用于浸手,皮膚消毒,傷口沖洗等(⑦方以下出《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⑩治尊麻疹:大葉桉鮮葉五錢至一兩,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⑾治絲蟲病:大葉桉鮮葉三兩切絲,放水三倍,煎三小時,去渣濃縮至60毫升左右,一次服。小兒1~4歲服1/4,5~10歲服1/3,11~15歲服2/3。服藥后個別有頭暈腰酸,但無服"海群生"嚴重的發熱惡寒反應。
⒀治下肢潰瘍:20%桉葉湯,先洗患處,再以桉葉粉末撒,包扎。(⑾方以下出江西《草藥手冊》)
臨床應用
①治療感冒
用大葉桉制成浸膏片,每片含生藥3克。日服4次,每次3~4片,小兒2~3片。治療133例,痊愈62例,顯效22例,好轉31例,無效18例,總有效率為86.5%。對輕型、中型感冒療效較好。
②治療亞急性、慢性阿米巴痢疾
大葉桉嫩枝葉10市斤,切碎,加水40市斤,文火熬煮2小時,去渣,再濃縮至5000毫升,待涼,加入碳酸氫鈉100克,使成2%大葉桉合劑(以新鮮制劑為佳)。每次取200毫升,作低壓保留灌腸,灌注后勸病人盡可能忍受,靜臥2小時以上。每日上下午各1次,連續7~10天為一療程;如未愈,間隔3天后進行第二療程。觀察亞急性阿米巴痢疾30例,臨床癥狀全部消失,糞檢連續3次陰性;慢性阿米巴痢疾11例,6例臨床癥狀全部消失,2例部分消失,未悄失3例,糞檢6例轉陰。
③治療急、慢性腎盂腎炎
采用100%大葉桉煎劑每次30~50毫升,日服3~4次,15天為一療程,可連用2~3個療程,觀察急性腎盂腎炎61例,痊愈33例,10例癥狀明顯減輕,6例無效;2例中途停藥。痊愈病例中23例隨訪半年,2例復發。住院病人38例中,尿培養陽性者20例,其中大腸桿菌15例,甲型鏈球菌2例,金黃色葡萄球菌1例。變形桿菌1例;除大腸桿菌2例外,余均在15天左右轉陰。觀察慢性腎盂腎炎64例,發病時間均在半年以上,曾接受過多種抗菌素治療,其中53例尿培養有大腸桿菌生長;經3~4療程治療后,37例痊愈,6例好轉,2例中途停藥,19例無效。痊愈病例中18例隨訪半年,1例復發。治愈標準為自覺癥狀消失,尿常規恢復正常,尿培養連續2次陰性。
④治療化膿性角膜潰瘍
先以0.5%地卡因溶液點眼麻醉,并用2%鹽酸普魯卡因結膜下注射0.3毫升,然后注射20%或30%大葉桉注射液0.5毫升,每日1次。計治療化膿性匐行性角膜潰瘍3例,顯效2例(前房積膿迅速消失,潰瘍面迅速清潔修復),有效1例(前房積膿明顯減少);卡他性角膜潰瘍2例,顯效1例,有效1例。治療酸腐蝕傷角膜潰瘍1例,施治2次后潰瘍迅速修復治愈,視力由治療前0.3提高到0.8。治療原因不明的角膜潰瘍1例,無效。
⑤治療萎縮性鼻炎
㈠大葉桉、芙蓉葉各10克分別研成細粉,以凡士林100克混和加熱調勻,即為桉芙軟膏。每晚睡前及午睡前,將軟膏涂入鼻腔內。㈡取干桉葉、芙蓉葉各4斤,加水適量,煮沸30分鐘,過濾,文火濃縮至500毫升(1毫升約含生藥8克),加羊毛脂1000克,凡士林500克,調勻,制成2x6厘米的油紗布條備用。用時取紗布條塞入鼻腔內,經1~2小時后取出,每天1~2次。共治療萎縮性鼻炎24例,治愈21例。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大葉桉葉
英文名
Swamp Mahogany Leaf, Leaf of Swamp Mahogany
別名
桉葉
出處
出自《中國藥植圖鑒》
來源
藥材基源:為桃金娘科植物大葉桉的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Eucalyptus robusta Smith.
采收和儲藏:秋季采收,陰干或鮮用。
原形態
大喬木,高達20m。樹皮不剝落,深褐色,厚約2cm,有不規則斜裂溝;嫩枝有棱。幼嫩葉對生,葉片厚革質,卵形,長約11cm,寬達7cm,有柄;成熟葉互生,葉片厚革質,卵狀披針形,兩側不等,長8-17cm,寬3-7cm,兩面均有腺點;葉柄長1.5-2.5cm。傘形花序粗大,有花4-8朵,總梗壓扁;花梗短,粗而扁平;花蕾長1.4-2cm,寬7-8mm,萼管半球形或倒圓錐形,長7-9mm,寬6-8mm;花瓣與萼片合生成一帽狀體,帽狀體約與萼管同長,先端收縮成喙;雄蕊多數,長1-1.2cm,花藥橢圓形,縱裂;子房與萼管合生。蒴果卵狀壺形,長1-1.5cm,上半部略收縮,蒴口稍擴大,果瓣3-4,深藏于萼管內。花期4-9月。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栽培于華南、西南等地,常作行道樹。
資源分布:原產澳大利亞。
栽培
生物學特性最喜光樹種,喜溫暖濕潤氣候,深根性,具有一定的抗風力。對土壤要求不嚴,耐水濕和鹽堿,適生于酸性黃壤,紅壤,紅褐土、山地黃紅壤,以及中性鉬質紫色土和沖積土,而在瘠薄的土壤中生長不良,易衰老。
栽培技術 用種子繁殖。選10年以上健壯植株作母樹采種,8-10月果瓣微裂時采下攤曬3-5d,收集脫落種子,代裝干藏于室內,可貯藏2-3年。于春季2-3月,秋季8-9月播種,可混砂撒播,每1hm2用種量30-45kg。播后覆土要棣薄而均勻,蓋草,澆水,保持苗床濕潤,苗出齊后,分批揭除蓋章,苗高3-5cm時,應間苗、追肥。以植株矮、粗壯、根系發達的羈本,造林成活率高,應采用噴灑“矮壯素”和切根的蘇法培育粗壯苗木。經培育的1年生苗木,即可出圃移栽。春季或夏天雨季造林。
田間管理 栽后1-2年內,每應松土除草2-3次,在有條件的地方應施腐熟堆肥。3-4年后,可適當采收枝葉,每次采收后,結合中耕施肥。
性狀
性狀鑒別 幼嫩葉卵形,厚革質,長11cm,寬達7cm,有柄;成熟葉卵狀披針形,厚革質,不等側,長8-17cm,寬3-7cm,側脈多而明顯,以80開角緩斜走向邊緣。兩面均有腺點。葉柄長1.5-2.5cm。葉片干后呈枯綠色,揉碎后有強烈香氣,味微苦而辛。
化學成分
葉中分離到大葉桉酚甲(robustaol A)[1],大葉桉酚已(robustaol B)[3],大葉桉二醛A(robustadial A),大葉桉二醛B(robustadial B),藍桉醛(euglobal)Ⅰa1、Ⅰa2[2,4],5-羥基二甲氧基二甲黃酮(5-hydroxy-4,7-dimethoxy-6,8-dimethylflavone)即桉樹素(eucalyptin),4,5-羥基-7-dimechylflavone)即sideroxylin,3β-羥基烏蘇烯-28-酸內酯[3β-hydrox-yurs-11-ene-28-oic-13(28)lactone],3β已酰氧基-11-烏蘇烯-28-酸-13(28)-內酯[3β-acetoxyurs-11-ene-28-oic-13(28)-alctone],熊果醇(uva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2-甲基5,7-二羥基色酮-7β-葡萄糖甙(5,7dihydroxy-2-methylchromone-7β-O-glucoside),正三十烷醇(1-triacontanol),正三十烷酸(1-triacontanoic acid)[3]。及兩個間苯三酚衍生物:1-(triacontanol),正三十烷酸(1-triacontanoic acid)[3]。及兩個間苯三酚衍生物:1-(2,6-二羥基3,5-二甲氧苯基)-2-甲基丙酮[1-(2,6-二羥基-3,5-dimethyl-4-甲氧苯基)-2-甲基兩酮[1-(2,6-dihydroxy-3,5-dimethyl-4-methoxyphenyl)-2-methyl-1-propanone],1-(2,6-羥基-3。5-dimethyl-4-methoxyphenyl)-2-methyl-1-buttanone][5]。
藥理作用
1.降壓:提取物12mg/kg可使大鼠血壓降至給藥前的一半,維持數小時,對豚鼠、兔、貓及狗亦有降壓作用,降壓作用是由于釋放組胺所致;降壓部分經提純,其分子量為4000,根據理化鑒定及口服無效等特點,其有效成分可能為一種鞣質。
2.抗菌、抗病毒:抗菌作用 從干葉中提得的沒食子酸體外試驗(平板法),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八疊球菌、?-型鏈球菌、奈瑟氏球菌、綠膿桿菌等抑菌濃度為2.5mg/ml,對肺炎球菌、大腸桿菌、弗氏痢疾桿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A等抑菌濃度為5mg/ml。沒食子酸和桉葉的提取物,在試管內對流感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煎劑在試管內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及痢疾、傷寒、大腸、綠膿等桿菌均有抑制作用。大葉桉酚乙素在管蝶法試驗中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枯草桿菌有抑制作用,最低抑菌作用濃度均為63?g/ml。品種未經鑒定的多種桉葉煎劑對葡萄球菌、痢疾桿菌等細菌亦表現抗菌作用。可用于皮膚消毒或洗滌傷口。
3.其他作用 桉葉油在試管內,能殺死陰道滴蟲。對鈞端螺旋體,無論體外或體內試驗,效果不可靠。
毒性
毒性:煎劑及醇溶性物質以臨床用量(成人每天0.265g/kg)的10或20倍給狗灌胃,未見毒性反應,50倍劑量時出現嘔吐,精神不振。
炮制
切制:除去雜質。切制:除去雜質,切段,曬干。
性味
味辛;苦;性涼
功能主治
疏風發表;祛痰止咳;清熱解毒;殺蟲止癢。主感冒;高熱關痛;肺熱喘咳;瀉痢腹痛;瘧疾;風濕痹痛;絲蟲病;鉤端螺旋體病;咽喉腫痛;目赤;翳障;耳癰;丹毒;癰疽;乳癰;麻疹;風疹;濕疹;疥癬;燙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9g,鮮品15-30g。外用:適量,煎湯洗;提取蒸餾液涂;研末制成軟膏外敷;或制成氣霧劑吸入。
禁忌
脾胃虛寒者忌服
各家論述
1.《中國藥植圖鑒》:治化膿性創傷,難愈的潰瘍等。2.《嶺南草藥志》:疏風解熱,防腐止癢。3.《廣西中草藥》:清熱解毒,殺蟲收斂。治腹瀉,痢疾,感冒,疔癰瘡癤及濕疹。4.《浙江民間常用草藥》:止咳,健胃,驅蟲。
摘錄
《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