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濟總錄》卷一七五:理中茯苓湯
【處方】赤茯苓1兩(去黑皮),犀角1兩(鎊),赤石脂1兩,黃連1兩(去須),龍骨1兩,厚樸1兩(去粗皮,生姜汁炙),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焙),人參1兩,干姜(炮)1兩,桂2兩(去粗皮),甘草(炙)2兩。
【制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小兒腹虛脹,脾氣不調。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茯苓湯”。
【摘錄】《圣濟總錄》卷一七五
《東垣試效方》卷四:理中茯苓湯
【別名】理中加茯苓湯
【處方】白術3錢,干姜3錢,炙甘草3錢,人參3錢,茯苓3錢。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中焦寒濕。
【用法用量】理中加茯苓湯(《醫學綱目》卷二十一)。
【各家論述】冰之令寒服之,謂之熱因寒,用其寒以對足太陽之假熱也,以干姜之辛熱以瀉真寒也。故曰真對真.假對假。
【臨床應用】中焦寒濕:戊申春,一婦人六十歲。病振寒戰栗,呵欠嚏噴,口亡津液,心下急痛而痞,身熱近火,濟下惡寒,渾身黃白睛黃,溺黃赤而黑頻數,自病來身重如山便著床枕,其脈診得左右關并尺命門中得弦而急極細,雜之以洪而極緩,左尺按之至骨,舉指來實者,六脈按之俱空虛,先以輕劑去其中焦寒濕,兼退其洪大脈,理中湯加茯苓是也。
【摘錄】《東垣試效方》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