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名家網
中醫快速導航

多穗蓼功效

《中藥大辭典》:多穗蓼

別名

辣蓼水蓼、恣恣薩曾(藏名)。

出處

《西藏常用中草藥》

來源

為蓼科植物多穗蓼的全草。 6~10月采收。

原形態

草本,高100~150厘米。莖直立,多分枝,密被短柔毛。葉近無柄或有短柄;葉片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楔形或近戟狀的心形,上面疏生柔毛,下面密生短柔毛。花序為大型開展的圓錐狀,花白色或淡紅色。瘦果三棱形,短于花被。

生境分部

生于路旁、溝邊較陰濕處。分布西藏等地。

化學成分

全草含蓼屬甙、臘梅甙、異槲皮甙、槲皮甙、槲皮素、3’-甲基素。

性味

性涼,味辛。

功效主治

祛風利濕,殺蟲止痢,清熱解毒。治菌痢,腸炎,小兒消化不良,跌打損傷,風濕腫痛,皮膚濕疹。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3錢。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多穗蓼

別名

辣蓼、水蓼、多穗假虎杖

出處

出自《西藏常用中草藥》

來源

藥材基源:為蓼科植物多穗蓼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olygonum polystachyus Wall.exMeissn.

采收和儲藏:6~10月采收全草,扎把曬干。

原形態

半灌木,高100-150cm。莖直立,多分枝,密被短柔毛。葉互生;葉柄粗壯,長約1cm;托葉鞘筒狀,上部偏斜;葉片寬披針形或長國狀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楔形或近戟形,長6-15cm,寬3-5cm,上面疏生柔毛,下面密被短柔毛。大型展開的圓錐狀花序;花被5深裂,白色或淡紅色,外面2個較小,內面3個較大,近圓形,長約4mm。瘦果三棱形,黃褐色,短于花被。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生于海拔3000-4500m的山坡、灌叢、林下。

資源分布:分布于云南、西藏等地。

化學成分

多穗蓼全草含多穗蓼甙(polystachoside)[1],樹皮甙(quercitrin),異槲皮甙(isoquercitrin),槲皮素(quercetin),臘甙(meratin)和3′-甲基鼠李素(rhamnazin)[2]。

性味

辛;苦;性涼

歸經

肺;脾;胃;大腸經

功效主治

清熱解毒;祛風利濕。主痢疾;泄瀉;小兒消化不良;風濕腫痛;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

摘錄

《中華本草》

按首字母查詢中藥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