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大辭典》:地骷髏
別名
仙人骨(《博濟方》),老蘿卜頭(《分類草藥性》),老人頭(《天寶本草》),地枯蘿(《現代實用中藥》),氣蘿卜(《江蘇植藥志》),枯蘿卜(《山東中藥》),空萊菔(《蘇州本產藥材》)。
出處
《綱目拾遺》
來源
為十字花科植物萊菔的老根,經曬干而成。在種子成熟后,連根拔起,剪除地上部分,取根用水洗凈后曬干。貯干燥處。
原形態
全國各地均產。
性狀
全體呈圓柱狀,長20~25厘米,直徑3~4厘米,微扁,略扭曲,紫紅色或灰褐色,表面不平整,具波狀的縱皺紋,往往波狀紋交叉而成網狀紋理,且具橫向排列的黃褐色條紋及長2~3厘米的支根或支根痕;頂端具中空的莖基,長1~4厘米。質地輕,折斷面為淡黃白色而疏松。以身干、色淡黃、肉白、質輕者為佳。
炮制
水洗,稍潤,頂頭切成2.5厘米長的小段,曬干。
性味
甘辛,平。
①《分類草藥性》:"溫。"
②《山東中藥》:"味淡微辛。"
③《藥材學》:"性平,味甘。"
功效主治
宣肺化痰,消食,利水。治咳嗽多痰,食積氣滯,脘腹痞悶脹痛,水腫喘滿,噤口痢疾。
①《綱目拾遺》:"能大通肺氣,解煤炭熏人毒。"
②《分類草藥性》:"止咳化痰,消腫氣,面積,治痢癥。"
③《天寶本草》:"消痰,除積聚。諸般氣滯,肚腹脹滿。"
④《現代實用中藥》:"利尿退腫。"
⑤《貴州民間方藥集》:"煮水可治凍瘡,洗腳可減少腳汗。"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3~1兩;或入丸劑。外用:煎水洗。
復方
①治痞塊及氣痞、食痞:陳年木瓜一個,地骷髏四兩。煎汁,時常服一小盞。(《醫宗匯編》)
②治黃疸變為臌脹氣喘,翻胃,胸膈飽悶,中脘疼痛,并小兒疳疾結熱,噤口痢疾,結胸傷寒,傷力黃腫,并脫力黃各癥:人中白(以露天不見糞者方佳,火煅醋淬七次)一兩,神曲、白卜子、地骷髏各五錢,砂仁二錢(以上俱炒),陳香櫞一個。共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三、五、七丸,或燈草湯下,或酒下。(《海昌方》萬應丹)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地骷髏
英文名
old Radish root
別名
仙人骨、出蘿卜、老卜頭、老人頭、地枯蘿、氣蘿卜、枯蘿卜、空萊服、老蘿卜。
出處
出自《本草綱目拾遺》
來源
藥材基源:為十字花科植物萊服Raphanus sativus L.開花結實老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aphanus sativus L.
采收和儲藏:待種子成熟后,連根撥起,剪除地上部分,將根洗凈曬干,貯干燥處。
原形態
萊菔 二年生或一年生草本,高30-100cm。直根,肉質,長圓形、球形或圓錐形,外皮綠色、白色或紅色。莖有分枝,無毛,稍具粉霜。基生葉和下部莖生葉大頭羽狀半裂,長8-30cm,寬3-5cm,頂裂片卵形,側裂片4-6對,長圓形,有鈍齒,疏生粗毛;上部葉長圓形,有鋸齒或近全緣。總狀花序項生或腋生;萼片長圓形;花瓣4,白色、紫色或粉紅色,直徑1.5-2cm,倒卵形,長1-1.5mm,具紫紋,下部有長5mm的爪;雄蕊6,4長2短;雌蕊1,于房鉆狀,柱頭柱狀。長角果圓柱形,長3-6cm,在種子間處縊縮,形成海綿質橫隔,先端有喙長1-1.5mm;種子1-6顆,卵形,微扁,長約3mm,紅棕色,并有細網紋。花期4-5月,果期5-6月。
生境分部
原產我國,全國各地均有栽培,且有大量的栽培品種。
性狀
性狀鑒別 根圓柱形,長20-25cm,直徑3-4cm,微扁,略扭曲,紫紅色或灰褐色,表面不平整,具波狀縱皺紋或網狀紋理,可見橫向排列的黃褐色條紋及長2-3cm的支極或支根痕;頂端具中空的莖基,長1-4cm。質輕,折斷面淡黃我而疏松。。氣微,味略辛。
炮制
水洗,稍潤,頂頭切成2.5cm長的小段,曬干。
性味
甘;辛;平
歸經
肺;腎經
功效主治
行氣消積,化痰,解渴,利水肖腫。主咳嗽痰多;食積氣滯;腹脹痞滿;痢疾;消渴;腳氣,水腫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30g;或入丸、散。
各家論述
1.《綱目拾遺》:能大通肺氣,解煤炭熏人毒。
2.《分類草藥性》:止咳化痰,消腫氣,面積,治痢癥。
3.《天寶本草》:消痰,除積聚。諸般氣滯,肚腹脹滿。
4.《現代實用中藥》:利尿退腫。
5.《貴州民間方藥集》:煮水可治凍瘡,洗腳可減少腳汗。
摘錄
《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