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名家網
中醫快速導航

地紅子根功效

《中藥大辭典》:地紅子根

出處

《貴州民間藥物》

來源

為薔薇科植物小葉平枝灰栒子的根。全年可采。

原形態

小葉平枝灰栒子,又名:矮紅子。

半常綠低矮灌木,高約80厘米。枝橫張開展,有平貼短柔毛。單葉互生,或近簇生于短枝末端,葉片橢圓形或卵圓形,長3~6毫米,先端圓,有凸尖頭,上面亮綠色,無毛,下面有少數平貼的毛。花淡紅色,幾無柄,1-2朵生于距狀短側枝的頂端;萼筒管形,先端5裂,外被柔毛;花瓣5;雄蕊約15枚;花柱2。果狀核果,卵形或球形,長約5毫米,熟時紅色,內有3核。花期6月。果期9月。

生境分部

生于山野。分布四川、湖北、貴州、云南等地。

性味

性涼,味酸澀。

功效主治

清熱除濕。

復方

①治下痢腹痛:地紅子根五錢,朱砂蓮三錢,吳萸子、銀花各一錢。煎水服,一日三次,每次半碗。

②治紅痢:地紅子根一兩。煎水服。

③治吐血:地紅子根二兩。煎水服。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地紅子根

英文名

Root of Ground Cotoneaster

出處

出自《貴州民間藥物》

來源

藥材基源:為薔薇科植物小葉平枝灰栒子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otoneaster horizontalis Decne. Var. Perpusilla Schneid.

采收和儲藏:全年可采。

原形態

小葉平枝灰栒子 落葉或半常綠平鋪灌木,高不超過50cm。小枝圓柱形,黑褐色。葉互生;葉柄極短,被柔毛;托葉鉆形,早落;葉片近圓形或寬楔橢圓形,較小,長6-8mm,先端急尖,基部楔形,全緣,上面無毛,下面被疏平貼柔毛。花1-2朵;萼筒鐘狀,內面無毛;萼片三角形,先端急尖,外面微具短柔毛;花瓣直立,倒卵形,先端鈍圓,粉紅色;雄蕊短于花瓣;花柱離生,短于雄蕊。果實橢圓形,長5-6mm。花期5-6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生于海拔1500-2400m的山巖上或山坡多石地。

資源分布:分布四川、湖北、貴州、陜西等地。

性味

酸、澀;涼

歸經

肝、胃經

功效主治

清熱,除濕,止血,止痛。主痢疾,白帶,吐血,痛經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摘錄

《中華本草》

按首字母查詢中藥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