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癲茄、大癲茄、野顛茄、野西紅柿、鈕茄根、山馬鈴、刺丁茄、番鬼茄
來源
為茄科屬植物丁茄Solanum surattense Burm. f.,以根、果或全草入藥。夏、秋采全草,鮮用或曬干用。秋季采根、果,洗凈,鮮用或干用。
原形態
亞灌木,高30-60厘米。莖有勁直的長刺,幼嫩部混生刺毛。葉互生,具有刺長柄;葉片寬卵形,長5-12厘米,寬5-10厘米,5-7羽狀淺裂,兩面均被緊貼的硬毛,脈上均有長刺。夏、秋開花,聚傘花序腋生,花少數或單生;萼先端5裂有長刺;花冠輻狀,白色,裂片披針形。雄蕊5,子房上位。漿果球形,直徑2.5-4厘米,光滑,基部有帶刺的宿萼,成熟時橙紅色,有很多種子。
生境分部
生于村旁、路旁、園邊、半陰濕肥沃的地方。分布于長江以南至福建、臺灣、廣西、廣東、云南等省。
栽培
喜溫暖、向陽環境,不耐寒,北方可在溫暖季節栽培。對土壤不甚選擇,但于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生長更為繁茂。種子繁殖,春季3/4月播種,穴播,每穴播種3~5粒,覆土約半寸,播種后如土壤保持濕潤,約二周左右出苗,苗高2~3寸時需間苗一次,每穴留壯苗1株。生長期間注意管理,如發現蚜蟲可用6%可濕性六六六1斤加水200斤噴殺。
化學成分
全草含生物堿:茄堿(solanine),以未成熟果實中含量最多。又謂從漿果中分離出茄解堿(澳洲茄堿 solasonine,C45H73O16N)、澳洲茄邊堿(solamargine)、澳洲茄新堿(solasurine)。
性味
苦、辛,微溫。有毒。
功效主治
活血散瘀,鎮痛麻醉。跌打損傷,風濕腰腿痛,癰瘡腫毒,凍瘡。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或煎水外洗。
禁忌
一般只作外用,不可內服。
復方
凍瘡:丁茄全草適量,煎水熏洗患處。
摘錄
《全國中草藥匯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