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名
阿膠
英文名
Donkey-hide Glue, Colla Corii Asini, Dondey-hide Gelatin,Asini Corii Gelatinum, Ass-hide Glue, Dondey-hide Gelatin, Donkey-hide Root, Ejiao Gelatin, Gelatinum Corii Asini, Ass-hide Glue, Donkey-hide G
別名
傅致膠(《本經》),盆覆膠(陶弘景),驢皮膠(《千金·食治》)。
貯藏
密閉,置陰涼干燥處。
出處
出自《神農本草經》。
1.《水經注》:東阿縣有大井,其巨若輪,深六、七丈,歲常煮膠,《本草》所謂阿膠也。故世俗有阿井之名。
2.陶弘景:出東阿,故曰阿膠也。今東都下亦能作之。用皮亦有老少。膠則有清濁,凡三種,清薄者畫用;厚而清者名為盆覆膠,作藥用之;濁黑者可膠物,不入藥用。
3.《本草拾遺》:凡膠俱能療風,止泄、補虛,驢皮膠主風為最。
4.《本草圖經》:阿膠,今鄆州皆能作上
來源
藥材基源:為馬科動物驢的去毛之皮經熬制而成的膠。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Equus asinus Linnaeus
采收和儲藏:驢皮全年均可采收。一般在10月至翌年5月為阿膠生產季節。先獎驢皮放到容器中用水浸泡軟化,除去驢毛,剁成小塊,再用水浸泡使之白凈,放入沸水中皮鄭縮時撈出,再放入熬膠鍋內進行熬煉。熬好后傾入容器內,待膠凝固后取出,切成小塊,晾干。
生境分部
主產山東、浙江。以山東產者最為著名,浙江產量最大。此外上海、北京、天津、武漢、沈陽等地亦產。
制法
將驢皮置水中漂泡,每日換水1~2次,至能刮毛時取出,刮去毛,切成小塊,再用清水如前漂泡,約2~5天,置鍋中加水。煎熬約3晝夜,待液汁稠厚取出,加水再煎,如此反復5~6次,煎至膠質提盡,去滓。將煎出的膠液過濾(或加入明礬細末少許)靜置,使雜質沉淀,濾取清膠液,用文火濃縮(或在出膠前2小時加入適量黃酒及冰糖),至呈稠膏狀時,傾入凝膠槽內,待其自然冷凝,取出切成長方塊,陰干。每塊重約1兩或2兩,小塊重約1.5錢。
性狀
呈整齊的長方形塊狀,通常長約8.5厘米,寬約3.7厘米,厚約0.7或1.5厘米。表面棕黑色或烏黑色,平滑,有光澤。對光照視略透明。質堅脆易碎,斷面棕黑色或烏黑色,平滑,有光澤。氣微弱,味微甜。以色烏黑、光亮、透明、無腥臭氣、經夏不軟者為佳。
化學成分
多由膠原及其部分水解產物所成,含氮16.43~16.54%,基本上是蛋白質。水解產生多種氨基酸,其中有賴氨酸10%、精氨酸7%、組氨酸2%等。從產生的氨基酸看,阿膠與明膠相似,但前者之賴氨酸較多,且含胱氨酸,而缺乏色氨酸。含灰分0.75~1.09%,鈣0.079~0.118%。阿膠是一類明膠蛋白,水解可產生多種氨基酸,主要有:甘氨酸(glycine),脯氨酸(proline),谷氨酸(glutamic acid),丙氨酸(alanine acid),精氨酸(arginine),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賴氨酸(lysine),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絲氨酸( serine),組氨酸(histidine),半胱氨酸(cysterne),纈氨酸(valine),甲硫氨酸(methionine),異亮氨酸(isoleucine),亮氨酸(leucine),酪氨酸(tyrosine),色氨酸(tryptophan),羥脯氨酸(hydroxyroline),蘇氨酸(threonine)等。并有20種金屬元素,為鉀、鈉、鈣、鎂、鐵、銅、鋁、錳、鋅、鉻、鉑、錫、銀、溴、鉬、鍶、鋇、鈦、鋯。
原形態
驢,體型比馬小,體重一般200kg左右。驢肉的頭型較長,眼圓,其上生有1對顯眼的長耳。頸部長而寬厚,頸背鬃毛短而稀少。軀體勻稱,四肢短粗,蹄質堅硬。尾尖端處生有長毛。驢的體色主要以黑、栗、灰三種為主。中國著名的品種關中驢,體型高大,繁殖力強。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驢性情較溫馴,飼養管理方便,飼料粗劣。主要以麥秸、谷草為食,也吃高粱、大麥、豆類。
資源分布:中國北部地區均有飼養。
藥理作用
1.對造血系統的作用:倪章祺用放血法,使犬血紅蛋白由平均15.6g%降至9.16g%,紅細胞由6.6×106/mm3降至3.3×106/mm3。隨后每犬分期輪流接受3組實驗條件(1.不給藥對照期;2.鐵劑治療期;3.阿膠治療期)。并觀察各犬在不同給藥時期中,血紅蛋白和紅細胞的增長速度。5只犬每日平均增長數對照期與阿膠治療期之比分別為:血紅蛋白0.29g%比0.48g%,紅細胞90,200/mm(3)比232,000/mm(3),結果表明阿膠有強大的補血作用,療效優于鐵劑。
2.抗休克作用:倪章祺報道,將麻醉貓反復以股動脈放血造成嚴重出血性休克,靜脈注射5-6%阿膠溶液約8ml/kg,能使極低水平之血壓恢復至正常高度,且作用較為持久。另用麻醉貓靜脈注射組胺,使血壓下降,此時反復注射等滲氯化鈉溶液4次,每次10ml,血壓無明顯升高。隨即改用5%阿膠溶液20ml靜脈注射,血壓逐漸恢復至正常高度。
3.對進行性營養性肌變性癥的影響:實驗選用幼年豚鼠,按文獻持續喂以葛巴二氏致肌變性11號(低蛋白)飼料。可發生類似人的營養性進行性肌變性癥。輕者如跛足狀,行走困難;重者癱瘓起立,發育障礙,瘦削虛弱,甚至引起死亡。待癥狀出現時,即用阿膠拌入基本食物予以治療。經6-19周,其肌軟跛癱癥狀逐漸減輕,其中40%癥狀消失。在進行性營養性肌變性癥時,一般尿中肌酐系統降低,而肌酸系數升高。經阿膠治療者肌酐與肌酸一般逐漸恢復正常水平。同時肌肉內肌酸含量明顯增加。以上改變與癥狀的改善相平行。病理組織切片檢查亦顯示在病變時期,肌細胞發生嚴重退行性變性,肌纖維消失。經阿膠治療后,肌細胞再生并出現正常的肌纖維。此外,豚鼠在開始喂以上述致肌變性飼料的同時,每日加服阿膠,可防止進行性肌變性癥的發生。其治療作用固然與其所含多種氨基酸有關。但有人認為維生素E可防治此癥,阿膠的療效,可能與其能防止飼料中維生素E的氧化破壞也有一定關系。
4.對鈣代謝的影響:倪章祺在給大基本飼料的基礎上,每日加服阿膠30g,與不加者對比,食物中鈣的吸收率增加,由此認為與其所含甘氨酸能促進鈣的吸收有關。服阿膠者血鈣濃度有輕度增高,但凝血時間沒有明顯變化。曾報道一例肌變性患者有負鈣平衡,而阿膠有正鈣平衡作用,這對肌變性癥患者亦有利。
5.其它作用:
對鈣代謝的影響:阿膠能改善動物體內鈣平衡。用阿膠灌胃,同時在食物中加碳酸鈣,能增加鈣的吸收和在體內的潴留,使血鈣略有增高:這種鈣質載運作用可能與阿膠中所含甘氨酸有關。
防治進行性肌營養障礙癥的作用,用特別飼料喂養豚鼠,使全部造成進行性肌營養障礙癥,加用阿膠者,僅20%發生,多數皆健全無癥狀。已發生此癥后,再用阿膠,亦可使病癥逐漸減輕。作者認為維生素E可防治此癥,阿膠有效原因,可能與其能防止飼料中維生素E的氧化破壞有關。該特殊飼料里有中等量的維生素E,但因亦含動物性脂肪,易使維生素E氧化失效而造成此癥。
貓試驗證明,在創傷性休克危急期,用生理鹽水亦難挽救的情況下,注射阿膠精制溶液,可使血壓上升而轉危為安。用市售阿膠于4例膽囊造影者(15-20g,加水沖服),僅1人有明顯膽囊收縮,余3例無改變。
鑒別
理化鑒別(1)本品水溶液呈紅茶色,透明,清而不濁。
(2)品質標志《中華人發共和國藥典》1995年版規定:本品用烘干法測定,其水分不得過15%,總灰分不得過1%,重金屬不得過百萬分之三十,砷鹽不得過百萬分之三。揮發性堿性物質以100g樣品中揮發性堿性物質的含量以氮(N)計,不得過100mg。
炮制
1.阿膠:搗碎用。
2.阿膠珠:先將蛤粉置鍋內加熱,至輕松時放入切好的骰形小塊阿膠,炒至鼓起成圓珠狀,呈黃白色,立即取出,篩去蛤粉,放涼。
3.今方法或炒成珠,或以面炒,或以火炙,或以蛤粉炒,或以草灰炒,或酒化成膏,或水化膏,當各從本方。將驢皮置水中漂泡,每日換水1-2次,至能刮毛時取出,刮去毛,切成小塊,再用清水如前漂泡,約2-5天,置鍋中水煎。煎熬約3晝夜,待液汁稠厚取出,加水再煎,如此反復5-6次,煎至膠質提盡,去滓。將煎出的膠液過濾(或加入明礬細末少許)靜置,使雜質沉淀,濾取清膠液,用文火濃縮(或在出膠前2小時加入適量黃酒及冰糖),至呈稠膏狀時,傾入凝膠槽內,待其自然冷凝,取出切成長方塊,陰干。每塊重約1兩或2兩,小塊重約1.5錢。
性味
味甘;性平
1.《本經》:味甘,平。
2.《別錄》:微溫,無毒。
3.《醫學啟源》:《主治秘訣》云,性平,味淡。
歸經
入肺、肝、腎經。
1.《湯液本草》:入手太陰、足少陰、厥陰經。
2.《本草匯言》:入手少陰、足少陰、厥陰經。
功能主治
補血;止血;滋陰;潤燥。主血虛證;虛勞咯血;吐血;尿血;便血;血痢;妊娠下血;崩漏;陰虛心煩失眠;肺虛澡咳;虛風內動之痙厥抽搐。
1.《本經》:主心腹內崩,勞極灑灑如瘧狀,腰腹痛,四肢酸疼,女子下血。安胎。久服益氣。
2.《別錄》:丈夫小腹痛,虛勞羸瘦,陰氣不足,腳酸不能久立,養肝氣。
3.《藥性論》:主堅筋骨,益氣止痢。
4.《千金·食治》:治大風。
5.孟詵:治一切風毒骨節痛,呻吟不止者,消和灑服。
6.《日華子本草》:治一切風,并鼻洪、吐血、腸風、血痢及崩中帶下。
7.《綱目》:療吐血、衄血、血淋、尿血,腸風,下痢。女人血痛、血枯、經水不調,無子,崩中,帶下,胎前產后諸疾。男女一切風病,骨節疼痛,水氣浮腫,虛勞咳嗽喘急,肺痿唾膿血,及癰疽腫毒。和血滋陰,除風潤燥,化痰清肺,利小便,調大腸。
8.《綱目拾遺》:治內傷腰痛,強力伸筋,添精固腎。
用法用量
內服:烊化兌服,5-10g;炒阿膠可入湯劑或丸、散。滋陰補血多生用,清肺化痰蛤粉炒,止血蒲黃炒。
禁忌
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者慎服。
1.《本草經集注》:得火良,畏大黃。
2.《藥性論》:薯蕷為之使。
3.《本草經疏》:性粘膩,胃弱作嘔吐者勿服;脾胃虛,食不消者亦忌之。
4.《本草匯言》:胃弱嘔吐有寒痰留飲者當忌之。
5.《本草備要》:瀉者忌用。
復方
1.治小兒肺虛、氣粗喘促:阿膠一兩五錢(麩炒),黍粘子(炒香)、甘草(炙)各二錢五分,馬兜鈴五錢(焙),杏仁七個(去皮、尖,炒),糯米一兩(炒)。上為末,每服一、二錢,水一盞,煎至六分,食后溫服。(《小兒藥證直訣》阿膠散,又名補肺散)
2.治久咳嗽:阿膠(炙燥)一兩,人參二兩。上二味,搗羅為散,每服三錢匕,豉湯一盞,入蔥白少許,同煎三沸,放溫,遇嗽時呷三、五呷;依前溫暖,備嗽時再呷之。(《圣濟總錄》阿膠飲)
3.治大衄,口耳皆出血不止:阿膠半兩(搗碎炒令黃燥),蒲黃一兩。上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二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地黃汁二合,煎至六分,不計時候,溫服。(《圣惠方》)
4.治便血如小豆汁:阿膠(炙令燥),赤芍藥、當歸(切,焙)各一兩,甘草(炙,銼)半兩。上四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入竹葉二七片,同煎至八分,去滓,食前溫服。(《圣濟總錄》阿膠芍藥湯)
5.治婦人漏下不止:阿膠、鹿茸各三兩,烏賊骨、當歸各二兩,蒲黃一兩。上五味治下篩。空心酒服方寸匕,日三,夜再服。(《千金方》)
6.治婦人有漏下者,有半產后因續下血,都不絕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為胞阻:芎藭、阿膠、甘草各二兩,艾葉、當歸各三兩,芍藥四兩,干地黃六兩。上七味,以水五升,清酒三升,合煮取三升,去滓,內膠令消盡,溫服一升,日三服,不差更作。(《金匱要略》膠艾湯)
7.治損動母(胎),去血腹痛:阿膠二兩(炙),艾葉二兩。上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小品方》膠艾湯)
8.治妊娠腹痛,下痢不止:黃連、石榴皮、當歸各三兩,阿膠二兩(炙),艾一兩半。上,水六升,煎至二升,分為三服。忌生冷肥膩。(《經效產寶》)
9.治產后下痢:粳米一合,蠟(如雞子)一枚,阿膠、當歸各六分,黃連十分。上五味切,以水六升半先煮米,令蟹目沸。去米內藥煮,取二升,入阿膠、蠟消烊,溫分三、二服。(《僧深集方》膠蠟湯)
10.治產后虛羸,大便秘澀:阿膠(碎炒)、枳殼(浸去瓤,麩炒)各二兩,滑石(研飛為衣)半兩。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溫水下,半日來未通再服。(《局方》阿膠枳殼丸)
11.治老人虛人大便秘澀:阿膠(炒)二錢,連根蔥白三片,蜜二匙,新水煎,去蔥,入阿膠、蜜溶開,食前溫服。(《仁齋直指方》膠蜜湯)
12.治攤緩風及諸風手足不遂,腰腳無力者:驢皮膠炙令微起,先煮蔥豉粥一升別貯;又以水一升,煮香豉二合,去滓,內膠更煮六、七沸,膠烊如餳,頓服之;及暖吃前蔥豉粥任意多少。如冷吃,令人嘔逆。(《廣濟方》)
各家論述
1.《湯液本草》:阿膠益肺氣,肺虛極損,咳嗽唾膿血,非阿膠不補。仲景豬苓湯用阿膠,滑以利水道。《活人書》四物湯加減例,妊娠下血者加阿膠。
2.朱震亨:(阿膠)久嗽久痢,虛勞失血者宜用。若邪勝初發者,用之強閉其邪而生他證。
3.《本草綱目》:阿膠,大要只是補血與液,故能清肺益陰而治諸證。按陳自明云:補虛用牛皮膠,去風用驢皮膠。成無己云:陰不足者,補之以味,阿膠之甘,以補陰血。楊士瀛云:凡治喘嗽,不論肺虛、肺實,可下可溫,須用阿膠以安肺潤肺,其性和平,為肺經要藥。小兒驚風后瞳人不正者,以阿膠倍人參煎服最良,阿膠育神,人參益氣也。又痢疾多因傷署伏熱而成,阿膠乃大腸之要藥,有熱毒留滯者,則能疏導,無熱毒留滯者,則能平安。數說足以發明阿膠之蘊矣。
4.《本草經疏》:阿膠,主女子下血,腹內崩,勞極灑灑如瘧狀,腰腹痛,四肢酸疼,胎不安及丈夫少腹痛,虛勞贏瘦,陰氣不足,腳酸不能久立等證,皆由于精血虛,肝腎不足,法當補肝益血。《經》曰:精不足者,補之以味。味者陰也,此藥具補陰之味,俾入二經而得所養,故能療如上諸證也。血虛則肝無以養,益陰補血,故能養肝氣。入肺腎,補不足,故又能益氣,以肺主氣,腎納氣也。今世以之療吐血、衄血、血淋、尿血、腸風下血、血痢、女子血氣痛、血枯、崩中、帶下、胎前產后諸疾,及虛勞咳嗽、肺痿、肺癰膿血雜出等證者,皆取其入肺、入腎,益陰滋水、補血清熱之功也。
5.《本草述》:阿膠,其言化痰,即陰氣潤下,能逐炎上之火所化者,非概治濕滯之痰也。其言治喘,即治炎上之火,屬陰氣不守之喘,非概治風寒之外束,濕滯之上壅者也。其言治血痢,如傷暑熱痢之血,非概治濕盛化熱之痢也。其言治四肢酸痛,乃血涸血污之痛,非概治外淫所傷之痛也。即治吐衄,可徐徐奏功于虛損,而暴熱為患者,或外感抑郁為患者,或怒氣初盛為患者,亦當審用。
6.《神農本草經》:主心腹內崩,勞極灑灑如瘧狀、腰腹痛,四肢酸疼,女子下血。安胎。久服益氣。
7.《名醫別錄》:丈夫小腹痛,虛勞贏瘦,陰氣不足,腳酸不能久立,養肝氣。
8.《藥性論》:主堅筋骨,益氣止痢。
9.《千金·食治》:治大風。
10.孟詵:治一切風毒骨節痛,呻吟不止者,消和酒服。
11.《日華子本草》:治一切風,并鼻洪、吐血、腸風、血痢及崩中帶下。
12.《本草綱目》:療吐血、衄血、血淋、尿血,腸風,下痢。女人血痛、血枯、經水不調,無子,崩中,帶下,胎前產后諸疾。男女一切風病,骨節疼痛,水氣浮腫,虛勞咳嗽喘急,肺痿唾膿血,及癰疽腫毒。和血滋陰,除風潤燥,化痰清肺,利小便,調大腸。
13.《本草綱目拾遺》:治內傷腰痛,強力伸筋,添精固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