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名家網
中醫快速導航

滲濕湯

明·方賢著《奇效良方》:滲濕湯

【處方】白術(三錢) 干姜(炮 一錢) 白芍藥(一錢) 附子(炮.去皮臍.一錢) 白茯苓(去皮.一錢) 人參(一錢) 桂枝(不見火.半錢) 甘草(炙.半錢)

【功能主治】治坐臥濕地,或為雨露所襲,身重腳弱,關節疼痛,發熱惡寒,或多汗惡風,或小便不利,大便溏泄。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鐘,O 五片,紅棗一枚,煎至一鐘,不拘時服。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滲濕湯

【處方】蒼術、白術、甘草(炙),各一兩。茯苓(去皮)、干姜,各二兩。紅、丁香,各一分。

【炮制】上俰咀。

【功能主治】治寒濕所傷,身重腰冷,如坐水中,小便或澀或出,大便溏泄。皆因坐臥濕處,或因雨露所襲,或因汗出衣衾泠濕,久久得之。腰下重疼,兩腳疼痛,腿膝或腫或不腫,小便利,反不渴,悉能主之。

【用法用量】每取四錢,水一盞半,棗一枚,姜三片,煎七分,食前溫服。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二:滲濕湯

【別名】七味滲濕湯(《景岳全書》卷五十四)。

【處方】蒼術 白術 甘草(炙)各30克 茯苓(去皮)干姜(爁)各60克 橘紅 丁香各7.5克

【制法】上藥哎咀。

【功能主治】治寒濕所傷,身重腰冷,如坐水中,小便或澀或利,大便溏泄,腰下重疼,兩腳疼痛,腿膝或腫或不腫,小便利反不渴。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30毫升,加大棗1枚,生姜3片,煎至160毫升,空腹時溫服。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二

《古今醫統》卷十七引《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滲濕湯

【別名】參附滲濕湯(《景岳全書》卷五十八)。

【處方】人參 白術 茯苓 甘草 附子(炮)干姜(炮)桂枝 芍藥各等分

【功能主治】治坐臥濕地,或雨露所襲,身重腳弱,關節疼痛,發熱惡寒,小便不利,大便溏泄。

【用法用量】上藥用水400毫升,加生姜3片,大棗1枚,煎至320毫升,不拘時服。

【摘錄】《古今醫統》卷十七引《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扁心書》卷下:滲濕湯

【處方】厚樸60克 丁香 甘草 附子各30克 砂仁 干姜 肉果(面裹煨透)高良姜各24克

【制法】上藥銼碎。

【功能主治】溫胃除濕。治脾胃虛寒,四肢困倦,骨節酸疼,頭暈鼻塞,惡風,多虛汗,痰飲不清,胸滿氣促,心腹脹悶,兩脅刺痛,霍亂吐瀉。

【用法用量】每服15克,加生姜3片,大棗3枚,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滓空腹時服。

【摘錄】《扁鵲心書》卷下

《女科百問》卷上:滲濕湯

【處方】白術45克 蒼術15克(炒)厚樸 肉桂 丁香 干姜各30克 陳皮 細辛 白茯苓各30克 肉豆蔻15克 砂仁15克 附子24克(先炮,同姜炒令赤,去姜,切片)

【制法】上藥為粗末。

【功能主治】治婦人濕勝濡泄,經水反斷者。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30毫升,加生姜5片,大棗2枚,煎至150毫升,空腹時熱服。

【摘錄】《女科百問》卷上

《丹臺案》卷二:滲濕湯

【處方】丁香 蒼術 白術 姜黃 茯苓 甘草 陳皮各等分

【功能主治】治濕傷脾胃,下部虛腫,大便泄瀉,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上藥加大棗2枚,生姜3片,用水300毫升,煎至240毫升服。

【摘錄】《丹臺玉案》卷二

按首字母查詢中藥方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