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名家網
中醫快速導航

白鴨肉功效

《中藥大辭典》:白鴨肉

別名

鶩肉(《千金·食治》)。

出處

《別錄》

來源

科動物家鴨的肉。

原形態

家鴨(陶弘景),又名:鶩(《周禮》),舒鳧(《爾雅》),家鳧(《綱目》)。

家禽。嘴長而扁平。頸長。體扁。翅小,覆翼羽大。腹面如舟底。尾短,公鴨尾有卷羽4枚。羽毛甚密,色有全白、栗殼、黑褐等不同。公鴨的頸部多黑色而有金綠色光澤。尾端皆有分泌脂肪的尾脂腺,常以嘴取脂遍涂于羽上,故入水不濡。腳矮,前3趾有蹼,后1趾略小。鴨喜合群,膽怯。母鴨好叫,公鴨則嘶啞。無飛翔力,善游泳。主食谷類、蔬菜、魚、蟲等。

生境分部

我國大部地區有飼養。

化學成分

肉每lOO克含水分75克,蛋白質16.5克,脂肪7.5克,碳水化物0.1克,灰分0.9克;鈣11毫克,磷1.45毫克,4.1毫克,硫胺素0.07毫克,核黃素0.15毫克,尼克酸4.7毫克。

性味

甘咸,平。

①孟詵:"寒。"

②《日用本草》:"味甘,微涼,無毒。"

③《本草匯》:"味甘咸,平,"

歸經

①《雷公炮制藥性解》:"入肺、腎二經。"

②《本草求真》:"入脾、胃,兼入肺、腎。"

功效主治

滋陰養胃,利水消腫。治癆熱骨蒸,咳嗽,水腫。

①《別錄》:"補虛除熱,和藏府,利水道。主小兒驚癇。"

②孟詵:"補中,益氣,消食。""消毒熱,利水道,治小兒熱驚癇,頭生瘡腫。又和蔥豉作汁飲之,去卒煩熱。"

③《日華子本草》:"解丹毒,止荊。"

④《滇南本草》:"老鴨同豬蹄煮食,補氣而肥體;同雞煮食,治血暈頭痛。"

⑤《本草通玄》:"主虛勞骨蒸。"

⑥《本草匯》:"滋陰除蒸,化虛痰,止咳嗽。"

⑦《隨息居飲食譜》:"滋五臟之陰,清虛勞之熱,補血行水,養胃生津,止嗽息驚,消螺螄積。"

用法用量

內服:煮食。

禁忌

①《日用本草》:"腸風下血人不可食。"

②《隨息居飲食譜》:"多食滯氣,滑腸,凡為陽虛脾弱,外感未清,痞脹腳氣,便瀉、腸風皆忌之。"

復方

①治一切久怯,極虛憊,咳嗽、吐痰、咯血、發熱:黑嘴白鴨一只,大京棗二升,參苓平胃散一升,陳煮一瓶。將鴨縛定腳,量患人飲酒多少,隨量以酒燙溫,將鴨項割開,滴血入酒,攪勻飲之,直入肺經,潤補其肺。卻將鴨干挦去毛,于脅邊開一孔,取去腸雜,拭干,次將棗子去核,每個中實納參苓平胃散末,填滿鴨肚中,用麻扎定,以砂瓶一個,置鴨在內,四圍用火慢煨,將陳酒煮,作三次添入,煮干為度,然后食,棗子陰干,隨意用參湯化下。(《十藥神書》白風膏)

②治卒大腹水病:青頭雄鴨以水五升,煮取一升,飲盡,厚蓋之,取汗佳。(《肘后方》)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白鴨肉

英文名

duck

別名

騖肉

出處

出自1.《別錄》。

2.陶弘景:鶩即是鴨,鴨有家、有野。又《本經》云,鴈肪一名鶩肪,其療小異。此說則專是家鴨耳。黃雌鴨為補最勝。

3.《綱目》:按《格物論》云,鴨雄者,綠頭文翅,雌者黃斑色,亦有純黑、純白者,又有白而烏骨者,藥食更佳。鴨皆雄喑雌鳴。重陽后乃肥腯味美,清明后生卵,則內陷不滿。昔有人食鴨肉成癥,用秫米治之而愈。

來源

藥材基源:為鴨科動物家鴨的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nas domestica Linnaeus.

采收和儲藏:四季均可宰殺,秋、冬季更適宜,除去羽毛及內臟,取肉鮮用。

原形態

家鴨,家禽。嘴長而扁平,頸長,體扁。翅小,覆翼羽大。用面如舟底。尾短,公鴨尾有卷羽4枚。羽毛甚密,色有全白、殼、黑褐等不同。公鴨頸部多黑色而有金綠色光澤,且叫聲嘶啞。腳矮,前3趾有蹼,后1趾略小。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鴨喜合群,膽怯。無飛翔力,善游泳。主食谷類、蔬菜、魚蟲等。

資源分布:我國大部分地區飼養,定型的3個類型為北京鴨、金定鴨(卵用麻鴨)、高腳鴨(卵肉兼用型)。

化學成分

肉每100g含水分75g,蛋白質(protein)16.5g,脂肪(fat)7.5g,碳水化物(carbohydrate)0.1g,灰分(ash)0.9g;鈣11mg,磷1.45mg,鐵4.1mg,硫胺素(thiamine)0.07mg,核黃素(riboflavin)0.15mg,煙酸(nicotinic acid)4.7mg。

性味

味甘;微咸;性平

歸經

肺;脾;腎經

功效主治

補益氣陰;利水消腫。主虛勞骨蒸;咳嗽;水腫

用法用量

內服:適量,煨爛熟,吃肉喝湯。

禁忌

外感未清,脾虛便溏,腸風下血者禁用。

各家論述

1.《綱目》:鴨,水禽也,治水利小便,宜用青頭雄鴨。治虛勞熱毒,宜用烏骨白鴨。

2.《本經逢原》:鶩,溫中補虛,扶陽利水,是其本性。男子陽氣不振者,食之最宜,患水腫人用之最妥。黑嘴白尾者,治腸胃久虛。葛可久白風膏用之,取金水相生之義。綠頭老鴨,治陽水暴腫,《外臺》鴨頭丸用之,取通調水道之義。

3.《醫林纂要》:鴨(肉)能瀉腎中之積水妄熱,行脈中之邪濕痰沫,故治勞熱骨蒸之真陰有虧,以至邪濕之生熱者,其長固在于滋陰行水也。去勞熱,故治咳嗽,亦治熱痢。

4.《別錄》:補虛除熱,和藏府,利水道。主小兒驚癇。

5.孟詵:補中,益氣,消食。消毒熱,利水道,治小兒熱驚癇,頭生瘡腫。又和蔥鼓作汁飲之,去卒煩熱。

6.《日華子本草》:解丹毒,止痢。

7.《滇南本草》:老鴨同豬蹄煮食,補氣而肥體;同雞煮食,治血暈頭痛。

8.《本草通玄》:主虛勞骨蒸。

9.《本草匯》:滋陰除蒸,化虛痰,止咳嗽。

10.《隨息居飲食譜》:滋五臟之陰,清虛勞之熱,補血行水,養胃生津,止嗽息驚,消螺獅積。

摘錄

《中華本草》

按首字母查詢中藥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