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大辭典》:風藤草根
出處
《滇南本草》
來源
原形態
攀援藤本。莖長達3米,幼枝密生短柔毛。3出復葉,對生或數個和1~3朵花一同自二年生枝的腋芽生出;中央小葉菱狀倒卵形,長2.4~6厘米,3淺裂,邊緣疏生牙齒,兩面都有黃色絹狀短柔毛,下面較密,側生小葉較小,并稍偏斜;葉柄長2~6.5厘米。花直徑通常為3.5~4厘米,花梗長2~10厘米,密生黃色短柔毛;萼片4,白色或帶粉紅色,外面密生短柔毛;無花瓣;雄蕊多數,無毛;心皮多數。瘦果扁卵形,長約3毫米,有短柔毛,羽狀花柱長達3.5厘米,毛黃色。
生境分部
生于高山林邊或草地上。分布云南、四川等地。
性味
《滇南本草》:"性平,味淡。"
功效主治
《滇南本草》:"瀉小腸經實熱,清利水道,消水腫,通利五淋白濁,并治暴發火眼疼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2~3錢。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風藤草根
別名
來源
藥材基源:為毛茛科植物鈍萼鐵線蓮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lematis peterae Hand.Mazz.[C.gouriana Roxb. Var. Finetii Rehd.et Wils].
采收和儲藏:秋季采挖,洗凈泥土,曬干。
原形態
鈍萼鐵線蓮,藤本,長達5m。莖有縱條紋。葉對生,一回羽狀復葉,小葉3-7;小葉片卵形或長卵形,長2-9cm,寬1-4.5cm,先端漸尖或短漸尖,基部圓形或淺心形,邊緣疏生1-數個鋸齒狀牙齒,或全緣,兩面均被短柔毛。圓錐狀聚傘花序腋生,多花,花梗長2-8cm,有短柔毛,花序梗基部有1對葉狀苞片;花兩性,直徑1..5-2cm;萼片4,倒卵形或橢圓形,長0.7-1.1cm,白色,開展,先端鈍,兩面有短柔毛,外面邊緣密生短絨乞求;花瓣無;雄蕊多數,無毛,長約6mm;心皮多數,無毛,花柱秀長柔毛。瘦果,扁卵形,長約3-4mm,無毛或近花柱處稍有柔毛,宿存花柱羽毛狀,長達3cm。花期6-8月,果期9-12月。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生于海拔340-3400m的山坡、溝邊雜木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河北、山西 、陜西、甘肅、河南、湖北、四川、貴州、云南。
性味
味淡;性平
功效主治
祛風濕;利小便;活血止痛。主風濕痹痛;小便不利;水腫;淋濁癃閉;閉經;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2g。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
《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