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名家網
中醫快速導航

調胃承氣湯

明·方賢著《奇效良方》:調胃承氣湯

【處方】大黃(五錢) 甘草(三錢) 芒硝(一錢半)

【功能主治】治傷寒不惡寒但熱,十余日過經譫語,當和胃氣。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鐘,煎至一鐘,食前服。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傷寒論》:調胃承氣湯

【處方】大黃12克(去皮,清洗)甘草6克(炙)芒消15克

【功能主治】緩下熱結。主陽明病胃腸燥熱。蒸蒸發熱,口渴便秘,腹滿拒按,舌苔正黃,脈滑數;亦用于腸胃熱盛而見發斑吐衄,口齒咽喉腫痛,中消,瘡瘍等。

【用法用量】上三味,以水600毫升,先煮大黃,甘草,取200毫升,去滓,納消,更上火微煮令沸。少少溫服之。

【禁忌】虛寒性便閉忌用。

【備注】方中大黃苦寒,瀉火通結為君,芒消咸寒,軟堅潤燥為臣,甘草甘緩和中,益氣養胃,以緩消,黃之苦泄,使藥力緩緩下行為佐。燥熱得解,胃氣自和,故名調胃承氣湯。

【摘錄】《傷寒論》

《傷寒大白》卷四:調胃承氣湯

【處方】大黃、枳殼厚樸、甘草。

【功能主治】傷寒陰厥。用溫復陽太過,不耐辛溫,胃熱譫語。

【摘錄】《傷寒大白》卷四

《傷寒全生集》卷二:調胃承氣湯

【處方】大黃、芒消、枳實、厚樸、黃芩

【功能主治】陽明經胃實,潮熱譫語,燥渴,大便不通,手足濈濈自汗,或面赤譫語,脈洪數,或揭去衣被,惡熱,飲水不止者。

【用法用量】加甘草,水煎服。以利為度。

【摘錄】《傷寒全生集》卷二

《片痘疹》卷十二:調胃承氣湯

【處方】枳殼、酒大黃、檳榔末、甘草。

【功能主治】痘后滯下。因平日食煎炒,素有積熱,痘后氣血虛,不能勝積,故利膿血,腸鳴作痛,里急后重;或療腸垢,因痘出之后,飲水太過,水停作泄,熱毒乘虛入里,便下膿血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次用黃芩湯

【摘錄】《片玉痘疹》卷十二

《外科證治全書》卷二:調胃承氣湯

【處方】大黃3錢(酒制),元明粉1錢5分,甘草1錢,枳殼1錢5分。

【功能主治】牙衄,陽明壅塞盛之甚,口渴便秘而衄不止者。

【用法用量】上水煎,去滓,入玄明粉、童便頓服。

【摘錄】《外科證治全書》卷二

《普濟方》卷四○四:調胃承氣湯

【處方】大黃、芒消、甘草各等分,生姜3片。

【功能主治】熱留胃中發斑,及服熱藥過多而發斑。小兒肥甘過度,必生內熱,以致發熱蒸蒸,小便赤澀,面赤唇焦,舌燥而渴,脈實有力者。

【用法用量】上用水1盞半,先煎大黃、甘草、姜,煎至6分,后入消,水煎去滓,溫服。

【摘錄】《普濟方》卷四○四

按首字母查詢中藥方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