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名家網
中醫快速導航

茯神木功效

《中藥大辭典》:茯神木

別名

P (《藥性論》),松節(《腳氣治法總要》),茯神心(《衛生寶鑒》),茯神心木(《本草備要》)。

出處

《綱目》

來源

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菌核中間的松根

原形態

植物形態詳"茯苓"條。

性狀

茯神木多為彎曲不直的松根,外部帶有殘留的茯神,呈白色或灰白色,內部呈木質狀。質松,體輕而無皮,略似朽木。

炮制

將茯神木劈成小塊,或碾碎用。

性味

甘,平。

①《本草求真》:"味苦,性溫。"

②《要藥分劑》:"甘,平,無毒。"

功效主治

平肝安神。治驚悸健忘,中風不語,腳氣轉筋。

①《藥性論》:"治中偏風,口面歪斜,毒風筋攣,不語,心神驚掣,虛而健忘。"

②《綱目》:"治腳氣痹痛,諸筋牽縮。"

③《中藥志》:"寧心安神。"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2~3錢;或入散劑。

復方

①治腳氣冷搏于筋,轉筋攣痛:松節(取茯神中根心子用,銼如米)一兩,乳香一錢(捶碎)。炒令焦,只留一、二分性,出火毒,研細。每服一錢至二錢,熱木瓜調下。(《腳氣治法總要》松節散)

②治中風舌強語澀:茯神心(炒)一兩,薄荷(焙)二兩,蝎梢(去毒)二兩。上為末。每服一、二錢,溫酒調下。(《衛生寶鑒》茯神散)

各家論述

《要藥分劑》:"肝風內煽,發厥不省人事者,余每重用茯神木治之,無不效,蓋此證雖屬肝,而內煽則必上薄于心,心君為主不寧,故致發厥。茯神本治心,而中抱之木又屬肝,以木制木,木平則風定,風定則心寧,而厥自止也。"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茯神木

英文名

pine among the Indian Bread, pine among the Tuckahoe

別名

黃松節、松節、茯神心、茯神心木、茯苓木

出處

出自《本草綱目》

來源

藥材基源: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 菌核中間的松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oria cocos(Schw.) Wolf.[Pavhyma cocos Fr.]

采收和儲藏:采茯苓,先擇中有松根者,敲去苓塊(作茯苓用),揀取細松根。

原形態

菌核球形、卵形、橢圓形至不規則形,長10-30cm或者更長,重量也不等,一般重500-5000g。外面吸厚而多皺褶的皮殼,深褐色,新鮮時軟干 后變硬;內部白色或淡粉紅色,粉粒狀。子實體生于菌核表面,全平伏,厚3-8cm,白色,肉質,老后或干后變為淺褐色。菌管密長2-3mm管壁薄,管口圓形、多角形或不規則形,徑0.5-1.5cm,口緣裂為齒狀。孢子長方形至近圓柱形,平滑,有一歪尖,大小(7.5-9)μm×(3-3.5)μm。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生于松樹根上。

資源分布:分布于吉林、安徽、浙江、福建、臺灣、河南、湖北、廣西、四川、貴州、云南。

性狀

性狀鑒別 本品多呈彎曲的松根,朽木狀。外部殘留有茯神,呈白色或灰白色,內部呈木質狀。質松,體輕。氣微,味淡。

品質標志 每根的直徑不得超過2.5cm,其周圍必須帶有2/3的茯苓肉。

炮制

將茯神木劈成小塊,或碾碎用。

性味

甘;性平

歸經

肝;心經

功效主治

平肝安神。主驚悸健忘;中風語蹇;腳氣轉筋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9g;或入丸、散。

禁忌

血虛者禁用。

各家論述

1.《要藥分劑》:肝風內煽,發厥不省人事者,余每重用茯神木治之,無不效,蓋此證雖屬肝,而內煽則必上薄于心,心君為之不寧,故致發厥。茯神本治心,而中抱之木又屬肝,以木制木,木平則風定,風定則心寧,而厥自止也。

2.《藥性論》:治中偏風,口面喝斜,毒風筋攣,不語,心神驚掣,虛而健忘。

3.《綱目》:治腳氣痹痛,諸筋牽縮。

4.《中藥志》:寧心安神。

摘錄

《中華本草》

按首字母查詢中藥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