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名家網
中醫快速導航

芙蓉菊根功效

《中藥大辭典》:芙蓉菊根

出處

《福建中草藥》

來源

為菊科植物芙蓉菊的根。

化學成分

根和莖中含蒲公英賽醇乙酸酯、蒲公英賽酮和蒲公英賽醇。

性味

《福建中草藥》:"辛苦,微溫。"

功效主治

《福建中草藥》:"祛風濕。治風謾關節痛,胃脘冷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5~1兩(鮮者1~2兩)。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芙蓉菊根

英文名

Root of Chinese Crossostephium

出處

出自《福建中草藥》。

來源

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芙蓉菊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rossostephium chinense (L.) Mak. Ex Cham. Et Schltr.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洗凈,切片,鮮用或曬干。

原形態

芙蓉菊 半灌木,高10-40(-60)cm。莖直立,多分枝,枝、葉具密生的白色細絨毛而呈灰綠色。葉互生;葉片狹匙形或狹倒卵形,長2-3cm,寬5-8mm,先端3-5齒裂或分裂,基部漸狹,邊緣無鋸齒,兩面密被灰白色短柔毛。頭狀花序黃綠色,盤狀,直徑4-5mm,有梗,生枝端的葉腋,多數頭狀花序在枝端排成總狀;總苞片2-3層,花冠先端2-3齒裂,中央的花兩性,花冠先端5-短裂。瘦果有5棱角,先端有撕裂狀的鱗片。花期春季。

化學成分

根和莖中含蒲公英賽醇乙酸酯(Taraxeryl ace-tate)、蒲公英賽酮(Taraxerone)和蒲公英賽醇(Taraxerol)。

性味

味辛;苦;性微濕

功效主治

祛除除濕;溫中止痛。主風濕痹痛;脖腹冷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鮮品30-60g。

各家論述

《福建中草藥》:祛風濕。治風濕關節痛,胃脘冷痛。

摘錄

《中華本草》

按首字母查詢中藥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