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拯陽湯(《證治匯補》卷二)、救陽理癆湯(《馮氏綿囊)卷一)。
【處方】黃耆(酒炒)6克 人參(去聲)6克 肉桂2.1克(去皮)當歸(酒炒)4.5克 白術3克(土炒)甘草1.5克(酒炒)陳皮3克(去白)北五味1.2克(打碎)
【功能主治】補脾益氣,助陽固表。治癆傷氣耗,倦怠懶言,動作喘乏.表熱自汗,心煩,遍身作痛;脾陽不振,食少倦怠,少氣懶言,大便溏泄,或完谷不化,腸鳴腹痛,舌淡苔白,脈虛弱。
【用法用量】水400毫升,姜3片,棗肉2枚,煎取200毫升服。
如煩熱口干,加生地黃,氣浮心亂,加丹參,棗仁;咳嗽加麥門冬;挾濕加茯苓、蒼術;脈沉遲,加熟附子;脈數實,去桂,加生地黃;胸悶倍陳皮,加桔梗;痰多,加半夏、茯苓;泄瀉,加升麻,柴胡;口渴,加干葛;夏月去肉桂;冬月加干姜。
【摘錄】《醫宗必讀》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