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名家網
中醫快速導航

鱖魚功效

《全國中草藥匯編》:鱖魚

別名

鰲花、濟花魚、翹嘴鱖魚

來源

鱸形目鮨科鱖魚Siniperca chuatsi (Basil.),以肉入藥。

生境分部

我國廣有分布。

功效主治

補氣,健脾。主治虛勞損傷,腸風下血。

摘錄

《全國中草藥匯編》

《中藥大辭典》:鱖魚

別名

鱖豚、水豚(《日華子本草》),石桂魚(《開寶本草》),錦鱗魚(《東醫寶鑒》),桂魚(《本草求真》),鱭魚(《隨息居飲食譜》),鰲花魚,母豬殼(《中國動物圖譜·魚類》)。

出處

《開寶本草》

來源

為鮨科動物鱖魚的肉。

原形態

鱖魚,又名:翹嘴鱖魚。

體側扁,呈紡錘形,背部隆起。體長一般25厘米左右。頭大,略傾斜,下傾向前突出。上下頜、鋤骨、口蓋骨上,都有大小不等的小齒,其中上下頜的齒擴大成犬齒狀。前鰓蓋骨后緣成鋸齒狀,有4~5個大棘,鰓蓋骨后部有2個棘。鱗細小,側線彎曲,側線鱗139~144。背鰭Ⅻ13~15,前部12根為硬棘;腹鰭17,位近胸部;臀鰭Ⅲ9~11;胸鰭、臀鰭、尾鰭均為圓形。體色棕黃,腹部灰白,自吻端通過眼部至背鰭前部,有一黑色條紋,第6~7背棘下通常有一暗棕色的縱帶;體側具有許多不規則的斑塊和斑點,各奇鰭上有棕色斑點連成帶狀。

生境分部

分布極廣,全國各江河、湖泊中均有。

化學成分

肉每100克含水分77克,蛋白質18.5克,脂肪3.5克,灰分1.1克;鈣79毫克,磷143毫克,0.7毫克,硫胺素0.01毫克,核黃素0.10毫克,尼克酸1.9毫克。

性味

甘,平。

①《食療本草》:"平,稍有毒。"

②《開寶本草》:"味甘,平,無毒。"

歸經

《本草求真》:"入脾、胃。"

功效主治

補氣血,益脾胃。治虛勞羸瘦,腸風瀉血。

①《食療本草》:"補勞,益脾胃。"

②《日華子本草》:"益氣,治腸風瀉血。"

③《開寶本草》:"主腹內惡血,益氣力,令人肥健,去腹內小蟲。"

④《隨息居飲食譜》:"養血,補虛勞,殺勞蟲,消惡血,運飲食。"

禁忌

《品匯精要》:"患寒濕病人不可食。"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鱖魚

英文名

Mandarinfish, Anbua

別名

鱖豚、水豚、石桂魚、蘮魚、錦鱗魚、桂魚、鯚魚、鰲花魚、母豬殼

出處

出自《開寶本草》。

1.《開寶本草》:鱖魚,背有黑點,味重。生江、溪問。

2.《綱目》:鱖,生江、湖中,扁形闊腹,大口細鱗,有黑斑、采斑,色明者為雄,稍晦有力雌,皆有籫鬣刺人。厚皮緊肉,肉中無細刺,有肚能嚼,亦啖小魚。夏月居有穴,冬月偎泥釋,魚之沉下者也。廷飛《延壽書》云,鱖鰭刺誤鯁害人,惟橄欖磨水可解。

來源

藥材基源:為鮨科動物鱖魚的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iniperca chuatsi (Basilewsky)

采收和儲藏:春、秋季捕撈。捕后,除去鱗片及內臟,洗凈,鮮用。或曬干。

原形態

鱖魚,體側扁,較高,背部隆起。頭側扁,口大,略傾余,下頜突出。側線鱗121-128,背鰭Ⅻ-13-15,臀鰭Ⅲ-9-11。體色棕黃,背部橄欖色,腹部灰白。體側及各鰭的軟鰭部分,皆有大形黑色斑點。由吻端穿過眼徑有一條黑紋。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該魚是我國特產。食物主要為魚類、類等。

資源分布:分布于國內各江河、湖泊中。

栽培

生活性性,鱖魚冬季不大活動,喜棲息于水域深處越冬。為典型的肉食魚,1-2月間攝食較差,6-7月最為旺盛,常見的食物為鯽魚、銀等,其次為蝦類。

養殖技術,2冬齡至3齡性腺成熟,從5月下旬到7月上旬為產卵期,產卵期間雌雄都停止攝食,分批產卵。孵化出的魚苗,能作間歇性的向上垂直游動。

飼養管理,鱖魚的飼養分池塘主養和套養兩種。(1)池塘主養,以小型池為好,面積1-3hm2。池塘水深保持1.2-1.5m。魚種放養前要清整池塘,清塘可將生石灰用少量水化開后趁熱全池潑,每1hm2用量1800-25-250kg。清塘后10天即可進行放養,以放養規格較為整齊的鱖魚種為好,放養量為每1hm27500-10500尾,重量750kg左右。放養前應先在池塘中放養一定數量的餌料魚。鱖魚種放養以后,初期水位要淺,以后分期加注新水,一般10-20天加水1次,每次加水20-30cm,夏季要勤換水,5-7天換1次,每次找水1/3左右。池中套養1齡鱖魚種,最好再套養部分1齡鯉鯽魚種,即供鱖魚攝食,又可在塘內繁殖仔魚。親池套養鱖魚以選擇培育草、新魚為主的池塘為好,最好是放養鱖魚夏花。

化學成分

肉每100g含水分77g,蛋白質18.5g,脂肪3.5g,灰分1.1g;鈣79mg,磷143mg,鐵0.7mg,硫胺素(thiamine)0.01mg,核黃素(riboflavine)0.10mg,煙酸(nicotinic acid)1.9mg。

性味

味甘;性平

歸經

脾;胃經

功效主治

補氣血;益脾胃。主虛勞嬴瘦;脾胃虛弱;腸風便血

用法用量

內服:蒸食,適量;或燒存性,研末,酒調服。

禁忌

寒濕病者慎食。

各家論述

1.《食療本草》:補勞,益脾胃。

2.《日華子本草》:益氣,治腸風瀉血。

3.《開寶本草》:主腹內惡心,益氣力,令人肥健,人腹內小蟲。

4.《隨息居飲食譜》:養血,補虛勞,殺勞蟲,消惡血,運飲食。

摘錄

《中華本草》

按首字母查詢中藥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