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名家網
中醫快速導航

狗肝菜功效

《全國中草藥匯編》:狗肝菜

別名

豬肝菜、羊肝菜、青蛇仔、野青仔、小青六角英、路邊青、土羚羊

來源

爵床狗肝菜屬植物狗肝菜Dicliptera chinensis (L.) Nees,以全草入藥。全年可采,洗凈,曬干或鮮用。

性味

甘、淡,涼。

功效主治

清熱解毒,涼血利尿。用于感冒高熱,斑疹發熱,流行性乙型腦炎,風濕性關節炎,眼結膜炎,小便不利;外用治帶狀皰疹,癤腫。

用法用量

0.5~1兩;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

摘錄

《全國中草藥匯編》

《中藥大辭典》:狗肝菜

別名

金龍棒(《廣州植物志》),豬肝菜(《廣西中獸醫藥植》),青蛇,路邊青(《陸川本草》),麥穗紅(《南寧市藥物志》),青蛇仔(《嶺南草藥志》),野辣椒(《廣東中藥》),羊肝菜、土羚羊、假米針、紫燕草、假紅藍(《廣西中草藥》),野青仔、六角英(《福建中草藥》)。

出處

《嶺南采藥錄》

來源

為爵床科植物狗肝菜的全草。夏、秋采收,曬干,或取鮮草使用。

原形態

一或二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直立或近根部擴散斜展,通常被微毛,有4線棱,節膨大。單葉對生;卵形、卵矩圓形,長2.5~7厘米,寬2~4厘米,紙質,先端急尖至漸尖,全緣,基部楔尖;上面脈上有柔毛,下面脈上柔毛較少,近于禿凈;葉柄面淺槽內被短柔毛。花兩性,腋生,為疏散的花束或具柄的聚傘花序;苞片數枚,大小不等,大于花萼,最下一對通常成線形而尖,長約5毫米,每花的一對外苞片作倒卵形或圓形,綠色,長6~10毫米,先端鈍或短尖,稍被茸毛;小苞片及萼片均很狹;萼片五裂,長約4毫米;花冠淺粉紅色,管纖細,長12~14毫米,被柔毛,5裂,上2片深裂,唇形,肢深2歧,下唇3裂外彎;雄蕊2枚,花藥2室,其中一室著生于他室之下;雌蕊1,柱頭2裂,子房上位,2室,每室胚珠多數。蒴果長5毫米,被柔毛;室裂2果瓣,裂時胎座由基部升起,將種子彈出。種子堅硬,褐色,扁圓。花期10~11月。果期翌年2~3月。

生境分部

生于村邊園中、草叢中,半陰生。分布廣西、廣東、福建,安徽等地。

化學成分

含有機酸、氨基酸、糖類。

性味

苦,寒。

①《嶺南采藥錄》:"寒涼。"

②《陸川本草》:"味淡,性涼。"

③《南寧市藥物志》:"苦,寒。"

④《嶺南草藥志》:"味微甘,性涼。"

功效主治

清熱,涼血,利尿,解毒。治熱病斑疹,便血,溺血,小便不利,腫毒疔瘡。

①《嶺南采藥錄》:"散熱。凡熱氣盛,肝火盛服之。"

②《陸川本草》:"涼血,散熱,解毒,利尿。治瘡癤腫痛,痢疾,小便不利。"

③《南寧市藥物志》:"涼血,解毒,平肝,明目。治炭疽,疔瘡,腸熱下血。"

④《嶺南草藥志》:"清肝熱,涼血,生津。除濕火骨痛,斑疹發熱。"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2兩。外用:搗敷或熬膏貼。

復方

①治感冒高熱:狗肝菜、白花蟛蜞菜、毛甘蔗頭各等分,共半斤;石膏一兩,赤糙米一撮。水數碗煎至二、三碗,分三次服,服時加適量黃糖。如體弱,除去藥渣,再加烏豆同煮服。

②治斑痧:狗肝菜二至三兩,豆豉二錢,青殼蛋一個(后下)。水三碗,煎至一碗,連蛋一次服完。

③治溺血:狗肝菜三至四兩,馬齒莧三至四兩。水一至二斤,煎二小時,加食鹽適量服之。(①方以下出《嶺南草藥志》)

④治小便淋瀝:新鮮狗肝菜-斤,蜜糖一兩,搗爛取汁,沖蜜糖和開水服。(《廣西民間常用草藥》)

⑤治無名腫毒及痰核:狗肝菜三兩,大藥根二兩,狼毒二兩,鋪地錦三兩,吸膿膏一兩,假菊花根二兩,雞骨香五錢,了哥王一兩,生油-斤四兩。將上藥浸四、五天,放入鍋內煮至藥枯,用紗布濾凈藥渣,以藥油一斤,配合黃丹八兩為度,調勻成藥膏涂貼。(《嶺南草藥志》)

⑥治瘋狗咬傷:狗肝菜、狗芽花葉、狗咬菜、顛茄藥,搗黃糖敷。并以適量煎水和黃糖服。戒食肉類、房事。(《嶺南草藥志》)

⑦治小兒痢疾:狗肝菜二兩。水煎,分三至四次服。

⑧治目赤腫痛:狗肝菜一兩,野菊花一兩。水煎服。

⑨治瘡瘍:狗肝菜、犁頭草。共搗爛,敷患處。(⑦方以下出《廣西中草藥》)

⑩治咽喉腫痛:鮮狗肝菜一至二兩。搗爛絞汁,徐徐咽下。

⑾治疔瘡:鮮狗肝菜一至三兩,水煎服;另用鮮葉搗爛敷患處。

⑿治帶狀皰疹:鮮狗肝菜三至四兩,食鹽少許,加米泔水,搗爛絞汁或調雄黃末涂患處。(⑩方以下出《福建中草藥》)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狗肝菜

英文名

Chinese Dicliptera Herb, Herb of Chinese Dicliptera

別名

金龍棒、豬肝菜、青蛇、路邊青、麥穗紅、青蛇仔、野辣椒、羊肝菜、土羚羊、假米針、紫燕草、九頭獅子草、小青、天青菜、大青

出處

出自《嶺南采藥錄》。

來源

藥材基源:為爵床科植物狗肝菜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Dicliptera chinensis (L.) Nees[Justicia chinensis L.]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干。

原形態

狗肝菜 一年或二年生草本,同30-80cm。直立或近基部外似,節常膨大呈膝狀,被疏毛。葉對生;柄長5-25cm;葉片紙質;卵狀橢圓形,長2.5-6cm,寬1.5-3.5cm,先端短漸尖,基部闊楔形或稍下延。花序腋生或頂生,聚傘式,多個簇生,稀單生;總苞片闊倒卵形或近圓形,稀披針形,大小不等,長6-10mm,具脈紋,被柔毛;小苞片線狀披針形,長約4mm;花萼5裂,鉆形,長約4mm;花冠淡紫紅色,長約10mm,被柔毛,二唇形,上唇闊卵狀,近圓形,全緣,有紫紅色斑紅色,長約10mm,被柔毛,二唇形,上唇闊卵狀,近圓形,全緣,有紫紅色斑點,下唇長圓形,3淺裂;雄蕊2,著生于花冠喉部,花藥2室,2藥室一上一下,花絲被柔毛;子房2室。蒴 果長約6mm,被柔毛。種子堅硬,扁圓,褐色。花期10-11月,果期翌年2-3月。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生于曠野或疏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福建、臺灣、鮮用或曬干。

性狀

性狀鑒別 全草長可害80cm。根須狀,淡黃色。莖多分枝,折曲狀,具棱,節膨大呈膝狀,下面節處常匍匐具根。葉對生,暗綠色或灰綠色,多皺縮,完整葉片卵形或卵狀披針形,紙質,長2-7cm,寬1-4cm,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楔形,下延,全緣,兩面無毛或稍被毛,以上表面葉脈處較多;葉柄長,上面有短柔毛。有的帶花,由數個頭狀花序組成的聚傘花序生于葉腋,葉狀苞片一大一小,倒卵狀橢圓形;花二唇形。蒴果卵形,開裂者胎座升起。種子有小疣點。氣微,味淡微甘。

以葉多、色綠者為佳。

性味

味甘;微苦;性寒

歸經

歸心;肝;肺經

功效主治

清熱;涼血;利濕;解毒。主感冒發熱;熱病發斑;吐衄血;便血;尿血;崩漏;肺熱咳嗽;咽喉腫痛;肝熱目赤;小兒驚風;小便淋瀝;帶下;帶狀皰疹;癰腫疔癤;蛇犬咬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0-60g;或鮮品搗汁。外用:適量,鮮品搗敷衍;或煎湯洗。

禁忌

脾胃虛寒者慎服。

各家論述

1.《嶺南采藥錄》:散熱。凡熱氣盛,肝火盛服之。

2.《陸川本草》:涼血,散熱,解毒,利尿。治瘡癤腫痛,痢疾,小便不利。

3.《南寧市藥物志》:涼血,解毒,平肝,明目。治炭疽,疔瘡,腸熱下血。

4.《嶺南草藥志》:清肝熱,涼血,生津。除濕火骨痛,斑疹發熱。

摘錄

《中華本草》

按首字母查詢中藥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