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大辭典》:桂花露
出處
《綱目拾遺》
來源
為木犀科植物木犀的花經蒸餾而得的液體。
性味
《綱目拾遺》:"味微苦。"
功效主治
疏肝理氣,醒脾開胃。治齦脹,牙痛,咽干,口燥,口臭。
①《金氏藥帖》:"專治齦脹牙痛,口燥咽干。"
②《綱目拾遺》:"明目疏肝,止口臭。"
③《中國醫學大辭典》:"醒脾,開胃,理氣,寬胸,平肝,化痰。"
用法用量
內服:燉溫,1~2兩。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桂花露
出處
出自《本草綱目拾遺》
來源
藥材基源:為木犀科植物木犀的花經蒸餾而得的液體。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Osmanthus fragrans (Thunb.)Lour.[Olea fragrans Thunb.]
采收和儲藏:花采收后,陰干,經蒸餾而得的液體。
原形態
常綠喬木或灌木,最高可達18m。樹皮灰褐色。小枝黃褐色,無毛。葉對生,葉柄長0.8-1.2cm;葉片革質,橢圓形、長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7-14.5cm,寬2.6-4.5cm,先端漸尖,基部漸狹呈楔形或寬楔形,全緣或通常上半部具細鋸齒,腺點在兩面連成小水泡狀突起。聚傘花序簇生于葉腋,或近于帚狀,每腋內有花多朵;苞片2,寬卵形,質厚,長2-4mm,具小尖頭,基部合生;花梗細弱;花極芳香;花萼鐘狀,4裂,長約1mm,裂片稍不整齊;花冠裂片4,黃白色、淡黃色、黃色或橘紅色,長3-4mm,花冠管僅長0.5-1mm;雄蕊2,著生于花冠管中部,花絲極短,藥隔在花藥先端稍延伸呈不明顯的小尖頭;雌蕊長約1.5mm,花柱長約0.5mm。果歪斜,橢圓形,長1-1.5cm,呈紫黑色。花期9-10月,果期翌年3月。
生境分部
全國各地多有栽培。原產我國西南部。
性味
微辛;微苦;性溫
功效主治
疏肝理氣;醒脾辟穢;明目;潤喉。主肝氣郁結;胸脅不舒;齦腫;牙痛;咽干;口燥;口臭
用法用量
內服:燉溫,30~60g。
各家論述
1.《金氏藥帖》:專治齦脹牙痛,口燥咽干。
2.《綱目拾遺》:明目疏肝,止口臭。
摘錄
《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