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大辭典》:桂子
別名
天竺桂實(《中國醫學大辭典》)。
出處
《綱目拾遺》
來源
為樟科植物天竺桂的果實。
性味
辛甘,溫。
①《藥性考》:"甘辛。"
②《綱目拾遺》:"性溫,味辛。"
功效主治
①《藥性考》:"溫中,暖胃,平肝,益腎,散寒,止噦。"
②《綱目拾遺》:"胃脘寒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2錢。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桂子
英文名
Fruit of Japanese Cinnamon
別名
天竺桂實
出處
出自《本草綱目拾遺》
來源
藥材基源:為樟科植物天竺桂的果實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Cinnamomum japonicum Sieb.[C.pedunculatum Nees;C.chekiangense Nakai]2.Cinnamomum burmannii(C.G.et Th.Nees)Bl.3.Cinnamomum wilsonii Gamble[C.wilsonii Gamble var.multiflorum Gamble]
采收和儲藏:7-9月果熟期采集,曬干。
原形態
1.天竺桂常綠喬木,高可17m。樹皮赭黑色,有香氣。單葉互生,近枝梢處交互對生;略革質;長橢圓形或橢圓形,長9-12cm,寬3-5cm,先端鈍,基部銳形,全緣,上面深綠色,有光澤,下面稍淡;具離基3出脈,中央主脈于上部再分出1-2對側脈;葉柄平滑。花5-6朵,呈傘形花序,生于新枝的葉腋;花小,基部筒狀,花被6裂,2輪,廣橢圓形或橢圓形,內輪3片較長;發育雄蕊9枚,3輪排列,外2輪花藥內向,花絲基部無腺體,第3輪花藥外向,花絲基部具2腺體,最內面尚有l輪退化雄蕊;雌蕊1,子房上位,花柱細小。漿果球形,暗紫色,基部有宿存萼筒,全緣。花期6月。果熟期12月。
2.陰香,常綠喬木,高達20m。小枝赤褐色,無毛。葉近于對生或散生,革質,卵形或長橢圓形,長6-10cm,寬2-4cm,先端短漸尖,基部楔形至近圓形,全緣;上面綠色,有光澤,下面粉綠色,兩面均無毛,具離基3出脈,脈腋內無隆起的腺體;葉柄長8-12mm。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花小,綠白色,花被6,基部略合生,長4-5mm,兩面均被柔毛;能育雄蕊9,排成3輪,外面2輪花藥內向,第3輪花藥外向,花藥均為卵形,4室,瓣裂,花絲短,最內尚有1輪退化雄蕊;雌蕊1,子房上位,1室,1胚珠,花柱細,柱頭小。漿果核果狀,卵形,長不及1cm,直徑約5mm,基部具肥厚杯狀的宿存花被,其先端具6截形短裂片。花期3-4月。果期4-10月。
3.細葉香桂,常綠高大喬木。樹皮灰色,小枝密生絹狀毛。葉在新枝對生,在老枝互生,革質,卵狀橢圓形至披針形,長4-14cm,寬1-6cm,先端長漸尖,基部楔形,全緣,上面綠色,有光澤,下面密生絹狀短柔毛,具離基3出脈,在背面顯著隆起。圓錐花序腋生;總花梗和花梗密生白色短柔毛;花淡黃色,花被6裂,基部筒狀;雄蕊、雌蕊與前種相似。漿果橢圓形,基部具宿存萼筒,全緣。花期5-6月。果期6-12月。
4.川桂,常綠高大喬木。枝紫灰褐色,光滑。單葉互生或近對生;革質,卵形至長卵形,長8-15cm,寬3-5cm,先端漸尖而頂點鈍,基部楔狀或鈍形,全緣,上面綠色,無毛,下面微被白粉,幼時有白色絹狀毛,后漸脫落;具離基3出脈,在下面不隆起。花小,白色,成圓錐花序或傘形花序;總花梗細長,長1-6cm,光滑或微被毛,小花梗絲狀,先端漸粗,具細毛;花被6裂,內外皆疏生絹狀細毛;雄蕊與雌蕊均與前種相似。漿果基部具截形之宿存萼筒,全緣。花期5-6月。果期7-10月。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1.生于常綠闊葉林中。
2.生長于疏林中有陽光處;或為栽培。
3.生于山谷、山坡林中。
4.生長于山區的斜坡、山林中。
資源分布:1.分布于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
2.分布廣東、廣西、江西、浙江、福建等地。
3.分布于陜西秦嶺以南、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
4.分布四川、廣東、廣西、湖北、湖南、貴州、云南等地。
性味
辛;甘;溫
歸經
胃經
功效主治
溫中;和胃。主胃脘痛;噦逆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 3-6g。
各家論述
《綱目拾遺》:胃脘寒痛。
摘錄
《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