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名家網
中醫快速導航

光葉巴豆功效

《中藥大辭典》:光葉巴豆

別名

抱龍(傣名)。

出處

《云南思茅中草藥選》

來源

大戟科植物光葉巴豆的根、葉。全年可采。

原形態

喬木,高8~12米,幼嫩部分全被星狀鱗片。葉互生或小枝頂端的近輪生,薄革質,橢圓形或長圓狀橢圓形,長7~25厘米,寬3~9厘米,邊緣有疏離、具腺體的細齒,側脈每邊10~13條,葉片基部的腺體通常著生在中脈的兩側;葉柄長1~5厘米;托葉鉆狀,早落。總狀花序簇生于枝頂,長15~30厘米,被淡黃色或褐色星狀鱗片,雌花散生在花序軸的下部,雄花密集于上部;苞片三角形,外面密被星狀鱗片;雄花花萼裂片卵形,外有星狀鱗片,花瓣長圓形;雄蕊12~15;雌花花瓣絲狀,與萼齒互生;子房球形,花柱2裂,花柱分枝6。蒴果倒卵形,被星狀鱗片。花期9月至翌年2月。

生境分部

生于密林、疏林、山谷、溪邊或山坡的灌木叢中。分布云南及海南等地。

性味

味辛,性溫。

功效主治

通經活血,散瘀消腫,退熱止痛。治跌打損傷,骨折,瘧疾,胃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5錢。外用:搗敷。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光葉巴豆

英文名

root and leaf of Laevigate Croton

別名

龍眼葉、養奶漿葉、大樹葉。

出處

出自《云南思茅中草藥選》

來源

藥材基源:為大戟科植物光葉巴豆的根、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roton laevigatus Vahl[C.oblongifolia Roxb.]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鮮用或曬干備用。

原形態

光葉巴豆 喬木,高8-12m。幼嫩部分全被星狀鱗片。葉互生或小枝頂端的近輪生;葉柄長1-5cm;托葉鉆狀,長約2mm,早落;葉片薄革質,橢圓形或長圓狀橢圓形,長7-25cm,寬3-9cm,兩端漸狹而鈍,中部最寬,基部的腺體通常著生在中脈的兩側,無柄,邊緣有疏離、具腺體的細齒,葉綠色,微帶紫紅,有香氣,無毛,無鱗片;側脈10-13對,網狀脈明顯。總狀花序簇生于技頂,長15-30cm,被淡黃色或褐色星狀鱗片,雌花散生在花序軸的下部,雄花密集上部,雌花梗比雄花梗較長而粗壯;苞片三角形,長約2mm,外面密被星狀鱗片;雄花花萼裂片卵形,長約2mm,外面有星狀鱗片;花瓣長圓形,約與花萼等長,邊緣和基部被綿狀毛;雄蕊12-15,花藥長約0.7mm,藥隔干時黑色;雌花花萼與雄花的相似;花瓣絲狀,與萼齒互生;子房球形,花托2裂,花柱分枝6。蒴果倒卵形,長約9mm,直徑約7mm,被星狀鱗片,種子長約7mm。花期9月至翌年2月。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生于密林、疏林、山谷、溪邊或山坡灌2叢中。

資源分布:分豈有此理于廣東、海南、云南等地。

性味

味辛;性溫

歸經

肝;胃經

功效主治

通經活血;截瘧。主外傷腫痛;骨折;瘧疾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

《中華本草》

按首字母查詢中藥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