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名家網
中醫快速導航

黃麻根功效

《中藥大辭典》:黃麻根

出處

《綱目拾遺》

來源

椴樹科植物黃麻的根。

性味

①《現代實用中藥》:"苦,溫,無毒。"

②《陸川本草》:"味淡微苦,性平。"

功效主治

①《現代實用中藥》:"利尿,治膀胱結石。"

②《陸川本草》:"治腹瀉,痢疾。"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5錢;或燒存性研末。

復方

①治痢疾:黃麻根、紅池木、竻莧菜、火炭藤。用鮮藥各兩半,水煎一次服。(《陸川本草》黃麻根合劑)

②治麻疹后腹瀉:黃麻根一兩,燒灰存性,開水沖服。(《陸川本草》麻灰湯)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黃麻根

英文名

Root of Roundpod Jute

出處

出自《本草綱目拾遺》

來源

藥材基源:為椴樹科植物黃麻Corchorus capsularis L.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orchorus capsularis L.

采收和儲藏:秋季采挖,洗凈泥砂,切段或切片,曬干。

原形態

黃麻 直立木質草本,高1-2m。全株無毛。單葉互生;葉柄長約2cm,被柔毛;葉紙質,卵狀披針形至狹窄披針形,長5-12cm,寬2-5cm,先端漸尖,基部圓形,邊緣有粗鋸齒,最下面的2鋸齒長而成鉆形,向下彎曲,兩面均無毛;三出脈的兩側脈上行不過半,中脈有側脈6-7對。花單生或數朵排成腋生聚傘花序,有短的花序柄及花柄;萼片4-5片,長3-4mm;花瓣黃色,倒卵形,與萼片約等長;雄蕊18-22,離生;子房無毛,柱頭淺裂。蒴果球形,直徑1cm或稍大,先端無角,表面有直行鈍棱及小瘤狀突起,5丬裂開。花期夏季,果秋后成熟。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生于荒野或人工栽培。

資源分布:我國長江以南各地普遍栽培。

化學成分

根含果糖(fructose),葡萄糖(glucose),半乳糖(galactose),β-谷甾醇(β-sitosterol),2a,3β,19-三羥基-12-烏蘇烯-23,28-二酸(corosin),氧代-2a,3β,19-三羥基-12-烏蘇烯-23,28-二酸(oxo-corosin),熊果酸(ursolic acid)及2a-羥基熊果酸(corosolic acid)。

性味

苦;平

歸經

大腸;膀胱經

功效主治

利濕通淋;止血止瀉。主石淋;帶下;崩中;泄瀉痢疾;蕁麻疹;毒蛇兄弟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或研末。外用:適量,搗敷。

復方

①治痢疾: 黃麻根、紅池木、竻莧菜、火炭藤。用鮮藥各兩半,水煎一次服。(《陸川本草》黃麻根合劑)②治麻疹后腹瀉: 黃麻根一兩,燒灰存性,開水沖服。(《陸川本草》麻灰湯)

各家論述

1.《現代實用中藥》:利尿,治膀胱結石。

2.《陸川本草》:治腹瀉,痢疾。

摘錄

《中華本草》

按首字母查詢中藥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