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名家網
中醫快速導航

黑乳菇功效

《全國中草藥匯編》:黑乳菇

別名

蘑菇

來源

真菌類擔子菌綱傘菌目紅菇科黑乳菇Lactarius picinus Fr.,以子實體入藥。

生境分部

生于林內地上。分布于陜西、安徽。

性味

淡,溫。

功效主治

追風,散寒,舒筋,活絡。

摘錄

《全國中草藥匯編》

《中華本草》:黑乳菇

來源

藥材基源:為紅菇科真菌瀝青色乳菇的子實體。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actarius picinus Fr.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子實體,收后除去泥沙,曬干。

原形態

菌蓋寬5-10cm。后平展,有時中部略凸。灰色、煤黑色、橄欖黑色。蓋緣下卷,有褐黃色稀毛,蓋表近蠟質。菌肉白色,傷后變紅,具辣味。褶片微下延,赭色。乳汁呈胡蘿卜紅橙色。菌柄長3-6cm,粗1-2.5cm。柱形。孢子近圓形,(8-10)μm×(7.5-9)μm,脊突結成的網眼明顯。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單生或群生于針、闊葉林下,松屬、云杉屬和殼斗科、山科諸林下和林緣均易發現。6-10月均為出菇期。外生菌根菌。

資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福建、湖北、湖南、廣東、海南、廣西等地。

性狀

性狀鑒別 菌蓋半球形或平扁,中部有時略凸,直徑4-8cm,黑色,光滑或有微細絨毛。菌肉薄,白色或紅色。菌褶較密,類白色或淡黃色。菌柄圓柱形,長3-6cm,直徑約1.5cm。氣微,味辛辣。

化學成分

含硬脂酸酯(stearic acid ester)。

性味

辛;甘;性溫

功效主治

祛風散寒;舒筋活絡。主風濕痹痛;四肢麻木;手足抽搐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2g;或入丸、散。

摘錄

《中華本草》

按首字母查詢中藥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