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青蕨(《廣西藥植名錄》)。
出處
《貴州民間藥物》
來源
原形態
多年生草本,高20~60米。根狀莖長而攢走,密被線狀披針形的棕色鱗片。葉近生,草質,兩面有密柔毛;葉柄長10~25厘米,稻稈色,基部密被大形紅棕色鱗片;葉片卵狀五角形,長10~25厘米,寬和長相等,4回羽裂;羽片有柄,基部一對最大;羽軸下側的小羽片較上側的為大;末回裂片圓頭,全緣或呈波狀,裂片上的側脈單一。孢子囊群大形,生于側脈中部;囊群蓋大,圓腎形或馬蹄形,有密柔毛。
生境分部
生于石灰巖上或磚墻上。分布長江以南各地。
性味
《貴州民間藥物》:"性涼,味苦澀,有小毒。"
功效主治
治痢疾,黃水瘡,刀傷出血。
①《貴州民間藥物》:"清火,拔毒,止血,生肌。治瘡毒,刀傷出血。"
②《廣西藥植名錄》:"全株,治紅白痢。"
復方
①治瘡毒:鮮黃鼠狼葉、莖,搗爛包患處。(《貴州民間藥物》)
②治刀傷出血或黃水瘡:鮮黃中藥大全網 狼根莖上的鱗片,敷患處。(《貴州民間藥物》)
摘錄
《中藥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