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大辭典》:黃藨根
出處
《四川中藥志》
來源
為薔薇科植物切頭懸鉤子的根。8~9月采收。
性味
性平,味咸酸,無毒。
功效主治
祛風除濕,清熱解毒。治吐血及瘰疬。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5~1兩。
禁忌
體虛無濕熱者慎服。
復方
①治吐血:黃藨根,燉肉服。
②治瘋狗咬傷(如發現鼻血腥氣都可服,但孕婦忌服):黃藨根、搜山虎、黑竹根、苦蕎頭、黃花根。泡酒服。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黃藨根
英文名
Root of Yellow Himalayan Raspberry
別名
黃泡根
出處
出自《四川中藥志》
來源
藥材基源:為薔薇科植物橢圓懸鉤子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ubus ellipticus Smith
采收和儲藏:8-9月,采挖根,洗凈,切片曬干。
原形態
橢圓懸鉤子 半匍匐狀灌木,高1-3m。小枝粗壯,平展,先端曲垂,有不明顯的棱,密生紅棕色彎曲長毛,刺粗壯有鉤。小葉3片,葉柄長2-7cm,頂生小葉柄長2-3cm,均被紫紅色刺毛,柔毛和小皮刺;托葉線形;葉片闊倒卵形,長5-10cm,寬3-6cm,頂生小葉比側生者大得多,先端圓切或稍凹,基部楔形,邊緣具不整齊的鋸齒,上面深綠,下面有棕色毛。短總狀花序頂生或腋生;小花梗極短;花徑8-12mm;萼片5,卵圓形,先端短尖,外面密被黃灰色絨毛,花瓣5,倒卵形,較萼片為大,白色;雄蕊1輪;心皮有細伏毛,成熟心皮多數。聚合果球形,直徑約1cm,金黃色,有多數具皺紋的小核果。花期3-4月,果期4-5月。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生于海拔1000-2500m的干旱山坡、山谷或疏林內。
資源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化學成分
含甾體類成分3β-羥基-烏蘇-12,18-二烯-28-羧酸-3-O-[β-D-吡喃葡萄糖(1→4)-a-L-吡喃阿拉伯糖甙]
藥理作用
篩選108種藥用植物對雌性大鼠抗著床活性中,發現黃藨的乙醇和丙酮提取浸膏可抑制70%-90%大鼠妊娠。
性味
咸酸;平;無毒
歸經
肺;腎經
功效主治
祛風除濕;清熱解毒;收斂止瀉。主風濕痹痛,咽喉腫痛,瘰疬,痢疾,腹瀉,腸風下血,吐血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或浸酒。
禁忌
體虛無濕熱者慎服。
復方
①治吐血: 黃藨根,燉肉服。②治瘋狗咬傷(如發現鼻血腥氣都可服,但孕婦忌服):黃藨根、搜山虎、黑竹根、苦蕎頭、黃花根。泡酒服。
摘錄
《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