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草藥匯編》:白花蛇
來源
五步蛇Agkistrodonacutus(Gunther)的幼蛇干燥尸體。
性味
甘、咸,溫;有毒。
歸經
歸肝經。
功能主治
祛風,通絡,止痙。用于風濕頑痹,麻木拘攣,中風口歪,半身不遂,抽搐痙攣,破傷風,麻風疥癬,瘰疬惡瘡。
用法用量
3~4。5g。研粉吞服1~1。5g。
備注
(1)對風濕痹痛、筋脈拘急等癥,可配伍豨簽草、獨活、威靈仙等藥同用;治口眼喎斜、語言蹇澀,或筋脈攣急、肌肉麻痹等癥,可與全蝎、當歸、羌活、白芷等配伍應用,或浸酒服。治破傷風,痙攣抽搐及小兒驚風痙厥,配伍烏梢蛇、蜈蚣等藥同用。此外,白花蛇又可用于痲瘋,疥癬,具有祛風攻毒之效,可與烏梢蛇、雄黃等藥同用。
摘錄
《全國中草藥匯編》
《中藥大辭典》:白花蛇
出處
《開寶本草》
來源
為蝮蛇科動物五步蛇或眼鏡蛇科動物銀環蛇幼蛇等除去內臟的全體。
①五步蛇
多于夏季捕捉,一般用長竹竿和鐵絲做成套索捕取。捕得后,剖腹除去內臟,盤成圓形,用竹片撐開后焙干,或不用竹片撐開,直接焙干。商品統稱為"大白花蛇"。撐開焙干者又稱為"蘄蛇鲞";直接焙干者稱為"蘄蛇棍"。
②銀環蛇
于夏季捕捉幼蛇,剖腹除去內臟,盤成圓形,用竹簽撐開后焙干。商品稱為"金錢白花蛇"。
原形態
①五步蛇又名:褰鼻蛇(《開寶本草》),蘄蛇(《綱目》),百步蛇、盤蛇、棋盤蛇、五步跳、龍蛇、尖吻蝮。
全長54~180厘米.頭大、扁平,呈三角形,如犁鏟狀。尾端側扁、尖銳。吻鱗和鼻間鱗向上突出;吻鱗之長為寬的2倍。前額鱗大,略呈五角形,額鱗較小;顱頂鱗比眼上鱗大。鼻孔大,開口于2鼻鱗之間。后鼻鱗向內凹入呈弧形。眼前鱗2片,眼后鱗1~2片,眼下鱗1片。前顳鱗2片,后顳鱗4~5片。上唇鱗7片,其中第3、4片最大;下唇鱗9~11片,前3片與前頦鱗相接。,體鱗有顯著起棱,成23~21~17行。腹鱗157~171片,肛鱗單一,尾下鱗40~60對,其前端的1~10片常不成對。體背面灰褐色,兩側有"∧"形大斑紋24個,斑紋暗褐色,邊緣濃褐色,其頂點常在背中線上相接,將背面隔成斜方塊形,頭頂暗黑色,頭側灰黃色,上唇下緣有灰褐色不規則小斑點,吻端尤多。眼前鱗至口角,有一大形黑褐色斑。腹面黃白色,兩側有直徑約2鱗左右的黑色圓斑。
棲于山地森林中,常盤居落葉下或巖洞內,行動緩慢。多以鳥類及小型哺乳動物為食。唾腺中具強烈的出血性及溶血性毒。分布浙江、福建、臺灣、湖南、湖北、江西、廣東、廣西等地。
本動物的頭部(荊芥 )、眼睛(白花蛇目睹)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②銀環蛇,又名:銀報應、寸白蛇、多條金甲帶、白節蛇、手巾蛇、斷肌甲。
全長30~160厘米。頭小,尾細長而尖。吻鱗寬大于高;鼻間鱗寬約為其長的1.5倍;前額鱗寬大于長,長為鼻間鱗長的2倍;顴鱗長稍大于寬;眼上鱗的長約和前額鱗長相等;顱頂鱗長約為額鱗與前額鱗之和。鼻孔橢圓形,開口于2鼻鱗之間。眼小,眼前鱗1片,眼后鱗2片,無頰鱗。前顳鱗1~2片,后顳鱗2片。上唇鱗7片,第3、4兩片入眼;下唇鱗7片,前4片與前頰鱗相接。體鱗光滑,15行;背中央的一行鱗片特別大,呈六角形。腹鱗198~218片。肛鱗單一,尾下鱗單行,40~53片。體背面黑色或藍黑色,有寬約1鱗左右的白色環帶斑紋37~61個。頭頂深紫褐色。腹面白色而略有灰褐色小斑點。尾部腹面紫褐色,白色環帶也很明顯。
棲于平原、山地、水邊等草叢中,亦常侵入人家屋內。多夜間活動,以魚,蛙、蛇、鼠等動物為食。唾腺中具強烈的神經性毒。
分布浙江、福建、臺灣、江西、湖南、湖北、廣東、廣西、貴州、云南等地。
性狀
①大白花蛇
干燥體卷成圓盤形,頭在中央,盤徑18~25厘米,蛇體直徑約3厘米。頭呈三角形而扁平,鼻尖向上,口較寬大,俗稱"龍頭虎口",上顎有長毒牙。背部棕褐色,密被菱形鱗片,有縱向排列的24個方形灰白色花紋,習稱"方勝紋"。腹部白色,鱗片較大,雜有多數黑斑,習稱"念珠斑"。尾漸細,末端呈三角形,角質,習稱"佛指甲"。腹內部黃白色,脊椎骨突出顯著,兩側具多數肋骨。氣微腥,味微咸。以身干、個大、頭尾齊全、花紋斑點明顯者為佳。主產浙江、江西、福建等地。
②金錢白花蛇(《飲片新參》)
又名:小白花蛇、金錢蘄蛇、金錢蛇。干燥體甚小,亦卷成圓盤形。頭在中央,尾細,納于口內。盤徑約3.5厘米,蛇體直徑僅4毫米左右。背部黑棕色,有光澤,具多數白色環紋,并有一條顯著突起的脊棱。腹部黃白色。氣微腥。以身干、頭尾齊全、色澤光亮者為佳。主產廣東、廣西等地。
化學成分
蛇毒中含有凝血酶樣物質、酯酶及3種抗凝血物質。凝血酶樣物質是一種糖蛋白(含13%糖),分子量約為33500。
銀環蛇蛇毒中的α環蛇毒素,是一種神經毒,已分離提純;分子量約8000;是74個氨基酸組成的一條多肽,有5個雙硫鍵。毒液中尚含膽堿酯酶、蛋白酶、ATP酶,5-核苷酸酶、磷酸二酯酶、磷脂酶A及透明質酸酶等酶,但與毒性沒有聯系。
炮制
大白花蛇:砍去頭尾,溫水潤軟,切成方塊,曬干;或用黃酒潤透后除去皮骨,曬干。(每白花蛇100斤,用黃酒50斤)
金錢白花蛇:刷去灰屑,除去頭尾即可;或用適量黃酒潤透后曬干。
①《本草圖經》:"白花蛇,有大毒,頭尾各一尺尤甚,不可用,只用中斷干者。以酒浸去皮骨炙過收之,不復蛀壞。"
②《綱目》:"按《圣濟總錄》云,凡用花蛇,春、秋酒浸三宿,夏一宿,冬五宿,取出炭火焙干。如此三次,以砂瓶盛,埋地中一宿,出火氣,去皮骨,取肉用。"
性味
甘咸,溫,有毒。
①《開寶本草》:"味甘咸,溫,有毒。"
②《本草圖經》:"有大毒。"
歸經
入肝、脾經。
①《雷公炮制藥性解》:"入肺、肝二經。"
②《本草再新》:"入脾經。"
功能主治
祛風濕,透筋骨,定驚搐。治風濕癱瘓,骨節疼痛,麻風,疥癩,小兒驚風搐搦,破傷風,楊梅瘡,瘰疬惡瘡。
①《雷公炮炙論》:"治風。"
②《藥性論》:"主治肺風鼻塞,身生白癜風、疬瘍、斑點及浮風癮疹。"
③《開寶本草》:"主中風濕痹不仁,筋脈拘急,口面歪斜,半身不遂,骨節疼痛,大風疥癩及暴風瘙癢,腳弱不能久立。"
④《綱目》:"通治諸風,破傷風,小兒風熱,急慢驚風,搐搦,瘰疬漏疾,楊梅瘡,痘瘡倒陷。"
⑤《本草匯》:"治癩麻風,白癜風,髭眉脫落、鼻柱塌壞者;鶴膝風,雞距風,筋爪拘攣,肌肉消蝕者。"
⑥《玉楸藥解》:"通關透節,泄濕驅風。"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8~1.5錢;浸酒、熬膏或入丸、散。
禁忌
陰虛內熱者忌用。
①《本草經疏》:"中風口面歪斜、半身不遂,定緣陰虛血少內熱而發,與得之風濕者殊科,非所宜也。"
②《本草從新》:"唯真有風者宜之,若類中風屬虛者大忌。"
③《得配本草》:"虛弱者禁用。"
④《本草求真》:"忌鐵。"
復方
①冶中風傷酒,半身不遂,口目歪斜,骨節疼痛,及年久疥癬、惡瘡、風癩諸癥:白花蛇一條(以酒洗潤透,去骨刺,取肉四兩),羌活二兩,當歸身二兩,天麻二兩,秦艽二兩,五加皮二兩,防風一兩。各銼勻,以生絹袋盛之,入金華酒壇內懸起安置,入糯米生酒醅五壺浸袋,箬葉密封,安壇于大鍋內,水煮一日,取起,埋陰地七日,取出。每飲一、二杯。仍以滓日干碾末,酒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用煮酒吞下。切忌見風、犯欲,及魚、羊、鵝、面發風之物。(《瀕湖集簡方》白花蛇酒)
②治癘疾手足麻木,毛落眉脫,遍身瘡疹,皮膚瘙癢,抓之成瘡,及一切疥癬風疾:白花蛇、烏梢蛇各一條(酒浸二、三日,去骨取肉,日干),土桃蛇一條(酒浸二、三日,去骨取肉,日干),苦參一斤(研取頭末四兩)。上為細末。以皂角一斤,銼長寸許段,無灰酒浸一宿,去酒,以新水一碗,揉取濃汁,去渣,銀石器內熬膏;和前末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煎防風通圣散送下,粥飯壓之,日三服,三日浴以大汗出為應,再三日又浴取大汗,三浴乃安。(《醫學正傳》愈風丹)
③治大風病:白花蛇、烏梢蛇各取凈肉二錢(酒炙),雄黃二錢,大黃五錢。為末,每服二錢,白湯下,三日一服。(潔古·白花蛇散)
④治疥癩遍體,諸藥不能及者:生白花蛇,取中劑斷,火燒一大磚令通紅,沃醋令熱氣蒸,便置蛇于上,以盆覆宿昔,如此三過,去骨取肉,芼以五味,令過熟,與病者頓啖之,瞑眩一晝夕乃醒,瘡庀隨皮便退。(《本草圖經》)
⑤治風癱癘風,遍身疥癬:白花蛇肉四兩(酒炙),天麻七錢半,薄荷、荊芥各二錢半。為末,好酒二升,蜜四兩,石器熬成膏。每服一盞,溫湯服,日三服。急于暖處出汗。十日效。(《醫壘元戎》驅風膏)
⑥治諸風癘癬:白花蛇一條,酒潤,去皮骨,取肉,絹袋盛之,蒸糯米一斗,安曲于缸底,置蛇于曲上,以飯安蛇上,用物密蓋,三七日取酒。以蛇曬干為末,每服三,五分,溫酒下。仍以濁酒并糟作餅食之尤佳。(《瑞竹堂經驗方》白花蛇酒)
⑦治破傷風,項頸緊硬,身體強直:蜈蚣一條(全者),烏蛇(項后取)、白花蛇(項后取)各二寸(先酒浸,去骨并酒炙)。上三味為細散。每服二錢至三餞匕,煎酒小沸調服。(《圣濟總錄》定命散)
⑧治腦風頭痛時作及偏頭疼:地骨皮一分,白花蛇(酒浸,炙,去皮、骨)、天南星(漿水煮軟,切,焙)各一兩,荊芥穗二兩,石膏(研,飛過)二兩。上五味搗研為散。每服一錢匕,入臘茶一錢,湯點服,食后臨臥。(《圣濟總錄》地骨皮散)
⑨治九漏瘰疬,發于項腋之間,憎寒發熱,或痛或不痛:白花蛇(酒浸軟,去皮、骨,焙干)二兩,生犀(鎊)半錢,黑牽牛半兩(半生半炒),青皮半兩。上為末。每服二錢,膩粉半錢,研勻,五更,糯米次調下,巳時利下惡物。更候十余日,再進一服。忌發風壅熱物。如已成瘡,一月可效。(《三因方》白花蛇散)
⑩治楊梅瘡,先服發散藥后服此:花蛇肉(酒炙)、龜板(酥炙)、穿山甲(炙)、蜂房(炙)、輕粉、朱砂各一錢。為末,紅棗肉搗丸梧子大。每服七丸,冷茶下,日三。忌魚肉。服盡即愈,后服土茯苓藥調之。(《綱目》俗傳白花蛇丸)
⑾治營衛不和,陽少陰多,手足舉動不快:白花蛇(酒煮,去皮骨,瓦焙,取肉)一兩,天麻、狗脊各二兩。為細末,以銀盂盛,無灰酒一升浸之,重湯煮稠如膏,銀匙攪之,入生姜汁半杯,同熬勻,瓶收。每服半匙頭,用好酒或白湯化服,日二次。(《雞峰普濟方》白花蛇膏)
⑿治大人小兒瘡子倒黡:白花蛇一兩(連骨,火炙令干,勿焦),大丁香二十一枚。上為細末。每服一錢,小兒半錢,以水解淡灑調下。(《奇效良方》白花蛇散)
備注
此外,廣東、廣西尚以游蛇科百花錦蛇,除去內臟的全體作白花蛇入藥。
摘錄
《中藥大辭典》